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心得与浅见

对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心得与浅见

日期: 2008-12-30 3:17:41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莹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在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独立操作的能力、动眼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脑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院自2003年开始对“三理”(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实验进行整改,成立了人体机能实验室,开设《机能学实验》课程,构建了包括基础性实验模块、提高性和综合性实验模块、设计性实验模块、职业岗位模拟性训练模块等“四类别四模块”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1]。笔者对我院机能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学人员专业素质、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谈谈个人的心得和浅见。

  1  修正教学目的,优化课程设置

  1.1  保留经典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基本功  “三理”实验的传统实验课程设置中,有较多验证性实验,而且实验方法相似、实验内容重复、结构类同,如生理的“神经体液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药理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

此类实验分开进行,既浪费实验经费、实验资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故在教学改革中,应去掉这些重复性实验,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些经典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熟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等,以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功。例如针对药学专业保留“药物半数致死量测定”和“药物半衰期测定”等经典药理实验。

  1.2  开展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及全局观念  传统的“三理”实验既各成体系,又互相关联,体现在其实验方法相似,实验对象及实验操作技术基本相同,实验内容相辅相成。由此可将实验项目类聚重组[2],形成大型、全面的综合性实验,学生可通过此类综合性实验,对实验动物进行多系统、多指标的全面观察,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运用已掌握的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心血管系统的实验中,可先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脏活动和血压状态的调节影响,接着制造心衰或失血性休克的病理模型,然后用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进行救治,并观察药物对心脏、血管、血压的影响。该实验可谓是“三理”实验整合的典型实验,既可节省实验动物,又能将三门学科的知识通过综合、穿插整合到一起,使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全局观念。本院教改初期曾开设过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实验,但笔者在实际带教过程中发现,整合实验往往操作难度增加、耗时费力,对学生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已经超过其能力范围,造成实验动物死亡实验失败,其教学效果未必好。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先将“三理”实验中内容接近的实验进行初步整合,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多系统的综合性实验,初步培养综合思维,待学生能力有所提高时,可开设难易程度适中的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进行多学科实验内容方面的有机融合。目前本院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循环、呼吸和尿生成的影响、失血性休克及抢救等。

  1.3  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三理”实验侧重于演示现象,验证课堂理论,此实验目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却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就是因为认为实验课就是验证理论,不做实验也能知道其结果,甚至部分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根据理论的结果来编造实验数据。为改善此种弊端,转变学生不正确的学习观念,我院在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开设了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即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立项,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确立实验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写成实验申请书,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该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进行探讨,接着开展小组成员讨论并确立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完成实验,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并写出完整实验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由感兴趣到积极参与,学会独立探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也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1.4  完善机能学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机能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应具有相应独立的考核评价模式,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理论知识考试(无纸化)、实验技术操作考试、岗位模拟考试、设计性实验考核、平时成绩等五大部分。以药学专业为例,期评成绩中实验理论知识考试占25%(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各学科知识点);实验技术操作考试占25%(包括家兔、小鼠、蛙的基本手术操作技术考核);岗位模拟考试占15%(包括处方的合理性、合法性审核、不合理用药分析及用药指导等);设计性实验占10%(对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占25%(包括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实际操作能力、随堂小测验、实验报告的书写、出勤考核等)。考核方法的细化,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1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配合声音以及精美的动画等多种信息,可直观、形象、生动地把动物实验技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得更多的实验信息和内容。通过CAI手段,学生可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增强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配合视听教材,现已成为我院实验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学海网
传统的“三理”实验,采用的记纹鼓、二导或四导生理记录仪等设备,存在操作复杂、设备陈旧、性能低下、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等缺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因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记录不全甚至实验失败,严重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为加强实验室建设,我院2003年底购进12套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该系统为智能化四通道生物信号采集、显示及数据处理系统,具备记纹鼓、记录仪、示波器、放大器、刺激器、心电图仪等传统实验仪器的全部功能,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实时记录、分析,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束后还可打印出实验结果记录曲线,这是传统实验仪器无法比拟的。采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开展实验,仪器操作较简单,实验结果记录很方便,还可同步记录多个观察指标,有利于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定标不准、中心静脉压测量值与实际值有较大差异等,需要专人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只有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2  提升全局观念,编写实用性教材  机能学实验课程的设立,对“三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应有与之配套的教材才能很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院参与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老师,集思广益,从“三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配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编写了科学性、实用性强的《机能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教材除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三大模块之外,还增加了为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开设的职业岗位模拟性训练模块,适合医药高职高专各专业使用。

  3  提高教学人员专业素质,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3.1  抛开“门户之见”,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机能学实验课程的建立,对教学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人员不但要能独立完成机能学实验所有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还要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掌握实验教学软件的应用,并且能够排除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计算机故障,以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加强实验教学人员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实验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院人体机能实验室成立之初,参与教学的人员就是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的教师,虽然“三合一”成立了机能实验室,但原属于各个学科的实验仍由各学科教师分别承担,生理学的教师不会带药理学的实验,药理学的教师对生理、病理生理学的实验也不熟悉,出现了“1+1+1≠1”的现象,此现象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融合带来了困难,成为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拦路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位教师都能抛开“门户之见”,通过自学以及教师间进行相互的听课学习来提高自我水平,教研室也组织了多次大型的集体备课,三个学科的教师一起做综合性实验的预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该综合性实验的可操作性等。现每一位机能学实验教师都能独立带教三门课程的经典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合一。教研室还有计划地开展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分批次地将教学人员送出去进修,提高了教学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以启发、指导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为“实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故对于高职学生,应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在机能实验中,有些手术操作对于学生来讲确有一定难度,如:减压神经分离、股动脉及静脉插管、输尿管插管等。如手术失误,可导致实验结果偏差甚至实验失败。但作为实验老师,应给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而不能因担心实验失败而一手包办。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应以指导为主,采取“导而不帮”的原则,即解释、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示思考方向,鼓励学生经思考后自行解决问题而不直接说明解决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过程中,该原则尤为重要,教师应首先肯定学生的合理设计和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以启发、提示为主,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团队的合作完成实验,才能到达教学目的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我们的改革才能更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更符合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云禄.修正教学目的淡化学科意识 改革机能学实验教学[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50-51.

  [2] 崔国金,蔡庆艳.浅谈机能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3):97.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