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

日期: 2010-8-16 10:17:01 浏览: 1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包括: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价值观;实行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建立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立规范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打造现代化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化,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几年各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不同类型的洽谈会、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采取各种措施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但相对来说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小,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工作体系。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各学校虽然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一般都是管理职能突出,教育职能不足,服务职能欠缺,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跑市场、找工作、落实单位,忽视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忽视了就业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市场反馈信息及时指导学校的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的改革,还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具有局限性
   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实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开发就业市场、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毕业班学生的指导和服务上,很多学校没有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只限于季节性的讲座,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三)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具备开拓创新意识,还要能够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正确进行自我定位,更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学、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很多人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匮乏,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探索,造成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四)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很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网络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就业指导部门信息处理功能单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学校就业网站缺乏互动,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信息缺乏筛选和分辨,还没有真正实现就业管理、就业指导与信息采集的网络化。
   二、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
   (一)树立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就业观
   要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观念来分析当今就业问题。加强宣传力度,逐步让学生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提高其素质的一种手段,社会不能保证大学生有了文凭就一定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大学生看问题要有前瞻性,要根据今后面临的情况调整心态和学习内容,提高适应能力。
   (二)实行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历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教育,培养其职业适应性、职业素质的最佳时期。首先,在新生中开展兴趣、特长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确立自己的大学生涯培养方案和职业目标。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从职业理念、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就业技巧、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并通过指导大三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实习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在进入大四后,学校应通过开展就业政策、程序、技巧的讲座,向学生集中传授求职知识,使毕业生迅速掌握应聘技巧、了解就业程序及回避就业风险,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在毕业生找好工作并即将离校时,学校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职场人生、岗位适应性的讲座,指导、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虽然四个阶段指导重点不同,但在内容上又有交叉,从而构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教育体系。
   (三)建立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在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在我国,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教师、政工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围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社会就业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寻找就业指导工作内在的规律性,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职业指导专家、政府公务员等为学员讲授职业指导知识,通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要不定期地派人员参加就业指导研讨会、培训班,与相关高校交流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服务水平,最终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强有力的就业指导队伍。
   (四)健全规范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相关院系成立就业工作委员会,完善机构,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努力使招生、培养、就业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招生就业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相互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动态的、富有适应性和弹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设定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各院(系)也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主动开展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五)打造现代化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
   就业信息的网络化是指高校在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毕业生信息资源网络化、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网络化和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网络化等过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以网络为基础的就业系统,建立毕业生就业平台,既包括毕业生详实的电子档案、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生的情况跟踪,也包括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就业市场预测系统和毕业生跟踪评价系统,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完善信息渠道,使用人单位可及时将需求信息上网,同时也可以在网上查询毕业生的有关声像资料情况,真正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网上双选,保障就业渠道的高效畅通。通过信息公开,不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就业,减少不必要的就业纠纷和由此带来的毁约问题,而且能有效地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构建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和毕业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真正发挥就业指导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导向性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