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及发展的有益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及发展的有益探讨

日期: 2010-4-5 18:35:27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鲜明的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分析,提出了一套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及管理方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特色 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大发展,目前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且发展速度较快,也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就业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学海网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是“职业技术”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高等职教与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在名称上是相同或近似的,但事实上,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普通高校,专业名称常表示高校的研究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学科;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名称则更多地表示一个“职业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劳动”。
  高职教育专业和研究的内容是“以职业形式存在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是产生于职业劳动实践的技术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以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为导向的。因此,高职的专业教学应当更加注意劳动和职业的关系,更加考虑劳动组织方式及其变化对技术人员能力的要求。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高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是否遵循技术决定论的原则,即:是技术人员的职业劳动,还是自然科学技术决定教学内容。当然,由于职业劳动是一种由自然规律控制的社会现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但它直接反映的却是技术和劳动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
  2.“职业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劳动过程系统化
  职业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遵循劳动过程系统性原则,而不是学科系统性原则。这里首先是一个行为社会学的理论问题,即完整的行为方式。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职业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过程总是按照所谓“完整的实践”模式进行的,它可划分为获取资料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行动决策、实施工作计划、控制保证质量和评价工作成就等六个步骤。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即“职业技术”,应当是完整的职业行为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强调打破学科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建立与劳动过程的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过程的系统化,即按照实际劳动过程的基本程序,如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完成工作任务-检验工作结果并改正错误-评价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记录-反馈等进行编排。职业技术是关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自始至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办出高职特色
  一位职业教学专家曾经讲过:“任何一个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如果研究透了自己对应的社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对所培养的人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且扎扎实实地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对一个专业来说,改革就基本完成了。”这把岗位能力的培养提高到是否具有高职教学的基本特点的高度来认识,而岗位能力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要重视实践教学,一般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目前国外在这方面一般有三个特色:特色之一是实验实习条件极好;特色之二是每个学生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而且动手时间往往比课堂教学时间还多;特色之三是实践教学的职业技术岗位模拟性极强。这样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强,当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国内在这方面也已逐步引起重视,有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建造格式就与普通高校不同,体现在教室少,实验室少,模拟生产车间多,生产流程多而超前,为少讲理论,以职业上岗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适当的教学条件。
  在专业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开发新的教学模式,逐步把学历教学改革到职业教学的轨道上来。要达到上述要求目前至少应该注意两点:一是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应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因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教学是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应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所以我们传授理论知识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运用,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果脱离能力培养,理论教学就会失去目标。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应结合工作实际来进行,即实践教学要有很好的模拟性,模拟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特点,这比前一点更重要。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力不是那些单项的基本能力,如判断能力、观察能力等等,而是完成某个任务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是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所以,它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才能正确训练,正确培养。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1999年9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研讨会”上提出:“由于高职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对教师也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因为高职教学规定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时间比是1∶1这就要求教师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要求教师理论有一套,实践应过硬,必须具备“双师”资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般采用选择合作单位和锻炼岗位,选派中青年教师长期下去锻炼,并严格管理加强考核。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提高,加强动手能力的考核。同时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也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另外,可从人才市场和生产单位引进有相应能力的教师。
  (3)参加社会考试,提高高职教育水平。参加社会考试,取得职业技术证书可以提高高职教育水平。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把学科性训练和职业性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只有文凭,没有职业技术证书。只有文凭与就业挂钩,因而往往只重文凭而忽视了职业岗位技术的训练,使本来具有的职业教育内涵淡化甚至有名无实。国际上许多国家就业是直接和证书挂钩,文凭只证明你过去获得教育的数量和水平,只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才能证明你现时的从业能力,因此雇主重视的是证书。我国的高职教育也提出了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因此,也应通过证书这根指挥棒重视职业和岗位培训。
学海网
  2.以完善教学文件为核心,改进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
  教学文件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了教学文件为指导,教学就有方向和目标。教学文件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其它计划。现谈谈高职教学计划制订的一般方法和顺序。
  (1)根据调查明确职业岗位群,由职业群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做到明确的职业岗位,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为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它物质形式以及生产具体物质产品的技术人才,智能型操作人才。
  (2)围绕职业岗位群制定培养规格,以明确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以及明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培养规格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基本规格,它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健康的身心等等。这些也称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还包括一些现代科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在实验室工作的教师也有足够的晋升机会。
3.实行科学化管理
  (1)合理配置
  建立实验实训管理中心,有利于实验设备的统一调配,有利于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整改实验室的设置,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流程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把实验室办成既是实验室,又是实训室,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学生“练武”的场所。
  (2)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性 ,但不是自我封闭的独立性。因此 ,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通用平台 ,强调管理的服务功能和管理责任到人 ,使实验室有效开放。在为系、院内各专业教学科研有效开放的同时 ,还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为企业和社会开放。
  开放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既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空间和资源 ,又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开放模式运作的模式:对院内各专业开放;对校内相关专业和有选修意愿的学生开放。要达到教学内容开放、实验资源开放、教学组织开放、教学评价开放的目的。实验教学上按验证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计划内必须完成的实验和教学计划外的课外实验。
  实验室开放的模式按时间可分为:
  (1)预约开放。学生事先向实验室申请,提出要做的实验内容及所需的仪器、设备等,然后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验内容统一安排。
  (2)定时开放。实验室根据排课情况 ,每周规定固定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开放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全天开放。不受时间及实验内容的限制,学生登记后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
  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开放模式 ,也可将几种模式结合 ,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相信在不断进行科学合理化改革后,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定会上个新台阶。我们要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更加努力做好实验室工作,以实验室为起点,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徐次萍.浅谈高职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0-51.
  [2]乔威.深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50-51,54.
  [3]郭公民.应对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经济师.
  [4]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9):21.
  [5]陈先宇.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开放[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142-144.
  [6]陈思云,费卫芳,范国安.高校实脸室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7]张婷.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4):72-74.
  [8]肖茜.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63.
  [9]谢盛嘉.高职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UDC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