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自然辩证法发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发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日期: 2008-8-2 15:18:14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自然辩证法发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揭示,开启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新篇章,历时百年其深邃的思想依然散放出科学的光芒。对于伟大思想家的纪念,并不在于把他的作品通过精美的印刷珍藏在博物馆中。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用他为我们打磨的辩证思维的武器去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恩格斯同马克思一道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已经在远离他们故乡的东方结出了硕果,用恩格斯所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来武装社会主义公民的头脑,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也必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社会生活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揭示把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僵化的神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把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系列正确观点,揭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种范畴在自然科学中的体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想被揭示出来的价值不仅在于针对以往的向度,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自然面前由无所适从的茫然变得豁然开朗,它的价值更在于从此往后的向度"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事实日益真切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了科学的时代"科学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人类面对外部世界的更多自由,而且意味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智慧理性的提升,对待外部世界的观点和看法的改变,以往的世界观在科学发展的强劲势头之下受到了无法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回应时代发展的科学主题,转变自己的理论指向和话语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因而,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哲学出现了不同的转向,它们或陶醉于对自然科学巨大成就的狂热欣赏之中,把科学领域的具体知识等同为哲学的一般;或漠视回避现代科学的巨大进步,割裂自然科学与理论思维的关系,使哲学陷于抽象的思辨和玄想"而恩格斯则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对自然科学的各项巨大成就的热切关注中提炼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想,赋予了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以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即使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没有仅仅局限于事实领域,又把哲学从神学或抽象思辨的束缚中解救了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形态,建构出了同科学时代相适应的科学世界观"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了主观辩证法与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主观认识的辩证法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事物间的辩证运动关系的反应而已,从而揭去了长期掩盖在主观辩证法之上的神秘外衣,使辩证法真正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它既为我们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同时也为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在人们认识自然的活动中,自觉地遵循科学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指导,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主观臆测,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而且,由于辩证思维的首尾一贯性对于有缺陷的知识的帮助,自然辩证法思想还对推动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拓展了科学发现的巨大的可能性空间"反之,自然科学家对辩证的理论思维的任何轻视都必然会受到惩罚:他们最终或者因固执于经验主义而陷入唯灵论的泥淖,就像恩格斯在5神灵世界的自然科学6中所介绍的华莱士克鲁克斯策尔纳等诸位先生那样;或者由于缺乏对辩证思维历史的必要学习,陶醉于几百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的常常早已被摒弃了的命题的发现中,把自己置身于可笑的境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同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许多人常常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为借口否认自然辩证法思想对认识社会规律的指导性"事实上,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早已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提供方法论指导的辩证思维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同样的方法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我们人为理想化地把自然和社会分划为泾渭分明的两个境域,这种方法论的价值同样是不可否认的"因为无论是认识自然还是社会都离不开人的思维,而人的思维内容的来源,思维方法形成的基础是同一的,/思维方法本质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关系,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存在脱离客观基础的另外独立的辩证法"对自然辩证法思想这一科学思维理论的占有,对自然科学的时刻关注,才会使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根基之上,确立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研究思路,从而保证认识成果的科学品质"。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总结出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及其所蕴含的价值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睿智的真理之光,掌握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科学精神,扫清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精神障碍的重要思想保障"。
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史与自然辩证法都是20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的学科,由于自然辩证法作为法定的研究生必修学位课,因此无论是从事该领域研究与教学人员的数量,还是科学技术史学会规模方面,发展都极为迅速。科学技术史对自然辩证法具有基础性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进展,下面仅就这一问题略作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局限于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三个方面[1],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概念的明晰,自然辩证法内容扩展为自然观、科学观与技术观、科学方法论与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2]。人类的科学活动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也是人类的自然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因此科学史是研究自然观的基础,而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更必须以科学发展的历史为基础,由此总结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技术观、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则要以技术史为基础,从中分析总结出具有思想性、共性的理论。
