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任务型教学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一节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一节中的应用

日期: 2005-10-16 18:28:21 浏览: 19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浙江电子工程学校 沈华顺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病毒及防治”一节,怎样利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为解决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学和老师教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将传统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模式颠倒过来了。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包含的的知识点上,最后进行归纳和提高。

新课程标准在中小学搞得有声有色,而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虽然启动得早,但效果一直不明显。最近翻看了不少关于新课程标准的文章,感触很深,于是在自已的课程中也参插了一些,感觉很不错,所以写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抛砖引玉吧。
一、新课程标准里到底讲什么?
在新课程标准里主要倡导的是一种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作等方式实现任务,感受成功。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计算机病毒及防治”一节中如何应用?
本节内容选自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第一章第八节。原来的内容是两大块:一是计算机病毒的实质和症状。二是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书本中的知识主要是一些条条框框,以前上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都是教师在上面讲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点;感染后的特征;病毒的分类;病毒的清除,预防等。学生感觉很枯燥、很烦、同时又很抽象。
将任务型教学贯彻到这一节后,我作了如下安排:
首先,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12组,每组4人,在分组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每一组中至少有一个学生知道怎么上网)。并要求4个人有各自的分工。
然后,我布置任务:
每个小组到网上去找一个病毒,并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
A)写出病毒的名称
B)写出病毒的传播途径
C)写出感染病毒后的征状
D)病毒破坏的对象
E)可以查杀的工具
4人的分工可以这样:甲乙到网上搜索,丙负责记录甲乙访问的站点,丁负责记录病毒名并及时与其它组联系,以勉和其它组相同。
完成后每小组以表格形式制作一份病毒公告,同时,在公告最后分析上网的记录,总结这次在搜索过程中是不是顺利,有没有走弯路或者提出一些更快更好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任务布置好后,很多同学利用各种上网的机会找出了总共18种病毒。
最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把自己组找到的病毒名称,传播途径,感染后征状,破坏的对象,清除方法等公布出来。并请大家归纳出病毒的实质和病毒的特点。
到这里原来很枯燥的计算机病毒及防治就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中结束了。
课后,我跟同学进行了非正式的交流,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这样的上课有意思,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冷淡。
三、应用后解决了哪些问题?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后,我觉得原来传统教育模式下不能解决,或较难解决的问题现在迎刃而解了。
1)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在传统模式下,学生上负责听,老师上课负责讲;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不讲了,学生不学了。而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并且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才能有结果,实际上也是逼着他去主动地寻找答案。
2)独立思考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生活中主意很多,在学习中没有主见,因为在很长时间里,他感受到的都是失败的体验,长期的积累造成学生不敢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基本上是没有看法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任务型教学避免了这种情况,老师事先并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再从自己的体验中来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3)上课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下课对什么都感兴趣的问题。不少学生上到上课就低下头,有些更是一上课就睡,一下课就醒的“白日梦”学生。有些学生在私下交流中,也提到说一到上课不知怎么的就想睡觉,自己想着不睡不睡,可不到一会就睡了。我看这个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老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因素。学生从小学到现在至少在这种模式下关了十年了,每次上课就是座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上课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一个是学生有事可做,二是有新鲜感。
四、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方面?
当然,通过这样的一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小组讨论时总是几个老面孔,有的学生只是随便应付。
2)任务布置时没有拉开层次,导致一些学生觉得不知所措,而另一些学生却老早就完成了座在那里座不住。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有以下的应对策略:
1)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它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而现在职校学生却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2)活动组织要细致周到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的等方面差异很大,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安排好每个学生,否则会使一些学生脱离小组活动,降低任务活动的实效。小组的组成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内合理搭配,是每个学生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可合作性。
3)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就行了,而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教师可以和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使学生真切地看到、听到、感受到自己参与的任务所追求的目标,使用方法和整个操作过程,使之尽快地进入角色。

参考资料: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探析》 黄伟
《成功教育》 为您服务教育网____教师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