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新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

浅析新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

日期: 2009-4-9 5:21:05 浏览: 1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亮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承担起了弘扬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体育题材的影片是新中国电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不仅肩负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还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本篇论文就以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电影为切入点,分析建国后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试述新世纪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体育电影 政治环境与体育电影 体育电影的艺术价值

On the New China Sports Film of the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Name:Wang Liang Instructor:Zhang Ying

Abstract:After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 our country’s each construction undertaking achieved the huge achievement, the culture sport cause also obtain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took the new China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domain a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movie undertakes has brought honor to and develops the Chinese advanced cultur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he sports theme’s movie is in the new Chinese movie system an indispensable part, she not only shoulders the promotion national culture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promoted the new China sport cause’s development powerfully. This paper take the new Chinese most representative sports movi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fter the analysis founding of the nation, our country sports movie’s development vein, and based on this tries to state the new century our country sports movie’s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Sports movie ;Political context andSports movie ;Sports movie’s artistic value

1 前言
“电影是一种艺术创造,其核心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性,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精神世界的体验需求。”【1】与此前的各种艺术不同,电影是有发端期可寻的唯一艺术。他的诞生与时代、社会、科技、商业需求息息相关。透过电影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变迁,所以解构电影发展的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探寻艺术的社会变化折射。中国电影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也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这期间,中国电影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摧折它的身影。即或有潮起潮落,但中国电影毕竟顽强地挺立在世界影坛上,并且用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世界电影添加了奇光异彩。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体育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从体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双重考量下客观看待它们的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探讨意义。
研究电影的学者将中国电影的历程划分为现代(1949年以前的45年)和当代(1949年以后)的不同时期。在前45年的现代时期,形成了中国电影的基本传统,取得了难得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变化奠定了基本条件。但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现代电影确是在当代时期。成熟的当代中国电影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它和时代政治相互纠连,
构成了波折起伏的历史现象。
在“前十七年电影”和“新时期”电影的社会电影时期,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两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影片——《女篮五号》和《沙鸥》,这两部影片准确地反映了这两个时代的特征和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诉求;而且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两部影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就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和艺术环境,从这两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时代影响,看一看这两个时代所出现的体育题材的电影。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题材影片出现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繁荣局面,其中不乏具有社会和艺术双重价值的佳作,本篇论文就以我国的体育电影为对象试述体育电影的发展脉络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论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对各种有关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题材电影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期获得新的关于我国体育题材电影的成果和知识。
