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沈阳市林改后如何实现森林资源有效管理初探

沈阳市林改后如何实现森林资源有效管理初探

日期: 2010-8-7 18:29:29 浏览: 6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沈阳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前提下的改革,是1983年林业“三定”的完善和补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改革,是支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通过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但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面临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各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林木所有者(林农)在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技术能力相对较差,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而落实林权后如何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的增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调研,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和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
   一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制定宏观管理及相关优惠政策,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形成高效、科学服务体系是实现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资源增长的基础。林权制度改革后,相当部分林农拥有了山林自主经营权,为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能保持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生态建设效益的实现,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通过政府制定有计划、科学规划、合理组织、统一指挥,加强协调和控制,并出台相应的林业发展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林业,使生态公益林建立和工业原料林、商品林建设和谐统一发展,充分体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把加快林业建设与加快县城工业经济建设等同起来,要把发展森林资源建设、加快林业经济建设项目纳入到招商引资的各项政府政策中来,可以向林业经济项目倾斜,既可给予生态经济综合开发的大项目立项的政策倾斜,也给小流域林业经济项目予政策扶持。这样,可以从政策上保证森林资源增长的实现。
   二是加科技服务力度。
   加大科技开发、科技指导、做好“选优”、增加林业产品科技含量,做好林业人才的培养是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培育的关键。林权制度改革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培育林业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链,产生牵引力强大的龙头。这就必然要以科技开路,优质品种为本,集中优势,开发出高产优质的林业产品,才能形成生产力,为林农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其措施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协作,与各林业院校、科研究所合作,加强技术攻关,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向科学技术要效益。
   目前,林农科技能力普遍较差,技术较难进入农户。为此,要以林业工程项目为龙头,大胆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增加林木资源培育开发的科技含量,实现由“资源型”向“科技型”产业发展,努力通过龙头企业,把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导入林业产业中,把主攻良种作为大力推进林业科技革命的关键问题,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大中专院校及科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到林业产业发展中来。改变传统的林业技术管理和推广方法,吸纳各专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才到林业产业经营体系中来,从而保证林业发展的科学性。当然,由于林农本身的特点,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或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科技服务作用,把林业工作站建成一个林业科技服务站,从而保证林业科技服务到位、及时、准确,把“科技兴林”从口号变为行动、变为现实。只要林业科学技术与林农的林业生产结合起来,森林资源的增长及林农增收是一定能实现的。
   三是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加强林政管理,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预防森林灾害是实现森林资源培育增长的保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经营管理权为林农自己负责,而森林保护依靠林农来实现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必须依靠政府,不能因为改变了林权所有制结构而松懈了林政管理。应该高度重视林政管理,认真落实和完善森林防火行政责任制和防火责任追究制度,将森林防火纳入全社会治安体系中。同时,及时对林农的生产经营指导及做好林区作业设计,充分规划好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各地方政府指导、建立专业防火队伍的同时,加大对村民的防火知识及技能培养和病虫害预测及预警机制,通过造林技术进行生物病虫害防治,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从而保证林农的林术资产及经济效益增长的顺利实现。
   四是科学构建林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植以林业资源为龙头的优势产业及专业市场,形成销一供一产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实现林农增收,是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森林资源培育增长的要本目标。构建科学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希望在山”工作思路的根本体现。大力培育体现林业资源科学综合利用特色的主导产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搞好山区综合开发。为此,抓好林业主导产业的开发和建立,形成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林农三位一体的生产经营结构,使林农生产安心,龙头企业生产放心,政府舒心,建立林业资源稳定增长,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充足,产品销路畅通的科学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为完善和保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沈阳把握机遇,抓住关键,调动一切可利用信息和资源,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利用全社会的力量,科学、高效地建设好林业,使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沈阳市林业局林政处刘铁刚)
