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日期: 2009-1-5 15:51:14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杜侦 杨柳

   摘  要: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宏观背景,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江西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管理的现状、主要问题,针对焦点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挑战;对策
     
    进入新世纪后,江西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4年高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比2000年翻了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目前,江西省拥有高等院校 67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 6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第12位(2004年)。
    伴随着全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战线.一支重要的生力军。2005年;全省有47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高等职业学校41所,高等专科学校6所),占全省高校数的70%;有 19所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独立、半独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相似机构,承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任务;5所成人高等学校也下设了独立、半独立的高职教育机构、部门,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学海网
每个设区市至少有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当地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2005年,高职高专教育院校在赣招生13万人,占全省高校招生总数(21万人)的62%,在校生达37.5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63.2万人)的60%,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全省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通过各个;专业来实现的。本文以江西省为个案,分析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研究探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趋势和前景。
    一、江西省高职寓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2004年10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经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自行对照整理,并经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全省71个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共设置专业293个,另有 27个专业由于个性特征明显,未能对应全国《目录》实现归并,因而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为330个,占全国高职高专专业总数(532个)的 62%。并且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管理上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特征
    1.全省71个高职高专教育机构共设置1928个专业点,平均每所学校设置了27个专业。 2.设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个数最多的为九江学院,达103个;设立专业个数最少的为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设立的专业仅为6个。设置数量最多、最少均为公立高职高专院校。3.专业设置的数量与学校办学的规模成正比。在2004-2005学年度,设置专业数量最多的九江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37360人,其中专科生32450人,平均每个专:业315人;设置专业数量最少的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8人,平均每个专业24.6人。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专业覆盖了全国《目录》19个专业大类中的各个大类,78个专业小类中的71个小类。在江西省高职高专的330个专业中,既有比较传统、保持高等专科层次教育基本功能的专业,如“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又有适应新世纪形势、适应江西省工业化进程需求、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保险实务”;还有适应信息时代要求,适应江西省“对接长珠闽,融人全球化”开放战略的专业,如“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国际金融”。
    (二)主要进步
    1.专业名称趋于规范,专业设置随意性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据了解,在进行专业目录整理之前,全省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近千个,名称五花八门,不用说教育界外的人士看不懂,业内人士有时也糊涂。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培养人才类别的划分、统计和宏观调控,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整理、归并后,专业名称得到规范,善莫大焉。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整理后的高职高专专业在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方面更加突出,更好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围绕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在适应江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设置了一大批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各高职高专的专业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高职高专的社会欢迎度和认可度也逐步提升。
    3.管理更加便捷、规范。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省教育厅高教处委托专业人士,研制了相关的专业管理软件,建立了数据库,规范了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根据规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今后可根据高职高专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核定学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类范围和每年新增专业的数量。由于核定专业类类别、每年新增专业数量的三个因素(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效益)都是“变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无法考察几十所高校的“自变量”,也就难于动态地把握各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因而核定工作就像上个世纪核定高校的办学规模一样,难于开展,即使核定了专业类、专业数量,也难于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
    2.教育目标、内容接轨与“立交桥”问题。有人认为,高职院校应培养“高级蓝领”;有人认为应培养“灰领”;有人认为应跳出学历框架,增发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根据人才市场来定位,即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这个意义上是正确的。但这个概念不应无限扩大,因为教育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些省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架构了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开展选拔优秀专科生到本科院校学习的改革,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师、高校的欢迎,也获得了社会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高职高专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的,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人文教育,考虑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他们在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会生产的工具。
    3.示范性专业、品牌专业建设问题。要培养出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光是在专业设置工作上加以管理、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上加强研究、指导和服务。
    4.专业设置的“同质化”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专业“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学校办学“同质化”,都好像要办成多科性高校,带来的结果就是高职高专之间界限淡化、无特色可言。前几年办的高
 职专业,主要是投入较低的财经、文秘、法律、计算机,而最近制造类专业人才缺乏,高职高专又纷纷争办此类专业,有的甚至未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就办学招生。目前对“同质化”问题尚未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5.高职高专服务面向地方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冲突问题。尽管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毫无疑问要对准地方的需求,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高职高专不可能不被卷入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大潮中。在江西,最高决策机关确定了其经济发展“对接长珠闽,融人全球化”的方针和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战略,这就要求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成为沿海地区的高技能人才输送基地。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江西省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就存在一个面向本地与面向“长珠闽”地区就业的两难抉择。所以,江西省的高教专家关于“以人才需求定专业,以岗位能力定课程,以核心能力定课时”的观点值得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全国《目录》今后能否在这个方面为江西省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方便?高职高专如何做到有所作为?人们拭目以待。
    三、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的趋势展望
  、高等教育学告诉我们,高等院校教与学的活动必须依附于特定的实体来实现,这个实体就是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一般地说,专业的划分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根据学科分类、职业分工、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需要来确定、调整。学校据此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学生按此进行学习,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专长,为未来职业活动做准备。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早期高等教育不分专业。后来,欧洲培训医学、法学等专业人员的学校和中世纪大学设置的文、法、神、医学院等成为按专业进行教学的萌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亦要求越来越高,使专业化成为近代并延伸到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若从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考察,我国的“专业”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program (课程计划),与美国高等学校的major(主修、主修专业)相近。处于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现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迎接挑战,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大类、专业小类的设置以及专业数量规定,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趋势,依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目标,即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实现普及高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1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 25%以上。在一个“适龄人口有 1/4接受高等教育”的国度,我国高职高专将承担起更加光荣而艰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学海网
 在江西,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实施工业化主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确立了“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战略,江西省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需要。目前,我省高职高专教育及其专业设置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
    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要着力培养数控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电工、建筑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可能有人会认为,没有条件也要办上述专业吗?那么我们也要问,如果社会有需求,学科发展有需要,高校也视而不见、不予响应吗?关键的问题是在“响应”之后怎样采取切实的措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保险、旅游、通讯、交通商务、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增长强劲。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科技含量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要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必须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大现代服务专业建设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步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在香港,个人休闲运动成为一种时尚,群体越来越大,一些适龄青年希望修读一些他感兴趣的相关专业,但香港没有开办相应的学科、科目,如运动创伤学(kinesiology),他就会到美国选修。在我国大陆,“娱乐场所”也越来越多,安全保障、管理方法都成为社会的新课题。是否可以考虑为之设立一个高职高专专业?据了解,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适应江西水运交通商务人员行业准人标准的新要求,准备设立“水上服务”专业,这就是高职高专服务、服从于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具体体现。此外,高职高专还要特别注意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是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和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服务,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鼓励高等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鼓励高职学生学农、爱农、务农,为建设现代化农村做出贡献。如今各地出现到城郊农村看农家景、吃农家饭的热潮,对此能否设立“观赏农业”之类的专业?