由于科学技术史对自然辩证法具有的基础性作用以及自然辩证法自身的性质所决定,不但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经常要用科学技术史的例子作为理论的佐证,而且科学技术史中的许多事例又常是自然辩证法某项专题研究的基础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不久,国务院即发出“注意研究世界新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指示,国家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于光远、李昌、钱三强的领导下,发起了“中国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研究热潮,而研究世界新技术革命必须对技术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有所了解,许多从事科学技术史、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人投入到这一研究中,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弄清了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拓展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科学技术哲学”原称“自然辩证法”,为了与国际接轨,在于光远、高达声等人提议下,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成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研究内容。科学哲学的研究基础是科学史,技术哲学的研究基础是技术史,但必须看到,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只是科学技术哲学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而不是全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以及自然哲学也是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科学技术史与自然辩证法这两大学科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自然辩证法的许多研究思想与成果也影响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并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支持。传统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发掘、考证和记录历史史实;第二类是根据经过一定考证或核实的史料进行比较性研究,归纳分析出一些可以阐明“法则”或“规律”的内容;第三类是挖掘史实及其逻辑关系,以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虚构”“想像”等手法,编纂出类“故事”情节,进行历史的、艺术的再创造,以完成科学技术史的撰写。无论哪一类,研究者必须有一定理论思维或观念作为指导,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论,而这恰是自然辩证法所能提供的。许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人,努力总结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经验教训,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方面作出贡献,丰富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
2.自然辩证法是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知,可持续发展有着与自然辩证法相似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其哲学实质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换句话说,自然辩证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在以前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实际上已经运用了自然辩证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就有了更加明确和有力的理论武器,其哲学内涵将更加深刻和突出,因而必将大大促进可持续发展学科的纵深发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基础"因此,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上个世纪70年代始提出,80年代逐步形成,在9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本世纪以来,人们仍在不断丰富它的理论体系和内容,特别是它的优化资源配置及数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协调论的最新发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在我国如果采用比较完整的说法-----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的需要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深刻体系复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观经济观和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就是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该理论肯定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指出人类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环境也因具有了社会属性才对人类社会有意义;连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纽带是实践,因此,人类必须科学地认识自然并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三者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要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经济增长要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对于已经破坏了的环境,人类必须付出代价加以恢复;应追求一种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高效用清洁生产,能够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是关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它强调代际之间当代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得到了世界各种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他们纷纷发表通过或颁布了一系列的宣言白皮书和法令法规,制定了全球各国和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从全球的视角,动态的观点,公平的原则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具体指出了人类在这一矛盾中的地位和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它丰富了人地关系理论,已经并继续促进地理学哲学特别是他们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和塑造民族的科学精神,扫清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障碍任重而道远"
广大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首先应肩负起传播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重任,一方面要自觉地学习自然辩证法思想等科学理论,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之下从事学术研究,吸纳改造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为广大民众提供科学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与错误的思想观点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勇敢捍卫科学精神,承担起揭露当代蒙昧主义的反科学本质纯净社会文化空间的重任"。
其次,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要把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纳入现代化发展的大局,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力争全方位多渠道不间断地在群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活动,使全体社会成员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常识方面在科学的思维理论方面来一次系统地/脱毛"如此方能形成全社会对科学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彻底清除有害思想滋生传播的土壤,有效抵抗歪理邪说的肆意进攻"经过上述努力,必将为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构筑出纯净的教育空间"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再建立和实施针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教育机制,确保这种教育能够延续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优化"经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代代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拥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的青少年将不断成长起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呈现出后继有人,青年专家人才辈出的局面"青少年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决胜未来的最终资本"如此强大的人才储备必将不辱使命,中华民族的腾飞指日可待"。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揭示,开启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新篇章,历时百年其深邃的思想依然散放出科学的光芒"对于伟大思想家的纪念,并不在于把他的作品通过精美的印刷珍藏在博物馆中"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用他为我们打磨的辩证思维的武器去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恩格斯同马克思一道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已经在远离他们故乡的东方结出了硕果,用恩格斯所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来武装社会主义公民的头脑,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也必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愿望。
[参 考 文 献]
[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
[2]大众科技报[N].
[3] 李林,薛景华,阎广强.《自然辩证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4] 于 新.我国可持续发展资源战略的哲学分析[J].吉林地质,1998,17(1):67.
[5]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 黄顺基,吕永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7] 王宏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8] 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北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