3 《女篮五号》是“前十七年电影”时期(1949——1966)体育电影的优秀代表作品,是“前十七年电影”时期体育电影的最高艺术成就
3.1 《女篮五号》的创作背景——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及其时代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就把发展体育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建设“新体育”的要求。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文化教育政策”第41条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体育”,第48条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和“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2】1949年10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出席了会议,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大会致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青年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向大会做《新民主主义的国民体育》报告,指出:“为了迎接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必须开展推动一个广泛的体育运动,以便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国防建设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得到更有力的支持和发展。”【3】1952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指导方针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4】1953年,毛泽东指出:“体育是关系到6亿人民健康的大事。”【5】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周恩来在担任总理期间,提出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是一个历史的而非规则的概念,他约定俗成地指新中国建国后到“文革”的十七年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电影这样一个特定的艺术形式是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无论在任何国家,时政历史的影响都是重要的甚至致命的。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就决定了电影更要受主流政治的主宰,而更少受商业利益的支配,因而时代政治无疑就是中国电影的生命线。【7】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国家。这是中国内地电影的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电影的价值特征可以用“传统与新生”来定位。“传统”指这个时期的电影传承着自30年代以来的基本传统而多有变化。“新生”也就是新中国电影不同于以往电影风格的特点,包括:新时代的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新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局面,新生活的勃勃朝气与歌颂工农兵生活的要求,使电影一开始就就呈现清新欢快的气息。这种新气息的集中体现便是影片主题的政治色彩浓厚,歌颂新生活、新时代成为主导倾向,创作思想目的逐渐成为电影人思维的主导,过程成为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3.1.2不同于前45年的中国电影,随着时代性状的变化,电影人物组成形态也发生了显然变化。由于题材上更多歌颂历史与现实中的阶级性优秀人物,因而新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呈现出崇尚英雄主义的倾向。即使表现普通人物的影片,也是把对光明理想的歌颂与具备英雄、先进色彩的人物放在中心位置,这成为中国电影相当长时期的主导倾向,并且逐渐产生了适应新时代的英雄主流影片,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就较多地渗透到创作中去。
3.1.3新过电影更多地面向新生活的要求,应和着当事人面对新生活的渴望,对理想的天真期盼,因而从内里透出真实气息。由于技术并不先进,强烈的热诚和发自内心的真诚成了创作动力和支持影片的主要支柱。质朴地表现生活成为新中国电影的特色。所以当今电影即便五光十色、技术手法多样,但有时敌不过当年黑白片所带来的真切感受。精神涵养的专注与情感的真挚会从内里产生动人魅力。
3.2《女篮五号》是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遵从政治主导下的文艺创作方针和追求个人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普遍认为,由著名导演谢晋指导的《女篮五号》(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是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的故事片,其实早在1956年就有一部表现学校体育的电影《两个小足球队》(刘琼导演,上影厂出品),这是一个表现三个高中足球小将之间竞争和友谊的故事。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学校体育题材的影片也应属于体育电影的范畴。所以我认为,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影片应该是这部《两个小足球队》。虽说它的艺术和思想价值无法比拟《女篮五号》,但是作为新中国出现最早的体育影片,其本身就该载入史册。
1957年出品的《女篮五号》这部在上海拍摄的电影,浓缩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激情。主人公田振华(刘琼饰)是“女篮5号”林小洁( 曹其纬饰)的教练,解放前他在一家企业篮球队——上海东华篮球队打球,球队老板的女儿林洁(秦怡饰)爱上了这个高大英俊的球队主将。那时中国的企业队与洋人的业余队时有比赛,但胜负却掌握在一群商人的算盘中。有次与外国水兵的比赛,老板受贿,指定输球,但年轻气盛的田振华出于民族自尊,带领球队把球打赢了。一场赢球给他带来了厄运。老板让流氓打伤田振华,又强迫女儿嫁给了有钱人。十八年过去了,社会变了,新中国成立了。田振华担任了受人尊敬的上海女子篮球队指导。带着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把对体育的热情,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全民体育建设中。“女篮5号”林小洁是个有体育天赋但对体育事业有偏见的篮球苗子,她一心想考大学,她不能理解田振华通过体育为国争光的激情。但体育的冲击力迅速感染了每一个热血青年,在田振华耐心的教育和帮助下,林小洁义无返顾地冲进了呐喊的球场。一次,小洁在球赛中受伤住进了医院,因探望小洁田振华遇到了小洁的母亲,田振华吃惊的发现小洁的母亲竟是他曾经的恋人——林洁。这对久别的情侣再次相遇在一起,他们爱情也获得了新生。同时,林小洁的球技也越来越精湛,最终入选了国家代表队,即将代表国家出国参加比赛。
