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情感互动为平台,构建和谐化学课堂

以情感互动为平台,构建和谐化学课堂

日期: 2011-2-21 22:09:44 浏览: 8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金群芳

以情感互动为平台   构建和谐化学课堂
浙江省镇海职教中心    金群芳     315200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目前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呼唤课堂和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追求教学心理、氛围、行为、评价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入手,结合教学论述了构建和谐化学课堂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和谐课堂、情感、民主、诱导
和谐,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字眼,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呼唤课堂和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因此必须去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无所顾忌、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那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如何去构建和谐的化学课堂呢?
一、情感互动,实现师生教学心理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首先应源自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教学心理的和谐。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化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化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真诚的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这样无形中就会拉近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爱、崇拜就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
另外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例如对于“差生”我总是对他们讲:“我不承认你们是差生,只是学习不得法,解题时若再细心一点儿,平时再勤奋一点儿,相信你们有这份灵气和能力”。学期末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家长通知书上写上一句话,如:“能遇到你这样的学生是我的运气”,“你已经找到了适合于你的学习方法,继续努力你会成功的”等等。
总之,教师要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宽容、认同,让全体学生感觉到爱上你的课,从而有力地推动师生心理上的教学和谐发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心理基础。
二、激活因素,实现师生教学氛围的和谐发展
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如何激活教学环节中的诸因素,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是进一步推进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氛围的营建,包括教室文化的创设、班风、学风等诸多方面,但其主体归根结底还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摒弃“一言堂”,努力营建民主和谐、平等互信的新师生关系。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民主动员号召之下,每一个人之创造力都得到机会出头,而且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踊跃发言,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友爱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化学课堂中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时,学生的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在学习强、弱电解质概念时,我先指导学生做好盐酸、氢氧化钠、醋酸、氯化钠、氨水的导电性实验,使学生形成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我提出:硫酸钡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在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用滴管逐滴滴入稀硫酸,随着稀硫酸的滴入灯泡就渐渐变暗,滴至一定量时,灯泡完全熄灭。有学生说:硫酸钡是是弱电解质,因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弱。还有学生说:前面做的盐酸、氢氧化钠、醋酸、氯化钠、氨水的导电性实验说明了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硫酸钡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不能说明硫酸钡的电离程度,因为硫酸钡的溶解度小,所以硫酸钡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不多,这并不说明溶解的那部分硫酸钡不完全电离。最后有学生提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的导电性实验,说明硫酸钡是否是强电解质?学生在民主气氛下,不断的探讨和交流,加深了自身经验的理解,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
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优化设计,实现师生教学行为的和谐发展
  教师优化课堂设计,要始终立足于全体学生,兼顾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启发学生广泛思考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诱导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走。只有道而弗牵,师生教学行为才会融洽和谐;只有强而弗抑,学生的学习才会愉快、胜任;只有开而弗达,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凡是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凡是学生能够归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活动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质疑、学会思考。
例如在学习硝酸氧化性时,学生发现Cu与稀HNO3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而Cu与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同样是Cu(NO3)2溶液,为什么会出现绿色呢?我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设计,最后学生选出三种实验方案:
1.取适量黄色的FeCl3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2.加热Cu与浓HNO3反应后的试管,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Cu与稀HNO3反应后的试管,观察两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向一支试管中加一块较大的铜屑,用分液漏斗滴加HNO3,最后使铜有剩余,再观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
通过实验发现,方案1中的混合液呈绿色;方案2中的加热试管内开始出现大量红棕色的NO2气体,随着不断加热,气体越来越少,最后原来呈绿色的溶液变成蓝色,而原来呈蓝色的Cu(NO3)2溶液随着通入NO2的量的增加逐渐变成了绿色;方案3中的试管滴入浓HNO3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随着硝酸滴入量的增加,试管内溶液开始也出现绿色,等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铜有剩余),溶液又变成蓝色(同时有蓝色晶体析出)。同学们看到这些现象一片欢呼,最后我们分析比较得出结论:Cu与浓HNO3反应后的绿色溶液是黄色和蓝色混合后形成的,由于NO2溶于HNO3中形成黄色,而Cu(NO3)2溶液本身是蓝色,当两者处于同一体系中,我们就看到了绿色。
教学实践证明,优化的教学设计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涨,在这种积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创设机制,实现师生教学互评的和谐发展
师生间的互评能否和谐发展,将影响教学质量能否潜在性提高,不当的互评将会双向挫伤师生的积极性,削弱教学的动力源。因此,创设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状况,以学生作为外显评估对象或评估主体,无疑是最直接便捷的方式。但学校的质量和教改的关键是老师,管理好教师队伍是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注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学校应实施“合作加竞争”的和谐管理机制,遵循“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的原则,采取多提供机会与表彰鼓励相结合的形式,创造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成员间的良好合作和健康竞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应以激励为主,摒弃“唯分数论”,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如:课堂问答、作业分析、测验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等,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评价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知识的评价,更要关注对学生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更高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评价。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从而多方面把握学生的现状,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化学教学要立足于和谐课堂的构建,从而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这也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孜  龙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东方出版社,2000年。
2.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3.杨周芬?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13
4.闫盛?化学教学中的诱导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