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古韵新声 古文新教

古韵新声 古文新教

日期: 2010-11-8 19:52:1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赵会荣

内容提要:面对在传统的古文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审美疲劳以及审美能力的缺失,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本文主要探究该如何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时尚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快乐心理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古文审美境界,以更加有效的实现古典文学的人文承传。
   关键词:快乐需求 寓学于乐 激趣提升
  
   学习完两单元的现代文,我对学生说:“我们要进入文言单元的学习了,大家要提前作好预习的准备。”结果,话还没有落音,教室里已是一片叹息声:“怎么又要学文言文了!”对于学生的叹息,我如果充耳不闻,照样可以心安理得、按部就班完成文言单元的教学。可事实上,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漠视的不仅仅只是一片叹息,我们漠视的是学生内在的渴求,漠视的是学生那长期以来被所压抑的心理,漠视的是学生审美心理的缺失,漠视的是我们作为育人者的责任。为什么面对着古典文学的精髓,学生没有了惊叹与赞美?面对着学生的叹息,我想了很多,是不是我们那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扼杀了学生本能的审美心理呢?文言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落实了文言基础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古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人文承传?
   其实,所谓“文言文”,一方面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现代”文而言。因为时空的距离,语言形式的陌生,学生在心理上首先就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一种畏惧感,再加上文言文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是“畏”而“远”之。所以要提升文言文学习的效率,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厌烦心理。我们知道,快乐需求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需求,而快乐往往又来自于自身能够得到展示、得到肯定,所以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快乐需求心理,赋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这就要打破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抽象的知识传递,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而是倡导能够满足人性的合理的快乐需求,给人以自由、尊严,可以激发人的热情和创造力的充满活力的教学形式。具体到文言文学习过程之中,则应古文新教,让古老的华章唱出激情的现代之音。也就是在古文的学习中加入一些现代的流行的、时尚的因素,把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找回自信,找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满足自身的快乐需求。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爱上文言文的古韵典美。
   一、巧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
   提到现代流行的、时尚的因素,首先就少不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会给语文课堂增色、增趣、增容、增姿。实际上,文言文因其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对情景氛围的创设要求比现代文要更高一些,而多媒体的出现就很好的适应了文言文教学的这一需要。
   1、 声乐营造氛围
   古文自身在音韵、辞藻和句式等方面的特点首先就决定了古文学习离不开朗读,文言文学习的内在规律也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意思,总之,怎一个“读”字了得!音乐常常可以把人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音乐可以感染人的情思,熏陶人的情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以读入文,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乐技术给学生配上一段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情感氛围,让他们在或悲或喜,或急或缓,或高昂后低沉的背景音乐中与文本交流,与作者对话,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2、 视听创设情境
   影视文化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流行文化形态。因此,在学习一些历史性,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如《鸿门宴》《赤壁之战》《勾践灭吴》等,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技术,截取牵涉文章背景、文章情节的精彩片断,再现历史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展开对文章的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揣摩人物,把握情节,而且可以借此培养学生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识。当然,情境的创设要建立在对文章的学习品读上,而不能把语文课堂变成电影院,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度,做好导和引的工作。
   3、 网络沟通课堂内外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它对于中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但很多学生却曲解了网络的魅力。古文相关的资料便于查找,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它可以是在课前,也可以是在课后的深化、迁移,还可以指导他们自己合作制作简易课件。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动手的过程就是他们知识视野逐渐扩大的过程,是他们渐渐发现网络世界真正魅力的过程。当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外研读的成果在课内进行交流、评价,或指导学生建立自己或小组的网页,便于生生或师生的课下交流。交流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得到展示肯定的过程,是学生快乐需求心理得以满足的过程。试想,这样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又怎能不让每个学生的心与身,知与情都动员起来,真正爱上古文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人呢?
   一、 寓学于“乐”,激趣提升
   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不妨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巧妙的借用到文言课堂上来。这样可以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行”,变“一维”为“多维”,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快乐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使师生双方都能体会到教与学是一种快乐的人生享受。
   1、 玩游戏 巧竞答
