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国际贸易壁垒”,民营企业如何跨越

“国际贸易壁垒”,民营企业如何跨越

日期: 2010-11-8 12:55:3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投资方式多元化、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道德、文化等多种贸易壁垒。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
   战略,民营企业应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绿色营销战略、本土化经营战略等多方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功能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营造良好的跨国经营外部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 技术壁垒; 道德壁垒
  
   跨国经营是企业直接与国际市场发生联系的行为,有两个层次内容:第一层次主要是资本流入与流出,即跨国投资,第二层次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即跨国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成长的必然趋势。
  
   一、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
   (一) 民营企业跨国投资情况
   1.跨国投资起步晚、发展快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跨国投资起步比较晚,直到90 年代中后期一直未有大的发展。1999 年,浙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浙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跨国投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逐年平稳增长。迄今为止,浙江已在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泰国等97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33 家企业,投资总额近5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2 亿美元。大投资项目数量增多,2004 年以来,全省境外投资1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2 个,同比增长60.2%,而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就占到全省跨国投资总数的95%左右。
   2.投资方式多元化(1)设立境外贸易机构。截止2004 年,浙江省经批准在境外设立的贸易机构占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75%以上,已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主要出口市场设立贸易公司和办事处737 家,初步形成了商品出口的贸易营销网络。
   (2)设立境外连锁店。目前,浙江省35 家重点连锁企业中,有29 家在境外开办连锁企业。
   (3)设立境外加工生产企业。浙江在美国、泰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境外加工生产企业超过270 家,涉及机械、电子、纺织、服装、轻工等多个行业。
   (4)投资海外专业市场。迄今为止,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主已在巴西、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开办了具有浙江特色的11 家商品专业市场。
   (5)跨国收购、参股、重组。这种投资方式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跨国投资发展的趋势。如浙江万向集团已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7 个欧美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8 家公司,构建起了涵盖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华力集团则收购了飞利浦公司在美国的研发团队,搭建国际融资平台,上市资本运作。
  
   (二) 民营企业跨国贸易情况浙江民营企业跨国贸易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2003 年,浙江有4000 多家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有1.58 万家民营企业从事出口商品加工,产品销往世界150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交货值883.94 亿元人民币。2004 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133.9亿美元,出口规模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达41%,外贸依存度达61%,出口依存度达42%,外贸对GDP 的贡献率达35%。同时,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出口比例下降,制造业产品比例显著提高;出口商品逐步向精加工、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国排名第七;一些新兴产业的产品如集装箱、笔记本电脑、汽车零件、手机等产品的出口增长幅度均在7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跨国贸易,已成为拉动浙江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推进全省国际化和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将成为浙江企业跨国经营中一支最具竞争力、最有潜力的生力军。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中遭遇多种贸易壁垒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到技术、道德、文化等多种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处于跨国经营初级阶段的民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一)国际“技术壁垒”盛行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纷纷利用技术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如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合格评定程序)和绿色技术壁垒等,严重制约了浙江产品的出口。2004 年,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省内主要出口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遇到技术壁垒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47.8%的企业遭遇技术壁垒。目前,因技术壁垒造成的出口经济损失以达25.5 亿美元(直接损失12.2 亿美元,间接损失13.3 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轻工、机电、纺织服装、五矿化工和医疗保健六大行业出口受到的技术壁垒限制最为严重。如:2003 年2 月,欧盟公布《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给浙江电动工具出口造成重大影响;欧盟对浙江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由19 项增加至62 项;2004年起,欧盟禁止320 种农药在欧盟的销售,涉及中国的有60 余种,浙江就占了22 种。农产品的技术壁垒较为复杂,难以预测,已出现的典型案例有: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案件、蜂产品残留物事件、茶叶残留物事件和出口日本蔬菜残留物事件等。
   随着后配额时代的不断临近,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多,除了技术措施、绿色环保之外,企业社会责任正逐步成为国际技术壁垒的手段。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它可能成为我国产品出口新的技术壁垒,浙江也不例外。自1995 年起,我国沿海地区至少有8000 多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一些企业因没有改善诚意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订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商应经过SA8000 协会授权,对其供应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这将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但目前,SA8000 的冲击并没有引起浙江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如不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在壁垒完全形成时陷入被动局面。
  
