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及措施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及措施探讨

日期: 2008-12-28 3:59:33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长斌 黄弋生

      【摘要】“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政策,是中等职业教育内在的要求。文章提出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刻领会“半工半读”精神实质,采取措施确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素质;半工半读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国务院和教育部不仅提出了“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而且下大力气多方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极大地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但是,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分析,又不免产生一些担忧。

学海网
这种担忧主要来源于人们对政策的误读和对中等职业教育本质的误解。
  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政策
  当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一种“企业培训化”的倾向,即过分注重技能的训练,强调技能的掌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胜任某种岗位要求”,把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理解为技能教育,走上了“技术至上”的误区。尤其是教育部提出“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后,这种倾向由于对政策的误读可能愈演愈烈。
  其实,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政策中,始终没有偏技术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相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的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法定指导原则,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学会做事,而且学会做人,不仅要知识广博、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四个方面都涉及到人文素质,特别是作为根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作为基础的文化素质,其重点就是人文素质。江泽民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人文方面的知识”。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伴随着素质教育倍受党和国家的关注。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由于人们把中等职业教育本质误解为“工具性教育”,仅从掌握和运用工具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的功能,并由此在传授知识和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只重视传递工具而忽视文化教养。这种工具性意识与现代的教育本质是不相符的,教育的本质是改造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工具,而不是人的异化过程。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曾说: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迈向国际前沿;对别人的专业有着较为广泛的理解;在文化素质方面,对文艺、思想、体育等要有广泛的参与”。因此有人提出,21世纪需要的是更具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技术人文主义者”,这才是当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1]所以,“半工半读”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人才的内在要求仍然是不变的。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抓住其最核心的因素,并且在实践中一以贯之,才能确实收到成效。这核心就是人文素质的本质。虽然对人文素质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但是我还是认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这样的理解: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一切社会成员的“人化”教育,旨在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对这些品质的高度自觉,即重视人的内涵的提升和内化的过程。人文素质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之分,是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部分,贯穿于人的教育的全过程。[2]这样的人文素质内涵很好地体现教育的本质,也能很好地映证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政策。所以从更深层次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而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诉求。
  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因此,人文教育必须要让受教育者产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克服工具意识;要培养受教育者独立的批判精神;培养高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增强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
  四、“半工半读”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通过相关的论述,我们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甚至比一般的高校更为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缺少技术的教育称不上是真正的职业教育。所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开展好人文素质教育才是关键。
  从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出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深刻领会“半工半读”精神实质
  教育部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且作为以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这个根本的方向不能动摇,关键是如何理解“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实质。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部提出“半工半读”制度仍然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大的方针政策的框架内的具体措施,不可能违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方针。所以“半工半读”仍然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其次,“半工半读”制度的提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结果。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其本质的要求,但是并没有重技能,轻理论的倾向。所以我们要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把人文教育开展起来并在学生的培养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学海网
  (二)课堂上用好灌输法,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的根本,直接关系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揭示的那样,人文教育是全体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极为复杂,多元化思想意识相互碰撞,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不断加剧。尤其是对涉世不深、批判思维能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中职生来说,加强正面的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客观上中职生的某些权利性特点,和长期存在错误的观念,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步维艰,并且矛头指向教育教学方法的陈旧。在此,我大胆提出,不是方法的陈旧,而是陈旧的方法没能彻底贯彻。当前我国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表明我们基本的道德规范讲的不够,没有深入人心。所以,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强行灌输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半工半读”制度下,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因此要要提高课堂效率,把核心的价值观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三)营造人文环境,使学生时时处处受熏陶
  灌输法主要是让学生铭记核心的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方向。但是其他人文素质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自我修炼,学校的任务就是提供充满人文气息的修炼场所,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得到熏陶。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历史一般不长,自然的人文精神沉淀不厚,所以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创建一些涵养德性、开阔胸襟、启发智慧、提高情趣、健康身心的环境。
  在“半工半读”制度下,学生在企业或工厂的时间较长,所以不能忽视企业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历史较长的企业,可以通过历代领导的创业史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前人创业的艰辛以及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应新企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员工的团结合作、员工的敬业精神等。
  (四)在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训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正如前面所述,学生在到企业实习或实训过程中,企业指导人员可以以企业的优秀人物的精神感染学生,可以向学生讲述某技术的发展史,从而使学生得到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文化课老师的责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老师一般要大大超过文化课老师,而专业老师与学生相处较多,所以我们不能把专业老师排除在人文教育之外。并且中职生文化基础课一般较差,更喜欢专业课,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专业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人文精神与专业有机融合,这样可以使专业更加丰满,显得生动和充满人性,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略科学里所蕴涵的美。如杨振宁教授,在讲物理理论时,简直就是把科学和艺术浑为一体,在学术讲座中经常能欣赏到他以艺术家的风格处理科学问题的特色。教师在讲授时,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如此以来,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结合教育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群体差异,并且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施光明.技术与人文——对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9)..
       [2]曹建庆.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