1957年的《女篮5号》是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影片平易而抒情,流畅而有起伏。影片中涉及到了假球、爱情、亲情以及国家荣誉,更有新旧时代的变迁。影片以积极的内容、明快的节奏、昂扬的主题、亮丽的演员、充沛的青春气息而影响感染了几代电影观众。上世纪80年代当著名的女篮运动员丛学娣出现时,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又一个“女篮5号”。影片所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离合,它所反映的正是天翻地覆的时代变迁中的人生一幕。谢晋不仅选取了体育运动这个新的题材,而且也显示出他善于描绘人物命运的艺术特长。在电影的创作中,把对人文精神的开掘弘扬以及悲欢离合情节的追求、对人生沧桑的感叹,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一种审美心理定势。所以,《女篮五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清新气息,抒情流畅又有起伏,像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给人以美的感受。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彩色故事片,《女篮5号》反映了新旧社会两代运动员的不同命运。与当时风行的工农兵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显得独具特色。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所做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的特别节目《光影百年》中,谢晋在面对王志采访时曾说:“这个戏差点没枪毙,《女篮五号》都差点枪毙。”为什么?谢晋说:“这个戏没有写党的领导,我们的球队总归要有一个党代表的,这个戏没有。这是第一。第二个这个电影有锦标主义倾向,因为当时主张友谊第一,我们甚至还让球,那个什么年代,我56年拍的戏。”那么在当时整个在一个左的思潮下,在那样一种形势环境下,《女篮五号》怎么能出来呢?谢晋说:“后来周总理看了,说这个戏要送莫斯科青年联欢节的,哪些地方有缺点改一下就行。顶过去了,最后贺龙来了,贺老总一看这个戏好极了,其他的人都不讲话了。”【8】在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出现这样一部影片可以说是需要勇气的。影片于1957年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1961年又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3.3“前十七年电影”时期的其它体育电影
“前十七年电影”时期出现的体育题材的影片还有1957年出现的反映开展群众体育的喜剧电影《球场风波》(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冰上运动的影片《冰上姐妹》(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武兆堤导演);反映游泳运动员在新旧社会不同命运际遇的影片《水上春秋》(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添导演,著名演员于洋、舒适主演)。《水上春秋》这部影片通过体育运动员在新旧社会不同的遭遇,描绘了两个社会,两种制度下运动员的不同命运;同时也歌颂了党和政府注意普遍提高人民大众的身体素质,加强培育体育人才。在摄制过程中,摄制组还专门请了当时蛙泳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穆祥雄当顾问,使影片效果更佳。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水上春秋》和《女篮五号》同是描写新旧社会运动员不同的命运遭遇,但是《女篮五号》在人物刻画、情节处理、电影语言的应用还有心理描写的细腻上都要比前者更为出色;还有反映工人阶级开展群众体育的喜剧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年,谢晋导演,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这部影片洋溢着健康欢快、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符合“前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官方基调,把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指导倾向作为创作的主题。相比《女篮五号》的深刻内涵与纵深思考,《大李小李和老李》更多了些轻松与幽默,在当时的观众中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除了上述影片外,“十七年电影”中还有《球迷》(1963年,徐昌霖导演,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女跳水队员》(1964年,刘国权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小足球队》(1965年,严碧丽导演,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等为观众所喜爱的体育题材的影片。
3.4从《女篮五号》看“前十七年电影”体育电影与时代主题的体现
十七年时代的体育题材电影基本贯穿着关于主人公成长的主题规范,这些影片大都讲述着个体成长与新中国体育发展事业的勾连关系,个人成长都留下历史的印记。每部影片都有对时代主题的约定和呼应,体现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新中国前十七年体育电影包括两个比较显著的走向:一是忆苦思甜的模式,二是革命(体育)成长的主题。【9】后者无疑是这一时期体育电影共同遵循的规范。从《女篮五号》来透视,就可以相当清楚的看到这一特色。作为体育题材的优秀影片,主人公田振华的个人遭遇本身就是艺术表现的最大亮点,但影片将他置身于国仇家恨的背景中,个人英雄主义与个体复仇意识不断遭到挫折,只有成为革命集体事业中的一员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体现自己的价值。《女篮五号》表现新旧社会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同结果的这种模式,也是十七年体育电影的基本模式——个体成长与革命集体感召不可分割,个人难以脱离集体主义。

在“前十七年电影”时期和“新时期电影”时期之间的阶段就是“文革电影”时期了。在中国电影史上,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时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文革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悲剧时期,是反艺术的时期,电影几乎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在60年代中期,政治风云山雨欲来,及至“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显示了电影艺术受政治背景与社会影响的必然性。而“文革”电影时期则是对艺术发展毁灭性的打击,称其为劫难时期、怪现象时期都不为过。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左右时期,整个“文革”时期包括舞台艺术片在内共有93部创作,平均每年不到十部。而1966年到1972年间故事片电影是空白,创作停顿。其中1970年开始是9部“样板戏”电影存在时期(《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舞剧)、《白毛女》)。【10】毫无疑问,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创作是时代政治的传声筒,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是中国电影的灾难时期。“文革”时期电影的价值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和电影艺术畸态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分析了。文革时期也没有一部体育题材的影片出现。