   我们知道文言文之所以会让师生产生“一个头,两个大”的感觉,很大的原因在于它的文言基础知识。不讲吧,违背了古文学习的规律;讲吧,咬文嚼字起来,会把一篇美美的古文拆的支离破碎,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谈激起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呢?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试验,感觉到因为学生天生的好胜心、表现欲较为强烈,用玩文字游戏的方式来落实这一块文言知识的学习,效果挺棒的。 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赏析一篇古文之前,可以就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关键语句的翻译等组织学生进行有序而激烈的竞答活动,把话语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个体参与,也可以自动结合成小团体参与。并适当的采取如加分、扣分等激励机制,评出优胜奖、进步奖、热情参与奖、准备充分奖、反映灵敏奖、团体奖、个人奖等,争取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励,满足学生的成功心里需求。当然,初步实施时可以由教师主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主持人,自己设计活动的具体展开方式,做到既严而有序,又灵活创新,不拘一格。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最终形成学习主人翁的能动意识。
   当然,游戏竞答式的快乐学习不仅是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对文章的感知理解上,特别是比较长的文言文,如《鸿门宴》《赤壁之战》等等。在感知理解文章内容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或选择题,如《崤之战》一文,这场战争是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结果如何?既然是发生在秦晋之间,为何文中还涉及到郑国?郑国在这场战争中充当什么角色?三国之间有何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可以起到“导”和“引”的作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渐渐的训练学生自己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
   2、 赏美景 读美文
   古文中不乏声情并茂的优美华章,如《兰亭集序》《赤壁赋》《腾王阁序》等等,由于其体裁特点的需要,决定了古文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读美文 赏美景”的诵读审美活动。“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吸引学生在课下做足“读”的功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从练读到比赛的过程就是由浅入深的读准字音、读懂意思、读出感悟、读出感情的过程。
   如果说朗读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内化过程,那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展开对古文的审美鉴赏,把朗读中内化了的情感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释放出来,以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和得到别人肯定的快乐心理需求。如古文中优美的写景段落,学生可以发挥想像进行诗情的描绘,可以鉴赏写景的技巧,可以咬文嚼字信手拈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的欣赏正是情的体悟。当然这种训练可以遵循学生认知鉴赏的内在审美规律,由词句到段落,由景物到意境,有技巧到情感循序渐进的进行,逐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化审美境界。
   3、 选景点 当导游
   一次优质课比赛,我选取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一般游记不同,这是一篇理趣盎然、情趣稍嫌不足的散文。怎样才能在突显道理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呢,课前十分钟我决定大胆一点,抛弃原有的教学设计,设置了“评景点当导游”这一环节,课上我指导学生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画出游踪图,根据课文内容并联系对褒禅山的了解,征选出著名景点,然后根据游踪图,虚拟情境,争当导游,其他学生充当游客,来一次褒禅山之游。结果学生评出褒禅之山、之泉、之洞、之石等五绝景观,导说精彩纷呈,掌声一片,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所以不妨把旅游这一时尚的因素借鉴到古文学习中,让学生也能不出课堂,插上想像和联想的翅膀来一次激情之旅,纵情山水,放飞一下心情。当然,这一活动也带动了学生更深的求知欲望,在学习其他此类古文时,课前查资料、找图片、甚至有学生大显身手,作成了flash动画,课下写游记、写后记,真是让我收获无限的惊喜。
   4、 编剧本 演“好”戏
   古文中有一些情节性、戏剧性较强的篇章,如《鸿门宴》《赤壁之战》等等。学习这类文言文时,内容较长,如果逐句逐段的讲解,会破坏内容的整体性,不妨从情节入手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转换成易于表演的口头语言,变呆板的书本知识为精彩的演出实践。具体的操作可以把学生分成编剧组、导演组、演出组、表演评价组等,让学生各尽其才,相互配合。实际上编导演评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握情节、理解人物性格、体悟课文主旨和深化各项知识的过程。这里的“好”戏既立足于文本,又指向学生主体的活动,所以演好一出戏,演一出好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5、 巧辩论 出真知
   学习《鸿门宴》,学生问到“项羽的失败是不是他过于心软放了刘邦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它不是单纯的是或不是能解决的,于是把这个问题抛向了全体同学,先设置了项羽放走刘邦是由于“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这一辩题,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辩论。不出所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果然是针锋相对,精彩纷呈。感叹于学生思想的睿智,思维的敏锐,又启发他们对历史对英雄展开理性的体悟,从而帮助学生沉淀良好的历史人文意识。其它诸如《六国论》《过秦论》等古文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巧辩中出真知。当然,这种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的辩论可以是随机的,不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辩论程序开展,也不一定非得辩出个高低,关键是在辩论中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
   6、 评时事 写短论
   语文学习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文人志士都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意识,表现在文章之中,往往或借古讽今,或托物言志,或直击时弊,如《病梅馆记》《师说》等古文。学习时,可以指点学生虚拟情境,跨越时空,把自己当作社会历史的见证人,争当小记者,报道时事,激浊扬清,写作新闻短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又可以锻炼写作的能力,驾驭时事,写出文章的底气和大气。
   当然,纵观教学得失,再多的活动体验,都应当突出“语文”的特性,即建立在文本的语言本体之上。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汉语言的浑厚土壤之中,方能体现我们我们古典文学所特有的厚度、宽度、亮度与深度。曾有一位资深教师说文言文学习没有其它好的办法,只有老老实实的一字一句的诵读翻译,其道理也就在于此。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文本阅读与思维活动,情感体验与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古文的学习不再是老调重弹,浮光掠影式的枯燥乏味,而是由表及里,寻胜探幽式的审美享受。杜威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所以,让我们满足学生快乐学习的心里需求,古文新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一方展现自我的舞台,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古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是历史文化承传的过程,也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学习,真我风采的过程。就让我们大胆的实践,让古老的华章在现代的课堂上唱出激情的新声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