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提高实践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实践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日期: 2010/6/7 浏览: 19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赵长兵

摘 要:2001年9月至今,济南市教育局依托我校创办了济南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笔者也参与其中,并总结了几点经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希望为同行提供些许借鉴价值。本文阐述的要点有以下三点:精心组织每项活动,充分体现德育教育;提供广阔体验空间,促使情感升华;增强学生能力锻炼,塑造完美人格。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践基地 德育教育 情感升华 人格塑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001年9月济南市教育局依托我校创办了济南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学海网
素质教育基地是以农为主的实践基地,学生在学校特定的田间、场所进行简单的劳作,如栽培花草、蔬菜、苗木、农作物、饲养家畜等活动,了解养殖和种植的知识与技巧,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人与动植物的共生共荣。田间劳作并不是纯粹的劳动,它需要将观察、调查、探究等活动结合起来展开。这些活动意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振兴中华的爱国意识,自律自强的生存意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奠定基础。
一、精心组织每项活动,充分体现德育教育
让学生通过一定形式掌握一定量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但实践活动所传授的知识,不是校内、课内知识的直接的、机械的延伸,不是课堂的搬家,而是在实践基地这一特定的领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使他们了解、感受农村、农业和自然生态,接受比课堂更广泛、更鲜活、更亲切、更能深层次影响学生未来的知识。因而,在活动项目设计方面,我们每一项活动在坚持实践性、主体性、科学性原则的同时,突出了教育性、绿色化的原则。蓝天、碧水、原野,农民、农村、农业,昨天、今天、明天。实践活动突出了一个“绿”字,体现农村特色。让学生跳出教室和城市,在与泥土和露珠的亲密接触中去观察、尝试、锻炼,去体验、探索、创造。从而达到开阔胸怀,完善人格、净化心灵的目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是对春华秋实、“汗滴禾下土”的真实感受和道德情操的提升。
二、提供广阔体验空间,促使情感升华
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外在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情感冷漠、自私。而自卑、忧郁、焦虑以及逃学、出走等负性情绪反应行为更是时有发生。而知、情、意是一个人发展的统一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一个人身心健康,认知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道德境界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当一个人情感投入和积极体验、参与的时候,他的学习感受才是主动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这时候,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其能力和素质,道德素养得以健康地发展。
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广阔的体验空间。在生产实践中,获取各种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动手操作中,探求科学知识的奥秘所在。所以,这样的学习是参与式的、富有趣味的,使同学们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和合作,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我们每一项活动都是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它一改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是学生个体行为的现状,依靠集体的力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分配的生产任务,在竞争中取胜。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关心、交往,深深的体会到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得以生存发展。自尊、自信、责任和自我价值等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
三、增强学生能力锻炼,塑造完美人格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综合化,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仅仅从书本上获得是不够的,也是单一的,它更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作为独生子女的现代中学生们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学习样样包办。孩子如何学会自立?不与同伴一起合作,孩子怎会具有竞争和合作能力?在实践基地,学生自己整理卫生,自己盛饭,在同学与同学的磨合中学会关心他人,在与人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满足。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具备了,承受挫折的素质提高了,关心他人的意识增强了,他们也就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练就了承受挫折的心理,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的良好道德品质。有一次,学生来参加实践活动的第二天就开始变冷并且下起了小雨,由于我们的活动多数是户外活动,雨也不是太大,我们就坚持着上课,同学们初次冒雨活动,很是兴奋,但时间不长就开始埋怨,甚至退缩,最后还是勇敢的坚持了下来,虽然他们弄的浑身是水、泥,但他们为能迎难而上感到自豪,他们的心理是满足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回到宿舍互相帮忙擦干身上,并及时将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丝毫没耽误下一场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衣、食、住、行皆是课程,让同学们学会了自理;播种、浇水、施肥、收获,让其在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学会了尊重劳动人们和劳动成果;城乡学生交流、参观考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农村、农业的现状,增强了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赶农村大集,让学生的市场意识在讨价还价中进一步成熟;湖边垂钓、篝火晚会,感受到生活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人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生产实践,使同学们变的一天天能干起来,一天天懂事起来,一天天走向成熟和独立。更重要是自立自强能力的增强;对城乡劳动者尊重感情的提升;对养育他们的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吗?这一切又将迁移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目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次,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体现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教育宗旨;在沟通普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立交桥。当然,这座立交桥刚刚建立,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它的成长、成熟与畅通,在未成年人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