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于我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于我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09-1-12 15:58:07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丹丹

摘要: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但是,在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研究领域狭窄、未能自成体系、教学重教育轻实践、基础课和专业课割裂等等。因此,笔者认为,职业艺术教育改革迫不容缓,这些高校可以从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优化课程设计等方面着手,从而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断的向着更优秀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艺术设计、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新学科。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建国后50年来,取得很大的成绩,培养了许多人才,成绩是主要的。

学海网
但是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尚属初创阶段,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人才全面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情况下,我们对设计的认知、价值、观念等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建设亟待完善。

1.我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但是尚属初创阶段,我们对设计的认知、价值、观念等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在取得很大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艺术设计教学未能自成体系

大多数的职业设计院校的系科和专业是纯艺术(美术)或理工类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职业艺术设计教学总体上还很“年轻”,长期以来,仍然沿袭美术教学,艺术院校里的艺术设计专业多为工艺美术专业更名。并且,艺术设计教学至今仍然未能摆脱美术教学而自成体系,虽然在近年来也做过一些调整,但力度太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体系问题,大多数职业艺术设计院校还是采用美院式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来培养设计系的学生。

1.2艺术设计教学研究领域狭窄

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设计师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包括其艺术和美学的素质和各种知识能力的素养。因此当代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应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修养,还应该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心理学、宗教学、美学、数学等知识,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现代设计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应该横跨文理工各科。然而,在绝大多数的职业艺术高校中,学校往往只重视几门专业课的教学,文化课通常只是辅修课的形式。而且在专业课方面,我国艺术设计教学范畴仍集中在服装设计、室内装潢、视觉传达等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工艺品和轻纺制品领域。而在美国艺术高校中,艺术和设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教育体系,几乎包括了设计教育的所有科目,比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等[1]。

1.3教学重教育轻实践

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都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现在设计院校基本上都存在着重教育轻实践的现象。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一切又要重头学起。因此,学校应该主动与社会、与企业联系,把公司企业的专题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具体设计案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工作经验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设计作品,又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最基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

1.4基础课和专业课割裂,基础课重技能轻创意

每所学校的设计专业,其基础课教学的课程和方法应该围绕设计的特点来进行。众所周知,职业设计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维并且有相当设计水平的职业设计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色彩、素描、三大构成这一套思路。这套教学方法确实有很多优点,但容易使学生陷入写实,过于照葫芦画瓢从而失去对物体本质的感受,导致学生进入专业设计课程时常常因为离开具体形象而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只会呆板的再现物体,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在基础设计课程中,教师往往以写实能力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导致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重写生轻创意、重写实轻写意、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法轻构成等现象。

2.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做了很多思考,希望以下的建议能对我国设计人才的培养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电脑本应取代纸和笔,而不能取代人的思维[2]。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次具体的设计过程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一个好的设计往往来自于好的创意,而好的创意则往往是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凝聚和闪光点。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的设计基本上都由电脑完成,但对于一个设计作品而言,再好的电脑效果也比不上优秀的构思。所以,在我国的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中,应该多增加一些抽象构成训练以及非写实的视觉练习。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技巧,更要注意思维的启发和创新的训练。

学海网

2.2优化课程的设计

从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历程看,职业设计教育,一方面逐渐从纯艺术型(美术型)和理工型的教育模式中独立出来,完善自身体系的建构和重组;另一方面,设计本身所包含的诸多因素,也使得它的教育体系呈现出多种学科互为作用的面貌[3]。正如姜今先生在其专著《设计艺术》中所指出的一样:工业+商业+科学+艺术=设计。关于信息科学、系统论、计算机、生态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等的知识以及某些相关能力,已经或正在成为职业设计师必备的素养,对这些方面的教育培养绝非可有可无的事情[4]。

另外,电脑三维造型设计的普及为形态的表达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先进手段,设计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学校应该相应的调整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设置,适当的减少二维绘画训练课程的课时量,增加一些产品形态分析课程和立体造型课程。

2.3强调“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现代设计教育思想的主旨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头脑和现代思维的创造性人才。所以,现代设计教育应该强调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补充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各种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客观现象的分析论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职业艺术设计学校中,可以在所有实践类课程(包括设计方法课程群、基础工艺课程群、专业设计课程群以及毕业设计)中都引入这种以创新性课题为主的教学方法。

从包豪斯起,就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的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企业受益,还可以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办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是改变学生闭门造车的有效手段,是使学生树立起完整的现代设计意识的最好方法。通过与企业界、与市场的紧密接触,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对于现代设计的狭隘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4加强校际交流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教学环境相对而言封闭很多。在学校内,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有限,在社会范围内,学校与学校的交流也很有限。90年代中期,大批艺术学院系、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以及民办院校开设设计专业,促使现代设计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国开设设计科系的高等院校系已达到400多家[5],每年培养现代设计艺术人才约3万人。这几所院校都较早引入国外先进的设计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结合各自的经济环境,建立起具有各自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市场急需的现代设计人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职业设计院校应该积极和国内外影响较大的院校靠拢,学习它们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

[2] 王亚非.我国的设计与欧洲的设计之比较[J].包装与设计,2000,(1):48-49

[3] 荆雷.设计概论[M]. 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80-83

[4] 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4月. 355

[5] 肖勇.中国平面设计——现实与展望[J].艺术与设计,2000,(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