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日期: 2010-5-21 20:20:47 浏览: 3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曹茂德

摘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引起国家的重视,增加高职高专毕业学生就业率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群、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毕业推荐等各方面做好就业工作,同时改变就业观念,明确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就业;技能;高职高专教育
  
  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高职院校人数占半壁江山。2009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上去年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没有实现就业的情况下,形势依然严峻。
  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保持高职教育又快又好、稳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选择。

学海网
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影响学校的稳定。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一所高职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整个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灵活增减专业;高职学校要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国家政策条件下积极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针对上述特点,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做好双证书教育制度
  
  双证书是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为了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必须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仅靠一张毕业证是远远不够的,过硬的技能才是就业的敲门砖。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教育,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技能和实践方面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能更快适应岗位操作的需求,用人单位也愿意招聘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这样可以节省培训费用、节省时间成本。对用人单位来说,当前经济形势下招聘人才够用就好,不应盲目追求高学历,那样只会带来高成本、高负担,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技能、知识深度上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国家现在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尽快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过硬的技能才会赢得企业的信赖,社会才能进步。所以要做好技能的培养,使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书,为他们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
  
  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很多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工作,现实的考虑可能是基层工作的辛苦和薪酬不成比例。针对这个问题,要对学生思想做好工作。面对2009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必须尽快转变就业观念,能在基层就业的就先去就业,基层是最缺人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国家对去基层就业有很多优惠政策,要鼓励学生去基层就业、创业。
  
  三、积极强化实践环节,开展顶岗实习,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
  
  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2+1教育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技能,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最后一年学生定岗实习。学校多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这也是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的。定岗实习则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同时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难题,与老师交流讨论解决方案。
学海网
  四、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践,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从长远目标上讲,教育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上来。针对当前形势,今后几个月,各高等学校要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要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抓紧落实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但一直落实不好的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这项工作对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只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这项工作是能够完成好的。在校企合作上可以多参考企业意见,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是保障就业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五、广泛动员,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信息
  
  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8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出口的放缓,出口导向型企业人才需求急剧减少。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很多企业也面临生存危机,很多国内企业2009年人才引进计划会大大减少,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各地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职学校要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带着对学生深厚的感情,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及工商联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地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搜索校外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把准确时间地点通知毕业生,这就是走出去。通过引进招聘会和参加招聘会扩大学生择业范围,为学生择业创造好的条件。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重点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引导他们扩大就业视野,调整就业预期。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热情周到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确保招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场次和规模多于往年。
  
  六、开展深入细致的毕业教育和服务,确保毕业生离校前校园安全稳定
  
  各高职院校党政领导要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明确、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要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对待和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毕业生是历届最多的一届,各高职院校应切实以毕业生为本,开展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形式多样的毕业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离校活动,绝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基本满意。确保了高校校园稳定。
  各类高等学校都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特别是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高等学校要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下大力气深化改革;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使大批高素质人才能够及时进入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