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略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

略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

日期: 2010-5-8 16:05:06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光寒

摘要:在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提高质量,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下,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其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高职教育亟待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保障体系
  
  
  一、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存在主要的问题
  
  1.办学理念上存在偏差
  权威教育研究机构对高职毕业生的长期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习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在从事专业工作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明显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相称。

学海网
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些院校虽然已经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但是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要素设计时,不能很好地将ISO9000标准要素与高职教育规律相结合,生搬硬套,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应从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质量观出发,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及对它们的评价方法。
  2.管理方法上存在偏差
  一是缺乏全面性。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往往注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质量管理;或是往往强调了校内实训的质量管理,却忽视了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等。同时,未能根据工学结合的需要,同步调整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与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使得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无法完整掌握学生与课堂的信息。二是缺乏全员性。在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中,只考虑到由教务处、督导处、学生处等部门的管理功能,却忽略了全体教师都应是教学质量管理者,或是往往认为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师的事,从而忽略了学生组织或学生自身的管理力量,忽视了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质量管理。
  3.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从培养计划制订到教学实施基本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各类专业的运行模式,没有体现出高职人才培养的自身特点,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普遍觉得理论性过强、理解困难,应用性技能则掌握较少,造成了毕业时既无法与普高学生竞争就业岗位,又很难有专长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实用性人才需求的尴尬局面。同时,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的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和学放在同等地位,但长期以来学校只关注教师“教”的质量,质量把控的对象是教师,而忽视了学生在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的作用,因此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传统被动学习观的误导下,许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单纯依赖教师、学校和外部环境,只把自己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甚至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也完全由教师和外部环境激发。
  4.教学质量监控上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普遍是针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由教务处、学院及教研室分级实施,监控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情况,一般有一整套较完善的制度保证此项工作的常态运作,监控方式是平时的期中或期末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员听课、学生评教等措施,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一般是课程期中或期末考试。对于更高层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如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及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监控,则主要依赖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社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同时,在控制目标上,一些院校的质量监控易受到教师职称评定、晋级、提薪的干扰,而不是为了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质量监控观大大限制、弱化了教学质量监控功能,把教学质量监控降格为一般的学校教学工作检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应“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不仅应该“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而且应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持续改进。
  
  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高职教育中应以通识教育为手段,开展包括人文常识、社会常识在内的多层次教育,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原则,应向注重培养重基础、具有创新能力的多元化人才的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一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领导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二是组织体系。合理的组织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有序进行的基础。三是标准体系。这是学校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设计,包括学生发展质量标准、教学工作标准、管理工作标准等。四是制度体系。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五是考核体系。教学质量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各因素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关系的综合体现。六是信息体系。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
学海网
  3.建立健全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应当坚持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原则,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其内容应当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规范教学管理者、教学者、学生及相关辅助人员,要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行为都有章可循。其次,规范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运行及环节管理是以执行课程表为中心的一系列工作环节的管理活动。教学环节管理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这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中,努力完成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改造传统教学观,注重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学生作为对象,又要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实现教师与学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完善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在抓好教学环节管理的基础上,应当完善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学流程的全过程。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教材开发与选择,组织教学,到考试考核结束这一个全过程,实行流程管理。其次是教学运行的全过程。从期初、期中、期末这样一个教学运行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对这个过程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确保教学过程运行的稳定。再次是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及就业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年度综合测评,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联系,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能力等的调查、分析和反馈,从而,对教学过程管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完善。最后,建立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学院督导部门牵头,建立院、系、学生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专家(领导)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个部分。采用专家、同行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按统一制定的相应标准,按一定方法分别计算出三个部分相应的平均分数附以不同权重,然后由学院教育质量内审专家组(或学院内审员)对收集到的各种教学质量的有关信息进行内审和评价,从而做出教学诊断。“评价与诊断包括整个信息处理完毕后对结果的分析工作,这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围绕学院的办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4.加强教育教学督导
  一是在督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寻找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缺陷,导出完善教学管理的新政策、新制度教学督导从微观上讲必须对每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控和指导。从宏观上讲,应从每个单独的督导活动中发现、捕捉带有共性的问题,并对此展开深入的调研,从问题的表面现象中找到发生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完善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导出新的政策和制度。教学督导除了在督的过程中给予被督者以指导和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具体的导的过程中导出规律性的东西,导出予以解决具体问题、弥补教学、管理缺陷的政策和措施。督导工作要努力攀登这个“制高点”,从传统型、低水平的督导方式向研究型、前瞻性的高水平的督导方式转变。二是在督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捕捉学科、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导出新课程、新专业高职院校督导组的成员应该是教学水平较高、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或曾经担任过学校有关部门、院系的领导。他们熟悉学校的教学情况和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业和毕业情况比较了解,他们更容易收集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更容易听到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教学督导的过程中,督导组成员在督导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和捕捉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调整方面的信息,导出学校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帮助学校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蒋兰芬.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6.
  [2]刘国瑞.区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论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7.
  [3]韩陵宜.建立健全监控体系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安徽教育,2006,(10).
  [4]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6).
  [5]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6]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7]周建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
  [8]方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