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中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职业中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日期: 2009-1-4 11:23:31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内容提要] 现阶段,职业中学的发展前景看似"低迷",能否出现"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出路在于要开展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关 键 词 ]创新意识 知识教育观 创新思维

    本文所指的职业中学,包括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职业中学以及成人高校附设的职业中等学校,如电大举办的电视中专普通班。职业中学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的摇篮。由于,长期受"精英教育"的影响,职业中学学生的素质教育往往受到忽视。如果不把职业中学的素质教育摆上重要的位置,必将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腿。

学海网
道理很简单,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应用最后是要靠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去操作。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中学,如果不端正教育指导思想,不改变办学观念,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职业中学要走出目前的办学困境,必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笔者试从学生的心理、认知角度,提出一些看法,以引起政府有关方面及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一、激发创新动机,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职业中学教育成效的最高标准。作为职业中学教育首先应该明确,创新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当人与环境发生信息交互时,就会导致需求动机的产生,在一定的价值导向支配下,就会转化为个体行为的动力。因此,对职业中学学生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他们是文化素质低下,天生的"笨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创新能力同样是能够培养出来的。科学史证明,少年牛顿、爱因斯坦也并非是"神童"。因此,对职业中学学生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有一句名言: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具体反映,无时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意念。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将平时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加以系统地应用,或者将知识重新组合,结合实际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如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机会会不断地得到强化,最后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在发现问题中,要强调一?quot;疑"字,敢于对现成的观点,结论违背科学精神之处提出大胆的质疑,在质疑中撞出思想火花,在质疑探索中发展创新能力。就目前职业中学的教育现状来说,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质疑精神。而我们一些职业中学的教师则认为:学生连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那还会有什?quot;疑"。其实,这种看法也是偏面的,青年学生生性好奇,求知欲旺盛,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何愁学生无"疑"。关键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培养的问题。
    2、养成学生爱争论问题的习惯。目前职业中学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研究甚少。不善于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善于引导学生的非学习行为转化为正确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大好光阴白白流逝。青年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这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提出与学科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或者说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在经过一定的准备后进行讨论,相互辩驳,教师加以点拨,最后归纳总结。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刺激。它可以激励思考,在碰撞中,使智力从"常态"跃升到"激发态",使参与者的思维相互启发,进而获得新的见解和方法。以笔者的教育实践证明,进行讨论式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不仅学生参与面广,而且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被激发,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得到深化,学科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养成学习民主习惯。21世纪的教育应该?quot;教师独尊"的神坛中走出来。很难想象在一个靠"高压"控制的氛围下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有的职业中学教师认为,职业中学学生大多只会吵闹,如不严加管束,学生就会闹事翻天、"出乱子"。就是这种成见,给"专制型"管理提供了思想基础。形成这种看法虽说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这种看法没有看到青年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中,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社会意识逐步提升,光靠压服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提倡教育民主,养成学生的民主习惯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多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和其他各类文体等活动。教师的工作过程都可以公开化,有条件的也可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要放?quot;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对学校和班级事务要最大限度的征求、倾听学生的意见。总之,学校一切工作要有民主观点,始终把营造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并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以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创造民主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地运用已有知识去研读教材,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知识体系,并自由地发表自已的见解,不能让现成的定论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自豪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地投入创新活动。以上观点,也得到了教育实验科学的支持:民主型的教学效果最佳,而权威型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最为不利。

    二、更新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教育不能与传授知识分离开来,没有知识,人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缺乏依据,创新也就失去了基础。
现阶段,职业中学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知识基础薄弱,"后进生"较多。如果光凭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读背,以及偏重于死记硬背的考试,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这就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不用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知识的无限发展性和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职业中学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负担相对较轻,这为他们掌握现代通讯技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对新科技、新知识敏感性强,迁移能力迅速提高,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教师原有的权威日趋失落。在传统的职业中学教育中,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是分离的,或者说,仅反映了从一个维度对知识的认识,即从静态的维度对知识的看法。但从动态的维度看待知识,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是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这种动态的知识学习是与思维发展密切联系的。所以,在现代社会的知识理论中,由于知识本身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新的知识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过程。可见,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quot;知识"。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概念,它决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量的积累,单词的多寡,"内存"的多少,而它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生活的领域,是指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物化"的程度,即创造力的大小,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的大小。新的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对传统的知识和知识教育提出了挑战,虽然它仍然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强调要通过传授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和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在知识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结果的积累和掌握,更关心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等。

学海网

根据以上认识,什么样的知识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有利呢?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较快的优化呢?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各门学科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它是把前人的经验进行筛选、处理后留下的精华,是高度概括的。基础知识是人们思维的"因子",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智能发展的依据。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丰富、越巩固,接受、获取、更新知识越快,处理信息的质量越高,创造信息思维能力就越强,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不太扎实,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作为教师仍应引导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切忌舍本逐末,有了扎实了知识功底,方能创新起飞。
    2、系统地形成网络的知识。系统的知识是指知识严密的结构和有意义的组合。知识的作用不是知识的量的作用,而是知识有效结构和作用。这种系统的形成网络的知识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储存知识,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迅速地从自己丰富的知识宝库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时,必须讲究系统观点,切忌孤立地、分割地学习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后劲是十分重要的。
    3、内化的熟练的知识。内化的知识,就是经过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能举一反三的知识。学生只有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熟练的知识是指对知识不仅要理解,而且能熟练把握,记得牢、记得准、备用性好。知识专业熟练,发现类似的能力越准确,迅速与广泛知识迁移的能力就越高,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一定难度的知识。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教师不能尾随于学生的昨天,消极适应,而是依靠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状态,创造最近发展区,即教学必须引起激发和启动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给学生的思维动机注入活力,在智力阶梯上提高一级。因此,学校、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报告会,给学生介绍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组织学生参观最新科技展览,考察企业的最新成果,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

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不可测性、跳跃性和复杂多变性。这些特点要求人们以更加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它将使人们的思维类型、心理类型、智慧类型不尽相同。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发展这些类型,以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潜能。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对学生来说人人都或多或少有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潜能,需要教学来启发。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凡是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便是有效的方法。如孔子所用的举一反三式,苏格拉底的问答式,《学记》中所倡导?quot;道而弗牵"的自己发现,以及布鲁纳所强调的通过思考而学习的发现式,巴勒士的问题解决等,都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许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现法已达成共识,确信它们是在智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智能的最佳教学方法。在国际上也称之为"最有前途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产生疑问,主动思考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这种情境一旦出现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探索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二步;再进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形成敏锐观察,富于想象,大胆假设等良好的智力品质。职业中学教学尤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观察问题,进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进行理性思维,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得问题的新答案。
    从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实践过程看,人们在认识能力上的重大突破,都与思维方式的变化直接相关。当今是变化,多元的时代,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有人主张:首先要从平面发展到立体,增大容纳信息的思维空间并注意其空间结构;其次要有多视角认识同一事物,并将其综合为认识整体的能力,即实现多元的统一而不是单一;其三是要有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来认识规律,认识事物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界已逐步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为对思维方式的改革。所以,职业中学的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上下功夫,不仅给学生以示范,并要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训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创新教育才能得到落实。
    总之,职业中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以上三方面切入,职业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景才能有望好转,教师学生才能?quot;奔头"。不然的话,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参考文献:
张德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