   对林改后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探索和体会
   抚州市林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市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省林业厅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改革进展顺利,理顺了产权关系,促进了森林资源增值。通过林改,全市除少量纠纷山、插花山外,绝大部分山林权属得到了明晰,减轻了林农负担,增强了林农收入,完善了林业政策,调动了社会造林积极性,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本市林业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应看到,在新的林业生产关系下,许多配套管理措施还没有完善,森林集体林林木采伐管理方面,明晰产权后林权证发至各家各户,过去由集体统一申请采伐变成个人申请,申请者数量多,如果分配不公,就易引起群众对抗情绪从而激发乱确滥伐。因此,为了保护好森林资源,探索新形势下森林采伐限额分配模式,建立适应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求的新型林业资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显行十分的重要,这样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林农对林木采伐计划的需求,解决好林业扩大再生产资金筹集与林农培育森林资源积极性的矛盾。针对这个重要问题,抚州市按照森林资源采伐管理要求,在部分县开展了采伐计划分配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为全市全面推行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就相关工作情况作相应介绍。
   1 基本做法
   1.1 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
   林改后,林业产权和经营分散到各家各户,农户成为完全独立的经营主体,对山林的管理积极性高涨,采伐的需求也大幅增多,但通常分配木材生产计划是通过行政部门层层下达,县对乡,乡对村的可采资源并不十分了解,因此计划的分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急需采伐的不一定能分配到指标,而有些乡村有指标又难伐可采伐山场。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黎川县开展了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森林采伐计划下达模式,依据集体林的森林资源数据,将森林采伐限额延伸到村一级。实施方案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①编制的原则。遵循森林采伐分区施策、分类经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总量控制和分项管理的原则。②编制的范围。胸径5cm(含5cm)以上的林木都参与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农村居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③编制方式和步骤。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收集村集体林可采伐资源情况;针对村集体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自然条件,来确定采伐类型及方式;确定采伐对象;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及树种结构情况,确定采伐树种和年采伐量。④采伐计划分配意见。对成熟林优先安排采伐计划;对家中有急需用钱的林农有可采伐资源的应优先安排其生产计划;对第一年达到采伐条件的林农但没有得到采伐计划的,第二年优先考虑其采伐计划;商品材采伐指标分配实施“阳光”操作,先申请先安排,由村委会召集各村小组长开会研究,研究后进行公示。⑤实施采伐方案的保障措施。村委会成立了限额采伐管理小组,加强巡边稽查,预防和及时打击各种毁林行为;认真抓好木材生产计划的管理,分解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全部纳入商品材限额进行管理,严林超木材生产计划生产商品村;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采伐检查制度等。方案由林业部门指导编制,并初步确定采伐限额,方案编制后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票决通过。木材采伐计划的下达由县林业局根据通过的实施方案和上年度伐区验收情况及林政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安排。
   1.2 建立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
   林改后,林地使用权基本上落实到林农个人,林业生产资金投入基本上属于个人行为,然而森林资源培育是一项投资较大、周期很长、回收较慢的投资活动,这就引发了林业扩大再生产资金筹集与林农培育森林资源积极性的矛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林农将部分近、成熟林进行转让变现势成必然。为此,我们根据年度木材计划切块20%左右的采伐计划用于流转山林的采伐,通过建立森林资源有形市场,形成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林木采伐交歇脚平台一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平台一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进行分配。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具体按以下操作办法进行:1)信息公告,即林业要素市场将年度用于森林资源流转的木材生产计划桉树种、数量及受理林木采伐权流转的期限向社会发布公告;2)申请,即林权所有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个人身份证明和林权证向林业要素市场提出林木采伐权流转申请;3)汇总审批,即林业要素市场将林木采伐权流转的申请报县林业局林政股,林政股汇总后报分管领导或局长审批,并按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对集体所有的林权安排资源评估机构对流转山场资源进行评估;4)资源评估,即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接受评估委托,应在限定的时间内,现场勘查并做好采伐设计后,向林业要素市场提效流转山场的森林资源评估报告;5)林木采伐权拍卖公示,即林业要素市场按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内容,将流转山场的基本情况,流转价格及拍卖交易的时间,在要素市场的信息大厅进行公告;6)木材采伐权拍卖,林业要素市场主持拍卖,并对拍卖现场进行拍照,对拍卖过程进行记录,拍卖成交后,组织业主和中标人员现场签订拍卖成交协议书;7)拍卖成交公示,即林业要素市场将拍卖成交的山场名称、面积、树种、成交金额等有关内容向社会公示;8)订林木流转合同