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浅析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日期: 2010-8-10 4:22:58 浏览: 1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几百年来的陈氏太极拳学,追求的就是阴阳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苍健劲直是形的静的物理,超拔清逸则是神的动的神情。静的高举远慕是形的本体,动的万有流变是神的礼赞,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汇合。陈氏太极拳学,不仅在武术的领域里独领风骚,更将在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的领域里开辟新的天地,开创一代新风。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健身作用 内外相合
   一、前言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它是一门既能强身健体又可防暴自卫的拳术,目前在世界各地已广泛普及发展。陈式太极拳是我国文化之精华,具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是世界武林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陈式太极拳第一路拳动作比较缓慢,拳架分高、中、低,运动量可以调节,因此适宜身体较好的人来增强体质,也适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第二路(炮捶)动作比较复杂,要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这路拳速度快,爆发力强,比较适于青壮年或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二、陈式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1.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只想到一个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第一,身如钟鼎。第二,内外相合。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百会再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第三,千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
   2.松散通空
   有的老师讲松散“就像十三层塔层层叠叠”,有的老师比喻松散“像烟灰一样松散”,而陈式太极拳老架的习练秘法就是练“三道气圈”——这是直接练习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如何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个三道气圈的形象来——等练得有了基础,自然就会有感觉,到最后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弥漫圈。
   3.内外相合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内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内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三、从中医角度入手,阐述其健身作用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陈式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实践证明,练习陈式太极拳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重点从中医学角度阐述其健身作用。
   无论中医学还是太极拳,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最后都要落实在脏腑功能上。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学说是其核心部分,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各有专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且在五脏与形体外窍之间,五脏与情志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五脏之健康与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关键所在。同时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又能稳定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太极拳运动即利用动作导引、调息吐纳、神意锻炼等,对脏腑功能正常、内外关系协调来进行保健防病的。
   1.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心血运行不畅、心血亏虚都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太极拳讲以意导体、以体导气、气随意走,进而推动血液运行,也就是做到拳论中提到的“气遍周身不少滞”,另一方面,静心养气,有利于心血的濡养和心神的安宁。
   2.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流泄,三者的功能影响着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和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太极拳通过中正安舒、起落展转的动作和开合鼓荡的内气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处肌肉有规律、有节奏的收缩舒张。同时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了,肌肉骨骼的营养得到了补给,加之运动导引又可使肌肉及骨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运动系统的疾痛得以康复。 3.中医学认为肺司呼吸、朝百脉,有宣发肃降功能。肺若有病则咳,多痰、呼吸不畅,宣肃功能失调,卫外功能减弱。太极拳运动首先要求“深、长、细、匀”地自然呼吸,进而要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可以锻炼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保持肺组织的弹性,使肺活量加大。太极拳要求“腹内松净气腾然”,这祥可能加大毛孔通气量、开发卫气,有利于肺之宣肃功能和肺朝百脉的作用。
   4.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功能失调(主要是阴阳气血失调),元阴元阳受损,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主水功能失常则全身水液代射障碍。太极拳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要动作导引对肾进行了“自我按摩”,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又通过气之吐纳修练,后天之本与宗气得到充分补充,进而也对肾中之元阴、元阳进行了补给,即所谓练后天补先天的作用。
   5.在中医经络学中分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太极拳以通任督二脉为基础,要求“以气运身,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又讲“运之于身、发之于毛”。故而通过太极拳的导引吐纳,自然而然地调节了经络气血,使之运行流畅无滞。
   四、小结
   “艺术之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陈氏太极拳法,行云流水,一切都自然而然,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意”。“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意”。几百年来的陈氏太极拳学,追求的就是阴阳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苍健劲直是形的静的物理,超拔清逸则是神的动的神情。静的高举远慕是形的本体,动的万有流变是神的礼赞,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汇合。陈氏太极拳学,不仅在武术的领域里独领风骚,更将在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的领域里开辟新的天地,开创一代新风 。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对太极拳抗衰老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
   [2]褚宇帆.太极拳健身作用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1.
   [3]谢立梅,孙秀燕.太极拳的健身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1): 219-221.
   [4]黎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4): 61-62.
   [5]曾庆国.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2.
   [6]李莹.太极拳健身作用与原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1):85-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