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效度的措施

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效度的措施

日期: 2011/6/22 浏览: 12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面临高考,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它未能起到本应具有的作用。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效率,本文从问题的设计,如何确保学生参与,提问后的正确反馈以及如何鼓励学生提问这四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 英语课堂 提问效度
  
   基于英语学科的特点,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问答作为外语课堂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对语言的习得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王笃勤,2002)。”提问是促进英语课堂互动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能有效激发师生、生生间的积极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但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面临高考,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老师在课堂上只顾传授,未能开展“有效提问”来激发师生间的交流。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考虑提问的效果。有关有效提问,Penny Ur(2000:230) 提出了六条标准:
   1) 明确性:学习者能否立即、准确地明白问题问什么及需要怎样回答。
   2)学习价值:问提能否激发思考,并有助于进一步学习。
   3)兴趣:学生是否觉得问题有趣、令人兴奋并且具有挑战性。
   4)参与性:能否使班里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 或者只有几个成绩好、自信心强、知识面较广的学生回答。
   5)扩展性:问题本身是否有助于扩展出多种多样的回答。
   6)教师的反应: 学生是否确信其回答受到教师的尊重,即使他们回答不恰当,也不会受到轻视或嘲笑。
   根据Penny Ur 提出的六条标准,结合高中英语课堂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应从下面四大方面入手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使之能真正起到它本来的作用。
   一、提问的设计策略
   总的来说,按问题的目的与作用分,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可按以下两大类来设计。
   第一类:考查型问题
   这类问题可分为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两种,通过考查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类问题的问法比较灵活,有时甚至是不拘一格,例如,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agree with/ to /on / at的用法时,可直接问:“Do you know how to use them?”或先根据情境造一个句子,然后问学生:“Can I use ‘agree with’ in my sentence?”也可这样问:“ Am I right to use ‘agree with’ in my sentence?” 或“Shall we use ‘agree with’ or ‘agree on’ in this sentence?”学生回答后,可追问 “Why” 或“Why not”。通过这些形式不一的问法和丰富的提问语言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能集中精神掌握这些词组的不同用法。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又可分为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及简单的理解两种。对课文的表层理解的问题主要包括对课文的基本事实或一些细节问题的理解以及对课文相关内容的一些简单概括或总结性评价。此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封闭性的,一般是为基础差的学生准备,它能有效地激活差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课文的简单推理这类问题,主要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相关内容、某些细节或作者的一些话对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写作意图等的推想。常用的问句有“What does the text/writer tell us?”, “ 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saying...”, “What’s the main idea of...?”等。这类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它的答案可以是封闭性的,也可以是开放性的,各种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回答这一类型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类:运用型问题
   设置这类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锻炼、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它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求各种可能的答案。各种水平的学生都适合此类问题,只是回答的深浅度不同,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启发。
   二、提问促使学生参与的策略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有效提问的保证。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除了设计好问题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到问题的清楚性、适中性与灵活性。提问的清楚性首先是指提问的目的要清楚,其次是提问语言的清楚性。
   提问的适中性首先是指难度大的问题与难度小的问题搭配要适中,这样才能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问题的深浅度也要适中。我们认为,问题的深浅度应以学生稍作思考便能作出一定的回答为宜,但不一定是全对或答得很好。其次,提问的“量“要适中,我们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的数量要视实际教学需要而定。课堂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学生智力活动张弛有序,过量的提问容易造成学生精神紧张,过度焦虑,从而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这样不利于学习;提问过量还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提问后要有适当的等待时间。提问不要立即要求学生作答,提问后应允许学生有3-5秒的思考时间,甚至更久一点,学生不懂时不要立刻提问别的学生,要作出适当等待和必要的启发,以鼓励学生参与。
   提问的灵活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问方式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以及全班,但应视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提问时可以是随意提问与有意提问。随意提问是指教师采用抽签或随意提问学号的方法提问学生;有意提问指教师为了照顾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而有意识地向某个或某些学生提问。另一方面是作答形式要灵活。一般情况下,提问到谁,就希望谁作出完整的回答。但有时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可采取“合作式”回答。例如,类似下面的问题可采取“合作式回答”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use of computers?” , “What’s the effects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三、提问的反馈策略
   学生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馈是促使其二语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Brown, 2001:262)。也就是说,老师一定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作出正确的反馈,当然,这种反馈包括正面与负面反馈。
   首先,教师应丰富正面评价的语言,因为它也是课堂真实交流的部分。但教师不能总是以“good”, “very good” , “well down” , excellent” 等过于简单化、公式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会觉得教师是在敷衍他们。教师可用类似下面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I think you are wise enough to have given such perfect answers” , “I absolutely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 “I am really moved by your answer” , “Oh, your answer really makes me learn something I don’t know.”在表扬过程中赋予诸如惊奇、羡慕、佩服等之类的表情,效果更佳。有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转述学生的答案(可略加修改)来表扬学生: “Just as …said (just now ) , …”转述可以在学生刚回答完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是在此之后的某个适当时间。
   另外,评价语还应起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例如,为了复习“Such +a\an+adj+单数可数名词”和“so+adj+a\an+单数”时,可以这样评价:“You are clever to give such a good solution to so difficult a question. Thank you very much.”当学生的答案不全对时,应先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再委婉地指正或叫别的学生补充。
   提问的反馈策略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犯错也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就会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待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的反应首先是改错,由于改错本身就有负评定的负作用,对学生大胆开口,大胆实践是一种打击(张正东,1999:206)”因此,教师帮学生改错,首先应考虑到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使学生受挫。所以教师帮学生改错,要有选择地进行。首先应进行分析。有些无关紧要的错误,如学生不是由于不懂而是由于粗心或紧张等原因造成的语言失误,最好不要改。在改正学生那些带根本的、普遍性的语言错误时,不要随意中断学生的连贯表达,也不宜直接告诉他们错了。教师可通过转述学生的某些话进行暗示性改错。如,“I’m sorry I don’t catch what exactly you said just now. You mean ...,right?” 在说到学生错的地方时,可稍为慢点,大声一点。当学生发觉教师说的与自己说的不一样时,便会自觉地把自己的错误改正。
   四、鼓励学生提问的策略
   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提问不仅能促使老师的教完全开放,还可以确保学生的学完全开放(Dillon①,1988:22)。”教师提问,不一定都能起到解决所有学生的疑点或难点的作用,而学生提问是冲着某一疑点或难点而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准确反馈。故老师要积极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师生间还应是一种同伴探索式的关系,师生间可相互质疑与提问。其次,给予学生安全感。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故学生的提问有时可隐性地进行。即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要提问的问题写下来,学生可以自己发问,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问题汇总到科代表处,科代表再把这些问题以抽奖的方式发给学生,即抽到谁,谁就帮忙把问题说出来。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让学生觉得问题浅而丢脸”,同时又让学生同样有机会锻炼自己。最后,使学生有提问的需要。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提问无非是为弄懂某一语言难点,了解某一理解性或推理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可用“完成任务”这一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提问。例如,学习某一内容之前,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完后,教师要提问他们。学生为了能完成这些任务,在不懂的情况下,必须会主动提问以弄懂。“完成任务式提问“的另一做法是要求学生先向另一些学生询问有关信息或问题,然后教师再提问他。
   总之,课堂提问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数,以确保它能真正起到它本应起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cherch Press.
   2、Dillon,J.T. 1988.Questioning and Teaching: A Manual of Practice y[M]. USA: Teachers College Press.
   3、Penny Ur. 2000. A Course in Langu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chear Press.
   4. 王笃勤. 2002.英语教学策略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张正东. 1999. 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 科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