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日期: 2008-12-28 2:27:22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曹建斌 张 艳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渐突出。文章从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因素,并对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就业现状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对于技术应用的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这些都是高职毕业生相对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优势,更是众多企业单位青睐高职毕业生的因素。

学海网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因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被人所关注,其就业难度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相对来讲,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显露的劣势显得更为突出。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高职生为51%;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2.6%,其中高职生为62%。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可以说高职毕业生是一个就业困难的群体。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因素分析
  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造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成了大众教育的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而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并没有同步的增长,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热门的、理想的工作显得是那么的稀缺。高职生在学历,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劣势,就业形势更是严峻。一方面,一些行业和地区对高职生就业在政策上还有所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另一方面,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见,人们对高职教育、高职学生不够了解,常常片面的认为高职院校是最末流的高校,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都不及本科学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另外,用人单位提高门槛,一味要求高学历,使得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自身条件因素
  1.在就业观念上,大多毕业生都存在一些误区,高职学生也是如此。一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择业标准过于功利化,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只考虑工作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职业,而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没有对自己进行合适的定位,导致就业困难。很多大学生求安稳,求职一次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2.在就业心理上,高职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焦虑心理是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会产生的消极情绪。择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是个体对于就业前景无把握的一种内心不安的状态。对于即将进入的社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知如何良好的适应新的环境,落实就业单位之前的不确定性,面对多个单位、多个职位无法做出选择,都是引起焦虑的原因。
  自卑心理是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表现。由于高职生是专科学历,加上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不敢正视现实,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
  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也是一部分高职生在遇到挫折时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面对再一次的择业。
  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不健康心理还表现在攀比心理、盲目从众、过分依赖、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表现影响了高职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合适的定位,从而导致了高职生就业困难。
  (三)学校教育因素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能算是“就业前指导”。通常都是在毕业前,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和几次就业指导讲座来完成的。总的来看,就业指导工作都是作为毕业实习前的强化指导来开展的,大多集中在实习前很短的一段时期内,教育指导的内容也仅限于面试注意事项、职业礼仪等。就业指导的工作实效不是十分明显,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起不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是广阔的,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从市场出发,结合实际市场需求,进行正确市场定位,以正确的职业分析、适当的定位、良好的心态面对择业,面对市场,这样才能选择到合适的工作。由此可见,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海网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是传播技术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了解社会需要,了解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服务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
  当前,高校毕业生正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校只有积极响应社会上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应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只有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告诉学生社会上的人才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才能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随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共识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抓好入学教育工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做好新生入学阶段的入学教育工作中,指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情况以及就业前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的安排好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以“两课”和“职业道德和创业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为补充,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开展常规指导。在不同的时期适时的开展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主要包含专业发展方向、实践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与面试技巧、个人形象与礼仪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和就业形势,合理制定求职期望和战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修正职业规划,做好实习前的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技能竞赛,增强就业竞争力。据统计,在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不断增加的今天,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缺口是相当大的。高职毕业生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技术实践能力,才能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相关专业技能练兵,引导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通过介绍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举办相关认证培训等,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顺利获得“两证”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可以开展模拟面试活动,让毕业生体验求职面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成功通过面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在知识储备、实践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的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陌生的社会,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就业中难免出现了诸多的心理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失落感,渴望竞争与害怕失败的矛盾,从众心理太重,缺乏奋斗精神等。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进行心理自我调适,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事实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就业中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迅速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尽早的融入社会,进入新的社会角色。
  5.利用人才市场,服务学生就业。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各个高校也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高校领导的“一把手”工程。每年各个高校都会定期的组织人才交流双选会,服务于学生的顺利就业,也为企业招聘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政府、企业、学校间的合作正在不断的加强,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和空间。一些高校近年来对多方联动,共建公益性校园常设市场作了一定的尝试。将常设人才市场设在高校内,建立三方沟通、交流的零距离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创新学生就业工作全程化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贵江.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宝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3]方丙丽.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对策[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4]陈金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