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两种高职教育定位观的理论辨析及思考

两种高职教育定位观的理论辨析及思考

日期: 2009-1-12 16:52:55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查吉德

摘  要:关于高职教育的定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高职教育是一个层次,即专科层次;二是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即是与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相对应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即两种观点都承认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他们的哲学基础不同,层次论者持的是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类型论者持的是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因此,要进行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需要将两种哲学观点相统一,将专业教育和自由教育相统一,并达成一种和谐教育。另外,高职教育是定位为一种类型还是一个层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职如何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定位;政治论;认识论
   
 
    自我国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来,高职教育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已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跨跃式”发展。

学海网
2003年9月和2004年 6月国务院分别召开了“全国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全国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国家把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又直接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和2004年3月教育部又分别在湖南永州、湖北武汉和江苏无锡连续三次组织召开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职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引导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等。可见.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充分认可和重视,也在客观上改善了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高职教育毕竟发展历史不长,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职的定位问题依然没有理清,这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思考高职的定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笔者想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教育定位存在的两种基本观点
    定位问题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也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笔者曾对高职定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从宏观上而言,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是一个层次,即专科层次。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即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政策出发,将高职教育概化为当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鉴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均从事专科层次教育.因此将高职教育定位为一个层次,即专科层次。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则从高职教育的内涵,国际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出发,认为高职教育应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因此,它应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完整的体系,应有不同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
    1.两种观点的共性。两种观点是矛盾的,但也存在共性的一面,即两者都承认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认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既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它首先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笔者认为,高等教育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即体现在“高”字上,“高”字彰显着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提供高级智力服务的场所。这三方面也直接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而要彰显这些特征,并充分实现这些功能,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这种不同的做法就是高校个性的体现。高职教育的个性也应在此体现,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的特定需要。因此,高职教育不论是一个层次也好,一种类型也罢,它首先必须充分彰显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并在办学过程中,彰显其个性,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2.两种观点矛盾的本质。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事实上是长期以来存在于高等教育界中的两种基本哲学观点的对立——认识论和政治论。自中世纪以来,大学始终在这两种哲学观点的指引下左右徘徊,循序发展。认识论者认为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关键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训练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教育、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而政治论者则认为高校应给学生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一方面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因此,提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可见,政治论者的观点更具功利性和实用性;而认识论者的观点更理想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此可见,当今高职教育定位中的两种观点之争,其实是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冲突的具体表现。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的学者考虑更多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未来需要;而持高职教育是一个层次的学者则更多的是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认为高职应该为解决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做出贡献。
  
学海网
  3.何协调两种观点的矛盾。要协调两者的矛盾,则必须使专业教育和自由教育相统一,并达成一种和谐教育。因为不论是只取认识论的观点,还是只取政治论的观点,均不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现实。如果只取认识论的观点,过于追求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而不能为今后就业谋生作好准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那是不现实的,不但不能充分实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为社会服务,也难以让社会和学生接受,进而很难从社会、政府和学生那里获取教育资源。如果只取政治论的观点,过于追求功利性目的,将教育只是看作获取一种谋生手段的场所,那么不但高职教育失去了其高等性,也降低了人的高贵性。因为毕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一个人只会一个或几个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那与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生活还有什么色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将是我们教育的一大悲哀。另外,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技术领域瞬息万变,现在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根本不可能终身受用。因此,我们应该将两者协调起来,一方面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不但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而且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更享受着生活的品味和情趣。这才是一种成功的和谐教育。
    二、抛开类型与层次之争,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还是一个层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职如何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做到有所作为,让人民满意,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因此,笔者认为高职定位应遵循以下几点:
    1.坚持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事实上,高职院校只有坚持高职的办学方向才有生命力。因为高职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在学科教育、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不可能与普通本科院校相竞争,但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性研究方面,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因此,有些已升为本科的高职院校依然坚持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党委书记李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不会把高职的帽子给摘掉。
    2.面向大众,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截止去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并将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关键还要靠高职教育,因为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主要还是从事精英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继续适度扩大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3.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更好地实现大学的三大功能、彰显高职特色、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上来。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总得来说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在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未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加强科研工作,在应用性研究、科技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受自身条件限制或观念影响,一般只注重人才培养工作,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关注的不够。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多数职业院校的学院简介,发现在学院定位方面基本上只涉及了人才培养工作,而未曾涉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事实上,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理应关注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既是高等教育基本功能使然,也是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三是培育并提高为地方或行业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举办者一般为地方政府或行业,因此理应为地方或行业服务。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由于发展历史普遍不长,且有大量的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由成人高校转制过来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经过90年代末以来的规模扩张,办学条件越显滞后,已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难以有条件和能力为地方或行业服务。学院领导疲于应付规模扩张后的校内管理事务,教师则疲于应付课程教学,根本没有精力考虑为地方或行业服务。另外,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相对较差,缺乏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能力。这种状况不但使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恶化,而且难以办出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发展到今天,理应考虑如何培育并提高为地方或行业服务的能力,改善高职的社会形象,让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1]查吉德.新时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3).
[2][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