书,即按照拍卖成交协议书内容,经交易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林木流转合同书,按交易双方协商交易金支付时间及方式交付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金,林业要素市场签订鉴证;9)采伐作业的山场有关内容公示,即根据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由辖区工作站在林地所在村小组人口集中处将采伐作业山场有关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10)申请采伐证,即公示无异议后,林业局林根据切块到交易市场的木材生产计划,即审即批,及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如果是皆伐伐区,同时预收造林更新保证金;11)伐区拨交,即设计人员应组织管理人员、流转双方及施工人员到伐区拨交四至、面积、采伐方式、采伐蓄积、出材量及伐区清理等技术要求,并办理拨交手续;12)伐区质量管理,即根据所批准的设计方式、面积、树种、采伐量由辖区工作站组织人员实施,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采伐,不得超界采伐、伐蔸要低,对违规采伐现象及时制止,情况严重的可收回其采伐许可证;13)伐区检查验收,即由辖区林业工作站组织人员对辖区内伐区参照采伐作业质量要求进行检查验收;14)按更新设计要求,督促更新实施单位及时对伐区进行造林更新,对造林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2 主要成效
   采伐限额链的延伸,有效保证了林木采伐计划的落实
   通过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得力措施。一是摸清村级集体林可采资源情况,为林业主管部门下达林木采伐计划提供了依据;二是摸清林农对林木采伐计划的实施需求,为采伐指标分配到户和两榜公示制度也提供了实施基础。如黎川县荷源镇畲上村几户林农在1980年代初造几百亩杉木林,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采伐计划,经过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正式实施,今年该村下达了500m3采伐计划,从而稳定了林农的情绪,减少了当地乱确滥伐现象的抬头。三是有利于村级“三防”体系建立,因为林业部门对现的森林火灾和乱确滥伐现象要扣减下年度的木材计划,情况严重的要停止计划安排,这样就激发了林农群防群治的积极性。
   2.2 交易市场的建立,有效促进了“五难”问题的解决
   通过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5个难题:①林农申请采伐指标难问题。林农提出森林资产流转申请后,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编制的村级集体林采伐方案中流转山场的可采伐资源数量,年度采伐指标切块进行解决。②企业用材买材难问题。由于森林资源流转是公开、公正、公平在林业要素市场进行拍卖,流转山场的资源情况和拍卖后采伐情况均需向社会公告,木材加工企业根据自身所需材种、数量直接到林业要素市场洽谈木材收购事宜,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材买材难的问题。③木材产销直接见面难的问题。森林资产通过公开拍卖后,林业要素市场将拍卖山场采伐信息向社会公告,同时收集木材需求信息在林业要素市场信息大厅进行公告,让木材买方知道卖方的场所,木材卖方知道买方的信息,有效地促成了木材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了木材流通中间环节,使林农从林业产权流通中真正得到实惠,增加了林农收益,保护林权所有者及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④采伐迹地更新难问题。对已流转山场,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安排木材生产计划,做到即申即批,同时明确采伐后更新难的问题;⑤采伐监督难的问题。通过资产估评和公开拍卖,林业主管部门对已流转的山场资源状况和采伐设计情况及采伐实施主体更加清楚,使得采伐监督更有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采伐监督难的问题。
   2.3 交易办法的规范,有效推动了林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建立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取得5个成效。①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通过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使林业要素市场的动作步入正轨,同时还会带动林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林地使用权的租赁市场、林地使用权的抵押市场的运转,从根本上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②搭建了木材产销平台。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林木采伐权拍卖,让木材供方有卖的地方,木材需求方有买的场所,为木材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洽谈的契机,搭建了木材产销平台;③维护了林农利益。通过公开拍卖,减少了木材流通中间环节,制止了林权投机,确保林农在流通环节真正得到实惠,维护了林农利益;④有利于林政资源保护。通过公平拍卖,使林木采伐更加透明,林政监督管理更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制止了乱确滥伐的发生。同时,通过预收造林更新保证金制度的实施,能确保采伐一块,及时更新一块,不会因采伐林木的原因,造成新的荒山出现,更好地培育了森林后备资源,以达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⑤逐步实现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通过公开拍卖林木采伐权,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通过公开拍卖林木采伐权,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改善林业对外开放环境,吸引全社会关注的和投资林业建设,通过市场机制,以市场价格引导森林资源的供给需求,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佳利用,逐步实现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目前黎川县在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拍卖的林木已达2650多m3。黎川县中田乡公村一块杉木山场通过木材交易平台,将原评估价值为29万元的林木拍卖到35万元,增收达6万余元。
   2.4 分配制度的明确,有效激活了林农与市场的连接
   建立以村级林木采伐方案为主,林木拍卖交易为辅的木材计划分配机制,既解决了农民申请计划难的问题,又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林农可以对自己的林木提早进行安排和处置,取得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采伐方式和采伐时间,而林业要素市场能提供最新的木竹及其制品的交易和价格信息,可以减少木材在流通环节中的费用,有利于规范木材流通管理、防止无证运输,也有利于促成农户与市场连接,让农民及时能够掌握木材市场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也符合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精神。
   3 几点体会