4.《沙鸥》——“新时期”电影社会电影时期的优秀代表作,中国体育电影继《女篮五号》的另一座艺术高峰
4.1 《沙鸥》创作的背景——“新时期电影”及其“新时期”电影社会电影时期的时代特点
4.1.1 新时期是特指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新的政治历史时期,这个阶段从1976年持续到80年代末。但一般指称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是从1978年掀开帷幕开始的10年的社会变革时期。
新时期电影因观念形态更迭的迅速和艺术潮流变化的多样经历几个明显的阶段:
4.1.1.1 恢复时期:包括政治反思——艺术复苏期(1976至1978年);观念转化——艺术探索期(1979至1980年)。
4.1.1.2 收获时期:包括现实主义回归——纪实美学期(1981至1984年);文化批判——影像美学期(1984至1987年)。
4.1.1.3 分化时期:主要是都市娱乐——艺术分化期(1987至1989年)。【11】
其中“新时期”中国电影追求现实主义回归和纪实美学的1981-1984年是重要的历史阶段,被称为“社会电影时期”,而中国体育电影继《女篮五号》之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沙鸥》就出现在这个阶段。
4.1.2社会电影时期
“四人帮”的倒台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转化,政治历史的新篇章也带来了精神文化领域的新气象。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体育战线与全国人民一道,清算了“四人帮”及其余党在“文革”中犯下的罪行,彻底摧毁了“四人帮”及其余党在体育领域的帮派体系,从政治上、思想上、路线上进行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育战线坚决、果断地把重点转移到高速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上来,一边调整,一边前进,为后来体育领域的改革打下了基础。【12】为了正本清源,1978年1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专门举行了20天的预备会,集中学习了毛泽东、周总理和党中央对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以根据党的十一大精神,完整、准确的理解毛主席的革命体育线路,分辨是非,统一思想,把“四人帮”搞乱的是非纠正过来。【13】
告别了“文革”,奄奄一息的电影缓缓复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变化是意义重大的,电影所长期依附的时代政治的改变,必然导致内容、形式的变化,在与世界电影隔绝了漫长的时期后,中国电影开始了大踏步地转向:转向艺术探索、转向世界潮流、转向百姓娱乐需求。【14】这三种转向,是新时期中国电影走过的明显路途。在这一阶段,中国电影由自我反思进入到自我探索,开始确定自己的理念,电影试图找到自己的本体位置、独立价值,电影艺术在整体变化上而非技巧模仿上达到了新的阶段。严格来说,7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影是在嘈杂中逐渐梳理脉络,为80年代迈入规模化正规发展铺展道路。80年代是中国电影一个革故鼎新的时期也是实现新的辉煌的时期。创作的极大丰富,样式的多样化,艺术变化的出人意料,都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美学上,这一时期开始了电影与人的极大靠拢,生命意识的增强令人惊叹。这个时期的电影有以下几个特点:
4.1.2.1 从政治视角转向艺术视角。
4.1.2.2 人伦情感的复杂和反思。
4.1.2.3 生命意义的肯定和探索。
4.1.2.4 文化反思责任的增强。【15】
“四人帮”粉碎以后的前几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高潮。尽管这些被“文革”耽误了的中年导演们从国外学习借鉴了很多新鲜的电影手法,但中国电影已经与世界电影拉开了距离,他们无法解决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被观众普遍指责的不真实,一个便是电影语言的落后。这时,中国影坛两个已不太年轻的新人——张暖忻、李陀夫妇发表了题为《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16】作者慷慨激昂地呼吁国内同行向国外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步伐。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的宣言。1981年,张暖忻导演的处女作影片《沙鸥》(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跟世人见面了。
4.2《沙鸥》是中国体育电影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影片故事梗概是:1977年,国家女排为准备参加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国际锦标赛,来到广州集训。训练馆内,女排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随队韩医生叫走了主力队员沙鸥。原来,沙鸥的腰部有严重损伤,必须马上离队休养,但沙鸥表示她要用生命去赢得这次国际比赛。她没有退却,反而加强了锻炼。可在出国人员服务部,她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不在队列中。这时,沙鸥的母亲和未婚夫、国家登山队员沈大威从北京赶来。母亲认为沙鸥年纪已大,应及早退出运动队和沈大威结婚,沈大威却支持她把腰治好去迎接比赛。经过老中医的精心治疗,沙鸥坚持着严格的训练,她终于被批准参加比赛了。国家女排在世界体坛上经过激烈争夺,在决赛时以两分之差输给了日本队。沙鸥感到无比痛苦,一个人在浴室内痛哭起来。在返回祖国的轮船上,沙鸥将个人所得的银牌丢入大海,韩医生劝她不要太难过,沙鸥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回到北京,沙鸥决定结婚了,她决心当个“后勤部长”,支持沈大威登上顶峰。国家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的喜讯传来,沙鸥高兴异常,幸福地筹备着婚事。不料,体委干部送来噩耗,沈大威在返回基地途中遇上雪崩牺牲了,沙鸥极度痛苦。她徘徊在圆明园的遗址,回忆起当年她和沈大威来这里游玩的情景。为了国家民族的荣誉,她的精神变得坚强起来。在红黄相间的秋叶之中,她似乎又听到了当年练球场上那激越人心的拼搏声。她重返排球场,当上了女排的教练。经沙鸥培养的年轻一代女排运动员参加了亚运会,双腿瘫痪的沙鸥在疗养院的电视里,看到中国女排取得了冠军,她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着手创作处女作《沙鸥》的时候,导演张暖忻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自己既然发出了更新电影语言的檄文,人们当然也就有理由看一看她如何在创作实践中加以体现。当时他们内心存在这两种紧迫感:一是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焦灼,一是对所剩不多的青春年华的焦灼。只是这两种强烈的感受构成了《沙鸥》的基本主题。一方面,沙鸥迫切地希望使中国排球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她用健康换取金牌,以此追寻个人价值。沙鸥说:“谁不想当冠军,谁就不是好运动员。”【17】