    2.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应在更大范围和幅度上给予高职高专院校。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具有依法自主设立专业的权力。“依法”,其实尚无法可依,因为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下的法律或法规来规定高校的专业设置程序,甚至适应新形势的规章也没有。从法理上说,不禁止、无限制即视为许可,即高校具有自行设立专业的权力;我们建议,高职高专院校新增专业既要考虑人才的市场需求,也要考察学科发展,一般还要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沟通衔接问题,实现专科、本科层次之间专业学科的沟通。教育部规定,学校可在相关的专业类中增设目录外的专业,也可依据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名称,以打括号方式标出专业方向或本校该专业内涵的特色。在法律未有立法时,这也是有进步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应尽快制定《目录》外专业设置标准与听证制度,将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范围、年增专业数量以及招生名额调整等权限与院校的办学状况、评估结论相挂钩。应支持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灵活设置专业。
    3.灵活多样设置高职高专学制,鼓励实施学分制。
    应该根据职业技术和行业的特点,设置更加灵活的学制。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普遍是3年。今后应该长期实行2年、3年学制并存的体系。学制到底是2年合适还是3年合适.标准应看学生毕业后是否能适应工作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已从“教育福利”走向“教育消费”。学制设置和学分制的启动应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受教育者的消费需求来确定。可以在专业设置的前期调研中.更多地征求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家长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教育要求。
    4.建立科学的专业“后置评估”制度.
    评估是一种有效的高教管理机制。目前,国家对本科院校建立了每五年为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教育部还以《教高[2005年]4号文件》形式授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整体性、终结,性评估。我们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专业设置的“后置评估”制度,科学地制定不同的专业评价体系,对新布点的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周期要科学,评估指标要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指挥棒,应及早研制、公布,并相对稳定;要实行定期评估和抽查评估相结合,实施动态的评估。对、评估中不合格的专业点,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则建议学校取消该专业点。这样,经过五年左右积极稳妥的建设和科学有效的管理,高职高专的专业点一定会在量上趋于合理,在质上明显提高,为我国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5.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高职高专专业建设投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设立专科专业,会拨出专款支持新专业的建设,一般是文科专业每个5万元,理工科专业每个10万元。由于每年新增专业数量众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如今对高校新增专业已经不再拨款。财政投入没有了,学费成为大部分高职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要探索高职院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合办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
    6.做好《目录》指导的后续工作。
    (1)根据江西省的具体情况,依照教育部的《管理办法》,制定适用江西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2)尽快组织专家编制本省与教育部《目录》相配套的“专业简介”,说明其专业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主要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等内容。同时,为了方便过渡时期目录的使用,还应编写、使用好“本专科专业对应表”。(3)目录整理归并之后的课程改革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学术组织、专家组织来发挥更直接的作用。建议成立江西区域内高职高专教育各大类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研究的任务就是针对每一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研究高职高专应该开什么课程,这些课程开到什么程度,研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达成共识。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安排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宣讲.把这些制定教学文件的精神、内涵及时传达给高职高专,指导它们的工作;同时,为行政部门提供相应的咨询意见;(4)注重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开展内涵和质量建设,建设好精品课程、优质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目录》解决了专业设置的基本问题,应该进一步解决好专业建设的质量问题,深入解决课程质量问题。高职的课程特点是课程小型化,尽管允许高职高专专业的名字与本科专业的名字有相当程度雷同(因为源于学科分类的同质性),但是现在教育部和各省都在抓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简化高职高专课程中大量的理论阐述、推导过程,加强实践操作,使课程尽可能小型化,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实用性、技术性特点,加强技术能力的训练。作为地方政府,可以鼓励高职高专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品牌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而后冲击省级精品课程、品牌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最后冲击国家级高职高专的精品课程、品牌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余家欣.美国社区学院全攻略[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件出版社,2004.
[5]刘诗波,杜侦.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5).
[6]李滨逊,王锋,胡卫庆,戚务念.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资料[C],南昌工程学院,2005.
[7]  中国高职高专网hltP://www.tech. net.cn/.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