   通过编制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和建设林木采伐权拍卖交易市场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提高广大林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法制意识和政策观念,是做好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实践中,我们深感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问题解决了,各项工作开展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推行上述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放在首位,继续加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林农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重要性、权威性以及采伐限额具有一事实上的不变性、普遍约束力和不同类型不得调整的严肃性,有效增强了林农爱护森林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认真执行采伐限额管理的自觉性,确保了森林资源真正做到凭证采伐。同时,通过工作请示、政策宣传和法律教育等,我们积极争取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有效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健全完善推行林木限额采伐方案的保障机制,严格依法依章办事,是做好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推行村级森林采伐实施方案,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来自于村集体林可采资源资料的真实性,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次,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计划分配上,优先考虑林业“三防”体系建立规范好的村组,对上年度出现森林火灾或乱确滥伐严重的村组,少安排或不安排木材生产计划。第三,村委会要无私心,秉公处理,及时为林农解决棘手的情况和困难。村委会要加强巡逻稽查,预防和及时打击各种毁林行为。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采伐检查制度。对超规格、越数量、超面积的采伐户,应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送司法机关进行法办。
   3)规范林业产权交易秩序,搭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平台,是激活林业要素市场的先决条件。目前,在林业产权交易和森林资源的评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林业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不规范,进行森林资源评估的中介组织不健全,也缺少一定数量具有资质的森林资源评估师。在推行建立交易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有时感到对林业产权交易的管理有些力不从心,不少问题是其层难于解决的,希望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能尽快出台一些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规范林业产权交易方面的政策,积极培育一批森林资源的评估师,健全一批森林资源评估中介组织。同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培养和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做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技术基础。
   林改后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通过“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把林地分给农户,林子就是村民自己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如何搞好林改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就需要我们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是大力宣传,增强林农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其管护的自觉性。林改后,森林已经划给农户,林子就是村民自己的,林农经营权自主权更大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管好森林资源就是管好“钱袋子”。这样村民对自己的山林就看得更重了,对自己的山林的保护意识更加增强了,管护森林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
   二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三防”机制。森林资源容易受火灾、有害生物、乱砍滥伐等自然和人为危害,因此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林农的分散自主经营进一步加大了这种风险,而林农受各种因素限制,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使得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而引导林农成立和参加防火、防病虫害和防乱砍乱伐的协会或联防组织,才能逐步形成在政府主导下的林农自治和群防群治的“三防”机制。使村民常年自觉、自发地把它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营造互帮互助、联防共保的氛围,达到财富共同保护的目的。
   三是建议加强森林保险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保险种类、等级、赔偿标准等,降低林农经营风险,提高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要健全执法体系、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乱砍乱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才能有效地保护好森林资源。
   五是建立森林资源合理流转平台,逐步规范森林资源的流转,是现代林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由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订的有关森林资源流转管理规定,同时积极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认真开展业务工作,逐步建立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切实保障林农利益。
   六是加强森林采伐制度管理,凡是林木采伐,无论是主伐、抚育间伐、更新采伐、林分改造及其他采伐、农民自用材都要坚持凭证采伐,对农村烧材要推行“烧材许可制”制度,由村委会登记烧材数量和来源,林业站进行定期检查。严格实行林木采伐审批公示和伐区监管制度,严格申请、公示、审核和审批等程序,以达到管好森林资源的目的。
   宁德市从五个方面深化林改后林业综合配套改革:
