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新形式下高职生就业问题

浅谈新形式下高职生就业问题

日期: 2010-7-21 18:42:30 浏览: 1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各大媒体对2008年我国半数以上省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的报到,让我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工作者看到希望。同时,我们也清楚的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是泡沫,还是真正处于良好势头?国家各级领导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让我们有理由从本质上去分析新形式下的高职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 就业率问题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教育部于2008年12月1日召开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教育系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同时,教育部正在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此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显现出来。一方面,国家从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业挑战,促进大学生就业。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层次主要有三部分: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据调查,2003年,劳动力市场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人数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人数之比为0.65,本科生则为0.71,研究生为1.19;2008年三者分别为0.77、0.77和0.96,说明劳动力市场对专科、本科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在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较前几年有所好转。然而,高职生的就业,多数是在学校就业指导的教育下,让学生转变思路,明确一个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当然,这个思路确是一条通向高就业率的成功之路。但是,在多数只有几百块的工资待遇下,却要面临当今高消费的社会环境,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又有多高呢?大部分学生,在自身技术不高,学历较低,社会经验不足的前提下,能在他们预期的时间内,去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希望,实属不易。多数高职生,在找到工作后不久就跳槽,或是回避这个就业压力,直接待业,同样也为社会增加了很多失业人数,只是稍微晚了几个月。要想从本质上提高高职生就业率,不能仅看这些“可喜”的数字,还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归根到底,问题在哪?
   1.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来看,学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方向,准确定位
   高职教育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良好途径。一些高校喜欢一哄而上,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导致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猛增,造成供大于求,致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高职院校应秉承自己的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在这些上下苦功夫,做出自己真正的品牌,也能更好的吸引用人单位前来聘用本校学生。同时,可以通过各类大赛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扩大高职毕业生影响,吸引用人单位主动上门来要人。
   2.学校可采取订单或定向培养方式
   “订单式”或“定向培养”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和定向性使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为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学校来说,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这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订单培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良好方法,但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订单式教育,现在订单培养中遇到的一个大的头痛问题就是毕业生见异思迁,毁约现象严重,学校应重视这个问题,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外,一般主要指实验和实习。
   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按照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开出的题目独立动手完成。题目大多是验证前人在书本中论述的结论是否正确,虽也使用仪器设备,但与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相距甚远。实习一般是在企业工作现场进行,常常要求学生通过实习达到某些教学要求,如在各岗位、工种间轮换,以完成多方面的训练。但实际上,不少学生进了企业,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固定岗位,从事较为简单、重复的工作。这样做,企业愿意,然学校无奈,学生虽能熟悉、了解企业的一般情况和某些工作,但对教学的要求常常只能顾此失彼。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它仅有普通高校实验、实习这两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提出了实训的概念。
   何谓实训,我以为实训是在学校能控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这个定义取了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两个长处,形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为闪光的特色。
   实训突出了学校的主体性,每一个实训项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实训突出了职业技术应用性,要求学校加强投入,更新设施,积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优化以实训为主的实践教学课程,一般应达到下列目标。
   (1)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学校在安排、布置实训场所时,应避免采用实验室的框架,学生使用的装备、工具尽可能贴近职业事实。由于经济、职业形态的多样性,安排上一般可采取少批量、多元组合的方式。
   (2)强调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学校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应明显区别于实验。如电工实验,一般采用软导线连接,测量线路中的相关物理量,以验证某个定理或公式的正确性。而电工实训则不然,一般它给出的线路应有明确的功能应用性,如多层民宅的通道照明线路、抢答器的线路、机床控制箱某一部位的线路,让学生了解各类电路的实际应用。同时实训应要求学生按照电工操作规范进行导线、辅料的选择及布线。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高职学生的实训课程不能仅限于对某项技能的了解,而应该对主要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和熟练的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最好能设计、选择某些典型产品的工艺过程。对高职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智能型、数字化设备的维护、维修、测试、调整等方面,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内,教师要设计(包括采用外购专用设备)一些便于装拆、故障设置,又能及时恢复的项目,也要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际的工作。
   (4)采用模拟仿真软件,提高实训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行业的技术岗位已采用了数字化、软件化技术,如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工业控制器的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运作等等。因此采用各类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是必要的。
   同时,采用实用软件或模拟仿真系统至少有下列优点:①节约经费。一个数控机床仿真软件需1万元人民币,而一台国产的数控机床至少要10多万元。②减少占地空间。一个电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的软件只需电脑及工作台,软件中存放了大量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器件和元件,无需空间堆放。③对使用大型重装备设施的实训项目,采用软件系统或仿真运行后再使用实物系统,既能避免设施的损坏,更能有效地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④有利于学生创新和自信力的提高。一道数控加工工序可由不同的程序完成,一个电子产品的功能可由不同的线路来实现,采用仿真、模拟软件既能较快证明学生这些不同构思异曲同工之妙的可行性,同时也能补充教师本身的局限性。
   (5)构思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科技含量。高职学生的实训应区别于中职倚重动作技能的训练。如设计数控机床调试和维护的实训,我们可随意把机床置于某种状态或设置某些故障,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恢复;如电子产品的测试和剖析,我们可要求学生根据输入、输出物理量的变化,辨识系统内部的线路结构。这些创新型实训项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均衡发展。
   4.加强学生顶岗实习
   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政策中明确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与录用情况有所要求。因此,加强顶岗实习的实施,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尝试。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同时,让企业能够从学生的实习表现中,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人才。
   5.开展创新启蒙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除迫切需要在学校学到成人成才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迫切需要教会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一些技能、技巧,一些巧妙的智慧和思维方法。我们开展创新启蒙教育正合此意,一拍即合,正好可以帮助大学生做到这一点。另外,没有创业就没有就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启蒙教育,还可以及时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就业,如果没有人去创业,就不可能有就业岗位。增强学生自主就业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开辟另一条途径。
   在当今困难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有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希望在泡沫的就业率下,能够找出一条真正的繁荣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