以平民化的方式描写英雄是这部影片一个重要的特点和尝试,起用非职业演员、排球队员常珊珊扮演沙鸥,只是营造真实感的众多方法之一。真正使这部影片在“求真”道路上向前迈进一小步的应该是对沙鸥性格而普通人化的处理,尽管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看来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为英雄化的痕迹,但这种尝试在当时的中国影片中还是不多见的。本片于1982年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和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沙鸥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电影人的探索与创新。【18】
4.3社会电影时期的其他体育题材电影
1983年,吴子牛和陈鲁导演了《候补队员》(潇湘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讲述了一个爱好武术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刘可子,因为成绩不好,老师不同意他参加业余武术队,后来经过黄教练的关心和培养,他终于由一名武术队的候补队员,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准确把握了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故事情节简单且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叙事方式追求简约朴实,符合老百姓的口味。这部影片获得了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这个阶段,还出现了《飞吧足球》(1980年,鲁韧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排球之花》(1980年,陆建华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一个女教练员的自述》(1983年,詹相持、孟和导演,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出品)等反思“文革”、表现人和生命意识的影片。
4.4从《沙鸥》看“新时期”电影社会电影时期体育电影的现代特征
《沙鸥》作为一部表现青年运动员拼搏奋斗、为国争光也更是人格成长的运动体材影片。比起过去的影片来说,本片大不一样了。比起过去的影片来说,本片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变化。《沙鸥》是纪实潮流影片中更多渗透心里起伏的影片,在艺术探索上更为引人注目。“把人物命运放在主线索位置上去表现,而人物重在心理感悟的表现,这是现代电影的特征。”【19】《沙鸥》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在此之前的体育影片无法做到的。《沙鸥》超越体育题材,是纪实潮流中充分调动视听功能表现的佳作。在社会电影时期的体育电影遵循了《沙鸥》开创的现代艺术特色,在表现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描绘,在制作手法上采用实景拍摄、长镜头拍摄等综合手段不拘一格表情达意,追求准确地表现人物内心剧烈的矛盾起伏,力求使影片达到一种接近生活真实的状态。【20】通过这些影片我们不仅看到了电影风格的变化,也看到了体育运动本身的变化,体育运动不再仅仅是国家荣誉和新生活气象的代名词,而就像我们身边一件件真实客观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许这才是体育所要我们理解的真正含义。
5. 结论——.新世纪我国的体育电影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电影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世界政治格局的新一轮洗牌、社会文化形态的多样化、艺术潮流的变迁,造就了艺术文化发展衍生的新背景。进入“全球化”后,经历了入世喧闹和躁动后,文化和体育界就开始有规模地针对现实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显示着新世纪来到信息社会的人们的冷静与独立思考,包括对全球化本身的思考、艺术创造如何走出新路、对市场与艺术创造问题等的关注。总之,新世纪体育题材的电影受市场因素影响的趋势愈来愈强,在现代社会接受信息的人们更喜欢简单直接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这也催生了类如《功夫足球》《大灌篮》等一系列追求简单享受的体育电影,影片不再有过去那样承载主旋律价值观的宣传,它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对资本回报的责任。历史还没有沉淀,艺术的价值判断还需要假以时日,我们也期待地看着这种变化中的中国体育电影。

参考文献:
[1]周星. 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2]伍绍祖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49-1998)综合卷[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28.
[3]冯文彬.新民主主义的国民体育 [J]新体育,1950,1:8-9.
[4]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1.
[5]苏明理 闻乾 柳若松 吴宝玲主编.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9.
[6]王徳炜主编.大学体育——理论与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
[7]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4.
[8]十年聚首的空镜. 央视面对面:光影百年[ EB] .
https://news.sohu.com/20060117/n241483946.shtml,2006,1,17 /2008,5,18.
[9]倪骏.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46.
[10]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8.
[11] 陈景亮.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三卷 新时期中国电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05.
[12]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编.体育改革实践与战略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56.
[13]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2.
[14]“艺术学”编委会.影像思考:电影与电影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245.
[15]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9.
[16]卫西谛 黄小璐 徐震主编.后窗看电影[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49.
[17]孙献韬 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下编):1977-2005[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326.
[18]葛颖.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4.
[19][英]吉尔布兰斯顿.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1.
[20]张暖忻.沙鸥——从剧本到电影[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