   一、建立便民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林业发展的要求,努力强化三大服务。(1)金融服务。按照“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稳步推进,逐步规范;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加快林业融资步伐。屏南、福鼎两地在林业投融资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为全市开展金融创新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2)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切实加大种苗科技攻关力度,加快适合宁德市速生优良树种的研究、选育和推广。福安、福鼎两地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强的优势,推进现有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完善“96355”林业科技服务热线,强化科技培训,努力满足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3)产业服务。周宁、柘荣两地要切实把握林农发展林业积极性较高的特点,大力发展珍稀乡土树种培育和三尖杉等非木质性利用项目,促进林产业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针对林改后,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引导林农建立各种形式的管护组织,实施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护。寿宁县以当地农民自发成立护林防火防病虫害组织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的建设模式。探讨加大资金、政策、技术扶持的办法,建立政府引导下森林保护群防群治的“三防”机制摸索经验。强化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积极开展生态林限制性利用试点工作。屏南、霞浦结合开展森林旅游、沿海防护林林下利用等方式,积极探索生态林限制性利用模式和有效的生态林管理方式,提高生态林自我补偿能力和用好生态林管护补助资金的办法,为生态林管护和利用先行探路。
   三、建立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体系。各地积极引导林农在明晰产权、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基础上,以亲情、友情、技术、资金为纽带,采取家庭联合、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的建立。霞浦县进一步总结推广现有企业创办原料林基地的经验做法,探索通过引进大企业、大公司,与林农在依法自愿、明确双方责任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租赁、合作、联办等形式,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林业发展模式摸出经验。古田、福鼎进一步发挥林业科技人员带头投资创办林业经营实体的作用,推动科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发挥林业科技队伍作用带动林业发展摸索经验。蕉城区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发挥区位优势,为以对台林业合作为主线的外向型林业发展摸索经验。
   四、建立规范的林政资源管理体系。探索建立规范的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古田县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进森林资源流转登记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好交易平台,依法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寿宁县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更好地为林农服务、为林业生产服务的改革发展模式;探索森林经营管理新办法。屏南、古田县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为契机, 开展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与森林采伐管理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同时,屏南县在简化竹政管理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完善、提高,扩大试点面,为加快全市竹业发展探索新的路子。福安市结合林权管理机构建设,探索林权登记机构管理和登记发证工作的做法,为全市林权管理机构建设管理和登记发证工作提供经验。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针对当前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古田、福鼎认真按照省、市部署,扎实抓好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继续在人员调整组合、资金保障、设施建设、业务指导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在全市全面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提供成功的经验。
   普洱林改配套改革的新经验
   ——思茅区推行“三建立一加强”
   思茅,祖国西南边陲的瑰丽宝地,是普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普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热区、能源、矿藏等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是思茅最大的优势资源。全区拥有林地面积494.2万亩,占辖区面积的83.5%,其中,集体林地面积309万公亩,占林地面积的64.2%;森林覆盖率达70.28%,人均有森林面积26.9亩,活立木蓄积量2105m3,素有“绿海明珠”、“天然大氧吧”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思茅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业发展路子,基本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多样的林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扶管、采伐、林板林化、绿化苗木为主的林业经济多元发展格局。特别是2006年4月以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了思茅林业发展的新进程,林产业已发展成为思茅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如今,思茅这颗绿海明珠在祖国西南边陲发出的璀璨光芒更加不容小觑。
   “变管死为盘活”
