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生电视机检修能力教学探析

中职生电视机检修能力教学探析

日期: 2010/7/28 浏览: 1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中职生电视机检修能力教学探析

麻阳职业中学 怀化 郑 华

摘要:中职生的电视机检修能力较弱,主要是因为检测技能不扎实,故障现象描述不准,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框图导学法和多媒体实物展示仪教学法等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电视机检修能力;教学策略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中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吃力。在检修实践中,有些学生甚至感到无从下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电视机检修能力较弱的原因: 电视机检修是从故障现象出发,根据电路工作原理确定故障部位,然后通过万用表等检测工具进行检测,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至找出故障元件,排除故障的逻辑推理过程。电视机检修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确定故障现象、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划分故障范围、万用表检测、更换故障元件排除故障。确定故障现象是检修的前提,故障定位是检修的基础,检测手段是检修的保证,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某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检测效率。学生之所以感觉电视机检修难,甚至感到无从下手,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这几个环节的处理技巧。 故障现象是电视机检修的出发点。电视机整机是由多个功能电路组合而成的。一旦功能电路的某个元件损坏了,它的功能就不能实现,表现出一定的故障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故障现象,结合电路工作原理可判断出电路检修的范围,对这些范围进行检测,就能找出故障元件从而排除故障。但是,如果故障现象描述错了,检测的对象定位也就错了,当然就检测不出故障元件。 故障定位是电视机检修的第二个环节,其依据是电视机的工作原理。通常情况下,功能电路出了故障,表现出相应的故障现象;然而,有些电路是处理相同的信号,有些电路是处理不同的信号,同一故障现象可以是不同的功能电路产生的,这就存在一对多的问题。在确定故障部位时,要将所有可能的功能电路都列入检测范围。中职学生最惧怕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电路工作原理学得不透,不能准确定位故障部位,检修时也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元件检测是电视机检修的根本保证,检测电子元件是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两个方面:单个元件质量检测和在路元件检测。学生单个元件的检测技能掌握得都可以,如判断一个三极管的质量好坏,会用万用表电阻档进行检测判断。但是,电视机检修时不可能将所有的元件都断开,一个引脚测量一遍,而必须先通过在路检测,将怀疑范围缩小到单个元件后,再进行单个元件质量判断。在路检测技能是难点,学生比较难掌握,限制了学生检修水平的提高。 提高学生电视机检修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造条件,演示故障现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Comenius)提出了"直观性原则"。他认为:"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的跟前。"学生的学习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提升到实践的认识过程。直观性原则反映了人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利用演示教学法演示故障现象,直观性强,学生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记得牢固。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挖掘各种资源,采用演示教学法。笔者教《黑白电视机维修技术》课程时,把家里的电视机搬到教室,打开电视机后盖,直接在电路板上断开或短路,人为地设置故障,给学生演示。因为要打开机器,在电路板上拆焊元件,加上没有保护措施,演示的范围受到限制。后来,教学条件改善了,学校购买了电视机示教板。示教板上安装了演示开关和保护电路,可以演示各种常见的故障现象,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笔者利用数码相机把故障现象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教师在演示故障现象时,要强调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故障现象的表现特征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声、光、图三方面观察机器的故障现象,并用准确的专业术语描述出来。例如,用户反映他的电视机"放不出来"。"放不出来"是笼统的表达,可能是无声、无图、无光栅的"三无"故障,也可能是有声、有光栅、无图像故障,还可能是有声、无光栅故障。学生要试机,观察机器的异常表现,确定到底是哪一种故障现象。 故障现象的产生原因任何故障都是元件损坏而造成的。教师演示故障现象时,要结合电视机的工作原理,解释清楚造成故障的原因。学生只有明白了产生故障原因,才容易判断故障部位。判断出了故障部位,就找到了检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故障现象和故障部位的对应关系。

(二)采用框图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培养就是要使学生能读懂电路图。读懂电路图是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而能否正确看懂电视机电路原理图是电视机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的关键。说明电路功能的文字。一个方框代表一个电视机的基本单元电路或者集成电路中一个功能单元电路。电视机的整机电路可以用相互关联的方框图形象地表述出来。教师通过把握各种"框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将整机电路化整体为局部,化复杂为简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电视机电路组成原理框图,从整体上把握电视机的基本结构,了解信号流程,进而对电视机整机电路和信号走向有一个框架认识,根据这个"框架"去分析电视机原理图,将整机电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电路,了解各功能电路在原理图中的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功能。在进行维修前,学生心中有电视机电路组成的框架模型,根据具体的故障现象,就能从原则上判断故障点在哪一块或几块功能单元电路上,实现准确定位故障部位。

其次,引导学生学习各个功能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详细了解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关键点的电压或波形特征。

再次,引导学生根据电视机原理图对照电视机实际机芯电路,弄清该机的印刷电路图的走线,在印刷板上找到单元电路测试点进行检测。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学生读图能力提高了,检修时能确定故障部位,并在印刷板上找到要测试的点。 不同种类的电视机具有不同的电路。学生掌握了框图导学法,并转换为自己的思维习惯,碰到新的机型,都能很好地应用该方法。 (三)发挥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优势,提高实操教学效果 应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实操教学,教师演示的可视范围小,教学效果不好。现在,多数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了实物投影仪和大屏幕。教师可利用这些设备放大自己的演示,保证所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就能看见正确、规范的操作。教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控教学秩序,从而提高实操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子焊接实习中,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把自己的焊接操作过程:搪锡、清洁、元件组装、焊接,一步一步地实时投影出来,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遇到关键的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与教师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为学生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怀浦《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人民邮电出版社

[2]钟柱培《电话机原理维修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

[3]王佑昌《电视机原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手段及研究

[4]高自力《电视机原理》课程教学与学生技能培养职业教育研究


中职生电视机检修能力教学探析.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