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

浅谈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

日期: 2005-11-21 14:50:21 浏览: 18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谢惠芳

“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富有远见的教育思想启迪我们: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过程。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做了如下尝试。
一、优化目标,把握整体思路
学法指导是“导学”和“受导”组成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目标的提出,终止于目标的达成。因此,优化学法目标是教学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学法目标包括一般学法和特殊学法。一般学法是指阅读各类课文都必须具备的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识字、释词、辨体、解题、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把握中心、分析结构、质疑问难及朗读、默读等阅读技巧。特殊学法指阅读特定的课文所必备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法的指导各有特点,要做到“一般学法不断线,特殊学法为螺旋”。所谓“不断线”是指一般学法训练有一条循序渐进的基本线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连绵不断。所谓“螺旋”是指导特殊学法的训练,随着不同课文的反复出现而呈螺旋推进的趋势。在确定每篇课文的学法目标时,应根据一般学法的训练序列和课文的特点,从“一般学法”和“特殊学法”的结合点上,选择每篇课文的具体指导目标,确保整体学法目标的优化。
在制订每篇课文的学法目标时,必须做到集中、恰当,尤其要注重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如有位老师制订的《草船借箭》一文的学法目标是:“抓住重点,前后联系,读懂课文”。这显得过于笼统,学生无法据此操作,教学后对目标的达成难以评价。我改为“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和结果的基础上,切入重点段,找出“神机妙算”与其它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课文的主旨,从中学会围绕重点词句,联系下读懂课文的方法。
二、强化时效,提高教学质量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选准一条通向目标的途径,强化时效就是要瞄目标,不打迂回战,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要通过筛选,淘汰那些费时多而效益不高的方案,以选出最佳方案,从而使目标集中,环节简明。然而是“集中”不是“单一”。由于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与训练目标多元化的特点。那种每篇课文猎取一点,不及其余的“单打一”的教法,并不可取。目标集中,就是要围绕一个中心目标作为主攻方向,其余外围的目标都要集中到中心目标上来,这样才能避免迂回,强化时效。如《草地夜行》一文,应先确定本课的学法中心目标为:“抓住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考虑一些外围目标如何紧扣这一中心目标,并为之服务。例如“释词”、“体会句子的含义”、“划分意义段”等一般学法目标,都要把着力点放在作者的感情变化的理解上。这样,所有的目标都集中到一个中心,整个指导的过程便简化为三步:一是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的有关语句,并围绕这些语句设计问题。第一,“我”在茫茫的草地上走着,面临着什么困难?心里是怎么想的?第二,碰到老红军时,“我”为什么气坏了?后来为什么又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而且紧紧地跟着他走?第三,老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我”的心为什么疼得像刀绞一样?第四,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想想,“我”这时为什么能鼓起勇气向前走?心理会怎么想?二是带着问题读课文、划分段落、解释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指导过程目标集中,费时不多,且训练的容量丰富,学生得益明显。
三、深化教学,实惠最佳结合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启发式融入到“读”中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集多种教法于一体,融听说读写于一炉,展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主线的课堂活跃氛围。
(一)导读中展示法
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读懂课文,进而感知学法,领悟学法。教师的导要做到线条明晰,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同时,教师的导要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法。如讲授第六册第九课《古诗二首》时,教师可以将《小池》一诗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揭题析题,简介诗人生平;第二步释词理解诗意;第三步通过朗读、看图等手段想象诗的意境。这几步都是随着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的,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法的动态展现。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以此作为示范,从中仿效,为另一首诗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导思中总结学法
总结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学法形成的必经途径。因此,当学生对学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归纳出学习方法来。
学法的总结具有层次性,低层次的学法总结,是将完成某项(如一篇课文、一部分章节)学习任务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个体思维,总结成为一种具体的并具有小范围特定功能的学习方法。如讲授完《小池》这首诗后,提问:“学习这首诗分几个步骤?每一步的要求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出古诗的一般学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想诗境,悟诗情。高层次的学法指导,是通过单元的学习加以回顾,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机会,把单元学习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学法链”、“学法集”。例如结合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单元训练后,归纳出适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连缀段意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这个层次的学法总结,就是要把零散的学习方法加以系统化,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三)导评中巩固学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方法的评价,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某种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虽然在某一学习内容的具体操作中有了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但如果略去评价环节,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评价”工作就是要解决“所以然”问题。因为,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其然”仅仅是初识,“知其所以然”方能理解透彻。学习方法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完善的方法一般就是讨论评价。一番评价,方得“庐山真面目”,学习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识对象加以研究,通过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回顾,教师纵观其思维流程,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教生字“乖”时,我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形。其一,按基本笔画记;其二,中间是个“千”字,左下是“北”字的左边,右下是北字的右边;其三,“千”字插中问,“北”字分两边;其四,“乖”字是“乘”字去掉下边的一撇一捺;其五,汽车到了站,“乘”客“人”不见,我引导学生评析了五种记法,指出记法一的不足,肯定了后四法的优点,使学生从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了学法,加深认识,铭记在心。
总之,教学中要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优化目标是前提,强化时效是保障,深化教法是关键。教师只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促使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相得益彰,势必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发表于《教育评论》1998年第5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