   ———探索配套改革之路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只是改革征途中迈出的第一步,要真正解决林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等根本问题,巩固和扩大好主体改革的成果,必须进行综合全面的配套改革。在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思茅区始终把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组织人员就配套改革有关内容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林木林地流转、木材生产计划分配、林木林地评估和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研究制定了“三建立一加强”,即“建立林地、林木流转体系,建立木材生产计划分配体制,建立森林资源评估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建设”的配套改革思路,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建立林木、林地流转体系是实现林业经营价值,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加速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进度,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组合,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实现林业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林权所有者最大限度的获取林业效益的有效手段。思茅区通过建立林权交易、林产品交易两个交易平台,构筑林地林木流转体系,形成森林资源流转交易的平台,让林改后的森林资源在这里公开交易,合法流转,使林权所有者充分获利。一是建立完善林业服务中心,形成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区林业服务中心已于2007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中心设置办证厅、交易厅和档案资料室,下设林权登记管理、木材运输票证办理、植物检疫证办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技与法律咨询等服务窗口,为林业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系统化一站式的服务。林业服务中心将与乡镇联网,通过网络,对全区林权、林地、林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收集、发布林业产业项目招商、林地收储、林权流转交易、市场行情等信息。同时,开展森林资源评估、林权证抵押、林权登记变更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使林业服务中心成为林木、林地流转、交易的无形市场,实现森林资源变现。二是在南屏镇曼连村建立规范的木材交易市场,木材交易市场建立后,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引导个人或集体所有的林木、林地和木材及林产品进入交易市场交易,为林权所有者提供林木、林产品交易的平台。
   建立木材生产计划分配体系,让林权所有者获得木材生产计划是林农获取林业效益的真正体现。为了形成一套既能让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又能让林权所有者能公平、公正、公开的获得采伐指标,保障林权所有者和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积极性的一套分配方式,思茅区针对林改后的新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办法。木材生产计划分配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逐步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指导乡(镇)、村、组编制五年采伐森林经营方案,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遵循“计划前置审批、管理双线运行、分配两榜公示、指标确保到户”的原则,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合理分配,确保指标落实到林权所有者手中。获得采伐指标后,引导林农实行联户采伐、合作采伐、规模采伐。一是以股份制形式进行采伐,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所有的林权所有者按资源量或树种价值入股的形式进行采伐,所得的利益按林权所有者入股的资源量或树种价值的份额进行利益分配。二是林权所有者自发成立协会,按资源量或树种价值入股,进入交易中心挂牌拍卖,由中标的业主组织采伐,所得的利益按林权所有者入股的资源量或树种价值的份额进行利益分配。
   建立森林资源评估体系,对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进行评估,是保护林权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也是林改后林农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流转林地、林木的重要保障。为保障林权所有者在抵押贷款、融资和交易等过程中具有公平的信息平台,确保森林资源生产和交易的健康发展,思茅区在林改中,对建立森林资源评估体系、开展森林资源评估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决定成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评估体系。目前,正积极申报成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将按程序报批资质后,尽快组织运行。林权所有者可以申请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对所要流转、出售的林木、林地进行森林资源及产量价值的评估后,进行流转或出售,使林权所有者最大限度获得流转、出售林木林地的收益,同时维护好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野外信息采集、监测数据处理、生态建设成效评价和林业发展规划等,既能为政府全面掌握辖区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各地块的林分质量,为林业运行提供科学数据,又能为林木、林地流转评估提供资源调查数据。思茅区于2003年成立了丁级资质的森林资源监测站,主要承担伐区规划作业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小宗临时占用林地的调查设计、林业刑事案件技术鉴定等任务。为适应工作需要,思茅区将积极申请提升森林资源监测机构资质等级,配置必需的监测设备,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监测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监测质量。森林资源监测站建立后,负责对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监测,准确评估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分析消长原因,了解消长规律。同时,对区或境内的林木采伐作业设计调查,为需要流转、评估的林木、林地提供资源数据。为充分整合力量,下一步将把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和森林资源监测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运行,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监测,并通过评估,对林木林地的产量和质量进行界定,为林业运行提供科学数据。
