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转型

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转型

日期: 2010-4-22 12:02:3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体制代写论文存在封闭性与定向性、职前职后 分离、教师培养与资格认证不分、施教者学历层次偏低等弊端。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我 国的教 师教育必须向非定向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向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转变,向教师培养与资格 认证分离转变,向高学历层次转变。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世界性潮流,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趋势
  
  1?苯淌ψㄒ祷?的概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 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专业 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

学海网
也就是一个人从“ 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化的最基本含义就是教学应被视为专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
  2?苯淌χ耙迪蜃ㄒ祷?发展。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 “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即将教师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来办,根据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 力构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2]。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教学工作应视为专门职业(pro fe ssion)”[3],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的并要 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掀起了声势 浩大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如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主题就是“教育作为一 种专门职业”,它的工作组的报告叫做《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4]。由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新世纪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各国都把它作为提 高本国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教师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就有一种很鲜明的观点,即教师不单 是 一种职业,并且是一种专业,其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相类似。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 师法》公布实施,其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第 一次 从国家意志的层面规定了我国教师的职业性质。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确立 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 全国全面实施。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进行了科学的分 类,规定为八大类。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二、我国的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苯淌?教育是定向性与封闭性的。表现为:(1)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较单一 。师范教育在处理教师培养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时,往往把这两个方面对立起来,造成 师范院校具有较强的师范性而学术性较弱,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而师 范性较弱。(2)教师的来源是单一的。绝大多数教师是由师范院校培养的。(3)教师教育机构 单一。教师培养培训的任务主要由师范类院校承担,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一般都不涉足教师 的培养。教师培养被师范院校所垄断,高等学校之间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不高。(4)教师培 养模式单一。
  2?苯淌Φ闹扒敖逃?与在职培训分离。这种分离状态如果不尽快进行战略性 调整,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
  3?苯淌ε嘌?和资格认证不分。在传统的师范教育体制中,教师的培养是在 一 个封闭的体制内进行的,师范院校的毕业文凭就直接成为教师资格认证的通行证。培养和认 证不分造成教师教育重培养而忽视规范性的认证,这样,教师培养也就难以实现法制化和规 范 化,高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国家也缺乏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的依据和 手段。
  4?苯淌Φ难Ю?层次普遍偏低。传统师范教育一般按照小学教师中专学历、 初中教师大专学历、高级中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的标准进行师资培训。这种要求是低水平的 ,已经明显地不符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不符合在中小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教师专业化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必须转型
  
  1?庇啥ㄏ虻姆獗帐桨煅?模式向非定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转变
  第一,实现教师培养目标的整合。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性导致在教师培养中学 术 性与师范性的分离。师范性与学术性应达到高度的统一,相互促进,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 才能在所教学科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某一学科专业的学者,同时也是教育科学领域的 学者,从而保证教师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使教师教育由职业培训走上专业化的轨道[5]。
  第二,实现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在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制中,教师的来源是多样化的。一 方面,师范院校仍然是培养教师的主体,是各级各类教师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允许 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教师培养和培训,它们也将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基 地,成为各级各类教师的重要来源。此外,还允许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使符合教师资格 标准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教师队伍新的来源。
  第三,实现教师教育机构多样化。在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制中,一些名牌综合性大学,如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纷纷成立了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参与到教师教育的行列中来 。这样,一场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潮流正在形成。而且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些民办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可能涉足教师培养和培训领 域。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必然带来教师教育机构的多样化[6]。
学海网
  第四,实现教师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传统师范学校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是: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两年;高等师范专 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本科师范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如今,已出 现 了“综合大学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的新途径,有“3+1”、“4+1”和“4+2”等多种模式 ,使学生集中进行3年或4年的学术性课程学习并获得学位之后,再继续学习1至2年的教育学 科课程,就可获得教师资格和教育学士或硕士学位。在我国,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首创了 “4+2”模式,宁波大学于2000年首创了“3+1”模式[7]。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师 范教育的年限适当延长,比如为五年,用四年时间进行专业学科教学,一年时间进行师范职 业培训。为了达到较高水平的学历,还可以设立双学位,即授予专业学士学位和教育学士学 位。
  2?庇芍扒敖逃?与在职教育分离转变为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一体化
  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在我国就是针对现存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分离、体制机构各 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 论、教师教育“三段论”,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构建一 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同时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职前培 养、职初培训、职后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并把这三个阶段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相 互联系、全面沟通、连续统一的完整体系。打破不同隶属关系的教师进修机构与师范院校间 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管理格局,把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或教师培训机构一体化,纳入共同 建设和学科发展体系,双轨合一,令所有师资培训都在这一机构框架下进行[8]。
3?贝咏淌ε嘌?和资格认证不分转变为教师培养和教师资格认证分离
  我们应借鉴欧美各国的经验,成立全国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前者对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进行资格认证,提供质量标准;后者主要职 责是为已经成为教师的人建立严格的标准并使他们按照标准去执教,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 和高水平。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法定的一种职业准入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建设高质量专 业化教师队伍的法制保障。对于从非教师教育机构毕业并达到一定学历要求的毕业生,必须 到具备教师教育资格的教育机构接受一定年限的教师教育培训,修满一定学分,各方面考核 成绩合格,方可接受其培训机构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 许从事教师职业。
  4?苯淌τ傻脱Ю?层次转变为高学历层次
  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学历层次正在普遍提升,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要 求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大学学历;日本在上世纪中叶,中小学教师就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 英国中小学师资培养主要在大学进行;法国设立教师教育大学中心,实施一元化的师资培养 ,开设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二年制师资培养课程;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中小学 师资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师范教育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如逐渐取消中师,在高师设 置小学教师本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学教师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 目前,我国已经具有把教师培养放在大学进行的条件,应 该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大学化,逐步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并且规定所有 教师必须达到规定的普通文化知识水平和严格的教育科学知识标准,从而促进我国教师队 伍素质的切实提高。
  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转型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 展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的改革,不是求培养形式的改变,而是追求水平的提高, 为现代化教育提供坚实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 01??
  [2]唐龙云.教师专业化与师范教育改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 4(1)??
  [3]钟启泉.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88??
  [5]余柏民.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6]刘复兴.我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7]唐龙云.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教育改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4(1)??
  [8]王廷山,徐莉.构建面向21世纪教师在职培训体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 6(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