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职业教育,如何吸引优秀学生?

职业教育,如何吸引优秀学生?

日期: 2010/4/19 22:41:5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解放日报

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院校,是两条不同的成才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如何吸引优秀学生?近日公布的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几条职业教育创新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对此,专家建言献策。
  
   职业教育要有“示范校”
  
   有专家指出,上海中小学都有“示范校”,办职业教育也需要有“领头羊”,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名校,培养出优秀学生,才能吸引优秀生源。
  
   《规划纲要》提出10个重点发展项目,其中第二个就是 “职业教育示范校和能力建设工程”。上海将力争使三分之一以上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水平,重点建设若干所国家级示范性和市级特色型高等职业院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40%。
  
   专家建议,打造示范校,首先要有一批精品专业。目前,本市各中职校陆续启动专业调整方面的调研,市教委将分期分批确定一批今后若干年内本市中职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体现其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在工学结合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打造示范校,还要有一批好教师。特级校长、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建议,除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还要重视师生比例和新进教师结构比例。近几年,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容量增大,造成资源稀释。教育部统计,近5年来,我国中职学生激增64%,但教师只增加20%,有些学校的生师比高达33∶1,上海大部分中职校生师比是26∶1,而比较理想的生师比是15∶1,这就需要扩大职校教师队伍。专家提出,如今职业院校教师以招收大学本科生、硕士生为主,应适当吸收一些具有职业教育背景的人才。
  
   打造中高职贯通“立交桥”
  
   “只有学历提高了,生源质量才能提高,才能更吸引优秀学生读职校,整个职业教育的水平也能提高。”教育界人士表示,增加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结构还不合理,中职和高职没有实现对接。每年高职从中职学校录取的学生占一部分。而多数高职的课程设计并没有将中职毕业生情况考虑在内,使得中职生进入高职后,只能将部分在中职学过的技能重新学习一遍,造成了培养资源的浪费。
  
   据了解,目前中职校学生提升学历主要是参加每年5月“三校生”高考,也有少数学生参加6月普通高考,更多学生是通过毕业后读电大、函授、夜大等方式继续学习提升学历。《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
  
   打造中高职贯通“立交桥”,上海已经开始行动。今年9月,将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等7所职业院校试点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由学校自主招生。今年起,国家也将逐步提高“三校生”考入高职和“专升本”比例。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说,和普通教育相比,以掌握某一行业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而中职和高职的贯通则是建立体系的第一个步骤。未来,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将属于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专家指出,中高职联合培养人才从过去的“衔接”到现在的“贯通”,跨出了一大步。今后一部分职业院校可尝试“融合”,即建立中高职一贯制学校,统一管理、安排课程与教学计划,为职校生提高学历水平开辟“直通道”,以吸引更多人报考。当然,选取的专业应该具备较高的行业岗位技术和学历含量、社会需求稳定的长线专业,比如护理、汽修等,“以便让那些很小就有职业倾向,很喜欢技能型工作的学生可以较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
  
   企业参与,教学更“贴肉”
  
   普通教育强调以知识体系为脉络,职业教育则更注重动手操作。专家提出,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培养过程自然离不开企业资源,需要“外力”助推,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实用。
  
   然而,目前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 “隔膜”。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副所长郭扬说,除了一些品牌企业,更多企业对职业院校一无所知,用人标准等信息更多的是靠行业协会、教科院等机构来传递。久而久之,学校抱怨企业不热心,企业埋怨学校不主动,校企合作不能“遍地开花”。
  
   《规划纲要》对加强校企合作有相关阐述:“充分发挥和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等。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实训,上海一直有探索。本市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订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国际商务等42个专业教学标准,每个专业分解成若干个方向,对应具体就业岗位。不少学校定期邀请企业开设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等讲座,指导学生实训。据统计,企业参与教学,有了明确的用人标准,学生工作适应期缩短三个月至半年。
  
   专家建议,加强校企合作,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职教模式,探索多样化校企合作。如将企业流水线引进学校,学生“真刀真枪”进行实训,或是学校将课堂搬进车间,上课不再 “纸上谈兵”。郭扬等专家还建议,对于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税收优惠等奖励,鼓励企业积极性,使得校企合作 “细水长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