   在积极实施推行“三建立一加强”的基础上,思茅区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改革,使林改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一是建立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使区有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村级有林业技术推广员,形成三级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建立林业协会。进一步引导村组建立“森林防火协会”、“木材生产协会”、“松脂生产协会”等农民自治的森林管理保护组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民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更好的增强林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完善林权证抵押贷款的办法。制定出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意见》、《林权证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简化贷款手续,真正做到让林权所有者能用林权证抵押贷款,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四是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林业保险体系的缺失会给林业造成巨大损失,思茅区将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借鉴国际、国内较为成熟的林业保险经验,通过试点,探索建立适合本辖区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农民抵御林业自然灾害的能力。“三建立一加强”
   ———焕发林业新活力
   据调查,思茅区现有林业企业80家,2007年其工业总产值为50952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11575万元的24.1%。但多数企业都是粗加工,税收贡献率极低,而且还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有的企业靠政府下达的伐木指标及从社会上收购的木料,仅够维持三四个月的生产。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的第二次革命”的林权改革,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对普洱市乃至思茅区林业资源的盘活、林业产业的复兴,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分山到户确权发证只解决了“分”的问题,要把“分”到老百姓手里的林木盘“活”变成钱,就必须要“合”,把千家万户以协会或股份制的方式“合”在一起,和企业合作。思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自己的配套改革方案,“三建立一加强”的配套改革思路由此出炉并实施。
   改革推动发展,思茅林业将活力焕发。随着“三建立一加强”配套改革政策在全区的全面推进实施,思茅林业发展的机制得到了有效激活,林农经营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潮已经拉开了序幕,思茅林业将迸发出新的更大的活力。
   明晰所有权,激活造管并重的营林机制,生态将得到有效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农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高涨,而且对山林资源也更加珍惜,对生态维护也更加自觉。很多农民在林改后把山林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是增值潜力很大的“成长股”,是未到期的“高息存折”。在此意识引导下,“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林农自发成立“森林防火协会”、“森林病虫害防治协会”等森林管理保护组织保护森林资源。林改后,林农看管更严格、经营更精心、采伐更慎重,乱砍林木和山林火灾将明显减少,同时,商品林搞活了,林产品供给增加了,偷砍盗伐的现象将会明显减少,公益林乃至整个生态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农民将得到更多实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山、还权、还利于民,林农成了山林真正的主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对林业将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真正把林地、林木当成了“摇钱树”。林改将思茅近300万亩集体林地划分落实到两万多户农户中,户均有林地140亩,人均有林地26.9亩。这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笔宝贵资源,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笔巨大资产。今后,将引导林农充分利用分到户的林地、林木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竹藤花卉、香料药材、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新兴林业产业及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林业经济,增加收入。同时,木材生产计划分配体系的建立,将使林权所有者能公平、公正的获得采伐指标,通过木材生产经营获得更多的收益。
   放活经营权,催生出全新的经营模式,林产业将得到大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根本要靠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市场机制充分引入林业经济,产权关系明晰后,思茅区11万林农有了长期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真正确立了林农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广大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将充分调动,将促进林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社会办林业的路子,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流向林业,从而打破过去主要由政府和集体经营林业的局面。以林权交易平台和林产品交易平台为主的林木林地流转体系以及森林资源评估体系的建立,将使思茅区的林业市场体系得到培育壮大,交易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得到规范流转。
   同时,通过配套改革,建立“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将进一步优化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全面盘活思茅丰富的林业资源,思茅丰富的林地、物种等林业生产资料的巨大潜能将得到全面释放,林业将得到大发展。
   通过林改,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盘活商品林,放活人工林,把过去的“大资源、小产业”变成“大资源、大产业、高效益”。
   思茅区委、区政府正积极引导林农实行联户经营、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并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开发集体林木林地资源,把分散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走“公司加基地加林农”的路子。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已轰轰烈烈进行的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明晰林地产权,也造成了林业资源的“分割”局面,如何让林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聚焦探讨的问题。森林的病虫害防治、预防森林火灾无法让单家独户去完成;林农分散经营与不成规模的现状,加上科技能力普遍较差,都无法使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因此,“合”成了必然的选择。思茅林业将继续走“合作”的道路,唱响“和谐”的发展之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