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

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

日期: 2010-5-29 21:51:5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 莉

摘 要:图书馆员心理素质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对图书馆员在心理角色定位、处世态度、心理调节功能、个人气质、群体心理特征等方面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进行探析。
关键词:图书馆员 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特征
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是指图书馆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如认知态度、情感特征、意志品质、气质性格特点等等。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既体现了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客观要求,又为图书馆员自身的劳动特点所决定。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图书馆员其他素质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折射到图书馆员日常工作中,产生巨大的心理能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产生重要作用。

学海网

一、图书馆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图书馆员心理素质是图书馆员整体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至90年代,图书馆学界已经注意到图书馆员心理素质的问题,只不过作为一个独立问题提出来研究的论著不多,而是散见于论述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文化或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的文章中。程焕文先生提出图书馆精神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强烈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强烈的自爱、自豪与牺牲精神;大胆的吸收、探索、改革与创新精神;读者至上精神;嗜书如命精神”。黄香菊女士则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包括馆员的政治态度、精神风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各种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这两段论述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从意识和心理层面揭示了图书馆员内在的素质要求,对我们从心理层面上研究图书馆员的素质具有启发意义。
(2)图书馆员心理素质是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图书馆员的劳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图书馆员的服务对象是一群有着鲜明个性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层次的各种需求。而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保存、传承、创造人类文明的重要任务,是人们各种知识需求的提供者、服务者。表面上看来,图书馆员的劳动手段很简单,只是一些“借借还还”、“上架下架”的事情。其实不然,特别是现代信息手段广泛应用到图书馆工作流程,服务手段多样化、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内容精品化特征日益明显,图书馆员的劳动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是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为读者提供服务,更是用自己的情感、个性和读者交流,他们的劳动既是个体性的,又是图书馆整体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现代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是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展开的,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人对人的管理,人为人的服务。这种管理与服务体现了社会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既有个性化特征,又有社会化特征。因此,必须从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层面研究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把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要求转化为图书馆员内在的心理需要、才能调动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最优化。
二、图书馆员必备的若干心理素质
(1)适当的自我心理定位
人最大的心理误区是心理迷失,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有心理迷失的体验。当人们把外部条件看成自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淡忘了主体的巨大潜力时,势必陷入自我迷失的心理误区。这时,人们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心理角色,不能从心理层面上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进行认知和评价。
图书馆员也难免有自我迷失的时候。在崇尚经济的年代里,与经济有关的行业被竞相追逐,人们对它们的社会期待值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图书馆员所从事的行业,是社会公益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保存、传播精神文化为前提,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已任,自我价值的实现隐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和默默无闻的奉献里。图书馆员如果没有深刻认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意义,则很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所以,图书馆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认清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并正确对自己进行心理定位,才能够充分调动自身内在的潜力,形成有利于工作的巨大动力。因此,图书馆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深刻认识图书馆事业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作用,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之中,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奉献中求发展,发展中作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积极的处世态度
对待客观现实生活,人们总是持有一定的心理态度。或是肯定、积极的态度,如热情、执着、乐观等;或是否定、消极的态度,如沮丧、灰心、悲观等。不同的处世态度,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正如马克思所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事实也表明,图书馆员如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感情,不热爱自己服务的对象,对生活悲观失望、消沉迷惘,那么就很难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自身潜力尤其是创造才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热情开朗、乐观自信、执着追求等是积极处世态度的主要内容。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应该自觉建立起这样的处世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要热情饱满,热爱读者,热爱图书馆事业;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上,不计名利,甘于默默无闻的奉献,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在驾驭环境的问题上,作顺境的开拓者,逆境的挑战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容大度,和谐融洽,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在机遇面前,能够及时把握,充分发挥;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能够摆正关系,调适心理,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始终满怀信心地投入工作实践。
(3)完善的心理调节功能
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把个体的认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有目的、主动的高度,使个体能够针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主动的应对措施。这个过程也叫做心理调节。我们把某些人“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冲动”的行为称作“不理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受个人自我意识支配的行为,也是个人心理调节功能较差的表现,对个人的工作、生活是十分不利的。 恩格斯有句名言,“意识是思维着的精神,而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朵美丽的花朵根植于人类的心性之上,成长于人类的理智之中,是每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润滑剂。
心理调节功能的好坏,与个人的意志品质息息相关。坚强的意志力,有利于养成自制、自律的优良品质。例如,“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就是意志对行为的控制;“化悲痛为力量”,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控。优良的意志品质,是个体自觉确立行动目的,并在行动中克服困难,长期刻苦磨砺的结果。
图书馆员要完善自己的心理调节功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培养恬静、乐观、开朗的心境和良好的“自控性”与“反应性”。要自觉发挥意志对情绪的调控作用,不可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岗位上随意发泄。要有意识地避免因个人情绪失控与服务对象发生冲突,哪怕是遇到“不友好”的服务对象,也须冷静克制。冲动只会使矛盾激化、对人对已无益;冷静的态度往往是缓和矛盾、转变被动局面的灵丹妙药。不仅如此,图书馆员还要以自己高尚的行为去影响对方,使其接受教育,改变态度。
(4)优化的个人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个体的认知、言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方面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如心理反映的倾向性、持久性,情感发生的强弱、大小,言语的速度、灵活性,意志的稳定性、果断性等等。气质无所谓好坏之分,它既是父母精血所培育,又为后天教育所铸就;既受惠于天地造化,又得益于社会生活环境。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好动,才思敏捷、兴趣广泛、情感易变等行为特征;胆汁质表现为热情果断、精力旺盛、自制性差等行为特征;粘液质表现为稳定少变、冷静克制、反映迟缓、少言寡语等行为特征;抑郁质表现内向细致、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多愁善感、孤僻寡欢等行为特征。不管是何种气质类型,都会有很多对工作、生活有利的特征。例如,多血质的活泼好动、胆汁质的热情果断等特点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沾液质的冷静克制、抑郁质的内向细致等特点有助于始终不渝把工作任务完成好。
图书馆员的个人气质融化在图书馆特有的人文环境中,不良的气质特征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改造,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常常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表现出应有的气质特征,如广泛的阅读兴趣、持久的注意力、细微的观察力、温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动作姿态、和蔼的说话语调等等。当然,图书馆员个人的有些气质特征也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如多愁善感、抑郁寡欢、急躁易怒、兴趣转移等等。关键在于图书馆员要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正确认识气质对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影响,扬长避短,自觉改造不良的气质特征,优化自己的个人气质。
(5)合作共享的群体心理特征
现代工业社会,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合作、共享是当今社会群体精神发展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个体在社会分工中必须具备合群、合作、共享等群体和团队精神,以主人翁心态,在工作中与他人分工协作,和睦共处,共同完成群体的工作任务。
21世纪的图书馆正朝着“资源-技术-服务集成管理”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整合,图书馆内部人员分工和协作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图书馆员合群,合作,共享的群体精神不可或缺。图书馆员要把这些外部要求内化成自身心理素质的一部分,自觉用这一精神来指导自己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诸如,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