   (二)国际“道德壁垒”新起中国入世后,西方国家的关税保护将会失去作用,而随着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谈判的展开,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技术壁垒设置将受到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中国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也会不断达到西方的检测标准。为降低市场开放程度,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法律、科技、文化教育、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正在采用新的贸易壁垒——"道德壁垒",“道德壁垒”不仅穿上了符合进口国法律的外衣,更具合理性和隐蔽性,还容易获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从而对浙江农产品出口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三)国际“文化壁垒”凸现在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中,浙江制造业还可能遭遇“文化壁垒”。民营企业为了突破成长性瓶颈,纷纷通过扩大商品出口、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等途径,走上国际化道路。但大多数企业不了解当地的习俗、文化、法律,使各种非官方的贸易摩擦经常发生。
  
   例如,欧洲国家对劳动时间都有明确规定,而一些温州商人则通过延长经营时间、低价营销策略和抱团式商业开拓模式开展经营,冲击了当地商业形态,挤垮了一些本地企业,使一些当地人失去工作岗位。据《经济》了解,2002 年西班牙有12 家制鞋厂破产,2003 年有14 家破产,2004 年仅上半年就有26 家厂家破产,员工大规模下岗,当地居民和温州商人的冲突日益加剧,最终引发了“埃尔切”焚鞋事件,造成800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政策建议与对策为了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企业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绿色营销战略、本土化经营战略等多方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行业协会和政府要发挥服务协调与宏观调控功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实施多种战略突破“技术壁垒”
   1.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市场是西方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目前,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 万多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与国内500 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强技术研发和攻关,有针对性地促使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生产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能高的产品,实现浙江制造业由分散的、以生产低中档产品为主向规模集中的、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过渡。
   2.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产品"。(1)制定明确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营销策略,并据此制定企业的具体环保事务计划。(2)开发"绿色产品",鼓励企业积极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包装设计、废物排放等过程中都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以制定适宜价格,将环保成本计入销售价格,以避免进口国基于环境保护的倾销指控。
   3.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掌握国际标准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实行贸易保护,将自己的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提高进口产品准入门槛。但是,在全球120 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竟无浙江企业的身影,始终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西班牙"焚鞋事件"让温州鞋商认识到:要融入国际环境,需要参与国际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把自己的技术标准变成了世界标准,从而抢占制高点。目前,有些民营企业已经迈出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第一步,如温州康奈集团与英国沙雀技术研究中心(SATRA)全面合作在温州设立国际标准认证实验室,研发世界最新鞋类技术、工艺,争取参与制定国际鞋类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等。
   4.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发展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现在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和财务表现。只有对员工、对环境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价廉物美"才具有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因此,SA8000 标准对于浙江民营企业来说既是“门槛”又是“门票”,它使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制度约束,企业要将其作为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契机,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危机感,自觉提高劳工标准。(2)认真贯彻《劳动法》,SA8000 标准与《劳动法》
   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企业要对照标准进行细化,如不得扣押职工身份证,尽快推广工资协商制度,为职工完善各种保险和用工手续等。(3)企业应积极参与SA8000标准的认证。
  
   (二)各方协力应对“道德壁垒”
   1.企业应按照国际标准体系组织生产,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控制激素、添加剂、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针对性地研究"壁垒"的内容、设置的目的,冷静分析,寻找’破壁’
   之策。例如,欧盟对中华鳖的氯霉素检测标准最高,而日本除了检测氯霉素外,还增加了对四环素的检测;马来西亚不但检测氯霉素、四环素,而且还检测链霉素。
   产品出口之前,经营者就应清楚了解进口国的标准。
   2.出口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及时掌握、搜集、翻译、分析和发布国际贸易中相关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政府部门应增强对国际市场包括各国“道德壁垒”的信息捕捉能力。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分析研究出口创汇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发展态势,全方位建立预警机制;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出口预警机制、外贸应急处理机制的建设。
  
   (三)“本土化”经营克服“文化壁垒”
   欧美跨国企业强调海外扩张策略必须和当地民情及文化相融合,一些企业还聘请当地学者和市场行销专家为顾问,确保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不和当地的民俗和文化相冲突。因此,浙江民营企业要在海外扩展市场,不能以低价作为单一竞争条件,而要在建立企业和品牌的公关形象上下工夫,实施“本土化”战略就是企业克服文化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有:
   1. 利用当地人才资源。他们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政府各项法规,这无疑能够方便跨国企业在当地消除文化差异、拓展市场。
   2.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具有创意的高技巧设计,树立起企业及其产品的独特个性和良好形象。
   3.使产品和包装成为文化的载体,以此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要,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