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创业教育 > 中国还须建立更多创业型大学

中国还须建立更多创业型大学

日期: 2010/4/19 22:34:2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自2005年8月以来,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在中国实施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旨在通过吸收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经过4年多的探索和实践,KAB项目吸引了近600所高校参与,341所高校开设了KAB创业基础课程,56所高校创设了KAB创业俱乐部,8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认可。
  
   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代表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在KAB年会上发布了《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选取KAB创业教育项目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创办的“青檬夜校”作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社会型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个体关于创业教育效果评估的结果,从微观角度考察创业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李家华表示,该报告主要是依据国内创业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及其开展研究的可行性,从创业教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活动的影响、创业教育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与创业教育对福利改善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创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创业精神
  
   调查显示,《KAB大学生创业基础》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得到了受教育者的认同。92.23%接受过高校创业课程教育的样本同意或者非常同意“《KAB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很有帮助”这一观点,而持相同观点者在接受过社会型创业课程(“青檬夜校”)教育的样本和未接受过创业教育课程教育的样本中分别仅为75.45%和74.04%
  
   报告中显示,各层次的创业教育均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而高校创业教育的这一效果更加明显。96.83%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和88.07%的社会型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95.65%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和86.24%的社会型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
  
   李家华教授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当前在我国开设《KAB大学生创业基础》的高校创业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学组织更加有效。“上述调查结果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不同层次创业教育发展状态不均衡,相比于社会型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更加成熟。”
  
   报告还显示,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能够有效地指导受教育者的创业活动,但这种作用并未得到其他未接受其教育的人员的充分认识。18.18%接受社会型创业教育的创业者认为创业教育仅提升了自我的创新精神,而对企业经营等方面影响不太显著;另有13.64%的接受社会型创业教育的创业者和50%未接受课程型创业教育者在承认创业教育对企业经营产生某种影响的同时,认为创业教育所产生的上述影响非常不显著。
  
   创业教育促进产业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后危机时代我国所强调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即在于产业结构升级。现代化的第三产业是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的,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可以吸纳较多的知识型劳动力,也更有利于职业结构变迁。而创业教育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报告显示,89.46%接受高校创业教育的创业者和92.31%接受社会型创业教育的创业者的创业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李家华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创业者是否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与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无显著相关关系。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者的比例显示,未接受过课程型创业教育者的比例超过了60%,而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则不到30%。
  
   调查报告显示,在控制了创业者专业背景、接受创业教育时间等因素后,创业者是否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与其是否是工学专业密切相关,工学专业的学生更可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
  
   李家华教授指出,我们应该加大对工学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力度,以培养其创业精神、提升其创业技能,从而提高具有专业创新性技术技能的人员从事创业活动的意识,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创业教育可改善创业者福利
  
   “根据我们的调查,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能够产生福利改善效应。”李家华介绍说,92%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21%的社会型创业教育接受者与所有未接受课程型创业者,创业前后的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改善。
  
   李家华教授指出,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能力而显著地提高了受教育者进行创业的概率,而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有利于改善其福利水平,因此,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福利改善效应。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还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从而使得受教育者通过就业行为获取较好的经济收入以改善其福利。
  
   “通过报告可以看出,接受社会型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所开展的创业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业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但是这种提升作用非常有限。”李家华教授认为,个别接受社会型创业教育的创业者创业后家庭人均年收入有所下降,这也说明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存在收入风险,而社会型创业教育不可能完全规避上述收入风险。
  
   中国须建一批创业型大学
  
   李家华教授指出,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欧美国家,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需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创业创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政府更应该持续关注和支持创业教育。他建议,我国应建立一部分创业型大学和学校。
  
   “教育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合理、清晰的创业教育框架,明确创业教育目标;鼓励学生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成为雇员,都要应用这些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李家华说。
  
   为此,李家华建议,教育机构需要转变观念,积极采取行动重塑机构形象,规范制度框架,鼓励所有教职员工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体验创业的机会;将创业教育整合到课程设置和建设中去;增加开始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活动的数目,把创业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鼓励教师使用交互式教学方法,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实习和咨询的方法进行实践,对创业教育的实证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承认。
  
   创业型大学还应扩展创业教育师资,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聘请更多创业教育的全职教授,鼓励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成为客座教授,支持创业教育教师的培训项目和研讨活动。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其他人士讲课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授课质量,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激励和表扬,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扩展到商业团体、公共部门和其他相关者。
  
   在国家层面,还应专门建立创业教育的博士学位项目,进行深层次的创业教育研究工作;鼓励跨机构、跨学科、跨国家的经验分享,也鼓励创业学博士去当老师,提供师资;支持课程材料的开发,包括书籍、案例、在线游戏、电视等,设计高质量的创业课程,确保创业研究和教学涵盖所有创业阶段。
  
   李家华教授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加和配合。企业界应该意识到支持创业教育的好处和必要性,企业家可以直接参与到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当中,进行互惠合作;与学校共同进行开发创业课程、在线教育和培训工具;成立企业家创业中心,赞助一些创业比赛,对好的商业想法进行风险投资。
  
  
   个案追踪
  
   青岛飞洋学院:1500余名毕业生当老板
  
   出生于鲁西南农民家庭的杨磊,在山东省青岛飞洋学院学习时,利用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应用学校倡导的创业模式,把山东大蒜出口到英国,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毕业后,他用几年积累的数百万元创办了铸造厂。如今,企业员工已有300余名,年收益超过500万元。
  
   杨磊的成功创业在飞洋学院只是个案。青岛飞洋学院董事长卢飞成介绍说,近年来该校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已有1500余名毕业生成功创业,400余人资产超百万元,并为社会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虽有一些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还没有提高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高度,而且缺乏相应的教材和师资。创业还没有成为学生的一种择业模式和成才理念。为此,青岛飞洋学院率先成立创业管理学院,在专业背景下,设置了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了6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创业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把学生从为考试而学习引导到为做事而学习的正确道路上。
  
   学院建立了飞洋全球创业中心,成立了“全球创业专家委员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个人结成了“全球创业战略联盟”,并通过每年度的“全球创业论坛”,共同探讨和解决在创业系统工程体系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有志于创业的社会青年与年轻学子提高创业素养和磨砺创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卢飞成概括了创业的三种模式:一种是生存型创业,如开个门店,主要靠体力,在现有的市场中瓜分份额;一种是机会型创业,如发明产品,主要靠技术,开办企业形成规模;而高校学生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生,要成功实现创业,需要创新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在管理层面上搞社会型创业。
  
   在卢飞成看来,创业型大学具备的必要条件包括:有创业专业,其他所有专业都有创业课程、教师有特长、学生有愿望、学校有氛围。
  
   2009年,青岛飞洋学院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创业管理学院,下设市场营销专业,正在筹建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和蓝海战略技术三个专业。此外,在学院其他所有39个专业中,都加入了500课时的创业管理课程。
  
   在师资方面,青岛飞洋学院采取自我培养和外部招聘的方式来保证。首先,要求学院相关管理人才和专业教师必须有相关创业知识,并参与EMBA的再学习;其次,聘请全球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等10人为国外专家委员会专家兼客座教授,聘请国外知名企业家6人为国外导师兼客座教授,聘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刚等50名教授、博导和企业家为创业导师。
  
   最重头的“全球创业孵化中心”也正在紧张建设中,中心将全球几百家企业的创业项目引入学院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具体的创业项目实战中培养起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