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

日期: 2010-8-14 15:33:00 浏览: 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 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努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既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介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对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概念的界定,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最新研究认为高职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程度,即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水平等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程度,即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考虑,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高职人才培养满足个人与社会对教学活动的需要及其期望的程度。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现状
   1、高职院校师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文件要求高职院校生师比介于16:1-l8:l之间,低于或等于16:1为优秀,大于18:l为不合格。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达到办学要求,但教师增长的速度跟不上学生增长速度,且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自身修养等方面与新理念有一定的滞后。
   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所谓“双师型”教师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从教师整体结构上看,既有来自学校本身的具有系统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专职教师侧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又有来自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熟练的技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另外从教师个体上看,“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在实训教学中进行指导,授课时能结合本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以适应就业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专兼职结构、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结构、学历结构等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但却存在一个领导重视度不够的现实问题。由于部分对高职教学质量的偏见,认为规模就是质量,一味的地扩大招生规模,尽可能地减少投资,对于教师的发展也是随其自然。
   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课程体系从教育要求出发,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开发的逻辑点,偏重理论和基础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学者把其归纳为十重十不重,即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科技不重人文;重继承不重创新;重技术不重素质;重智商不重情商;重共性不重个性;重“教法”不重“学法”;重确定性内容不重不确定性内容;重记忆性内容不重分析性内容。目前各主要高职院校正在开展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努力尝试创建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等,但总的来讲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将必修课放到很重要的地位,并给其限制很多,而忽视选修课程,认为选修课可有可无,没有很好得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较多运用传统教材,尽管也提倡教材改革,尤其是实训教材改革。但事实上是将更多的教材改革流于口号,对于教材的改革不是简单套用一种新提法,就是换一种排版形式,更多的是编辑教材,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实用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其承担着保证教育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使命。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稳定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基本上质量方针明确,组织机构健全,但过程管理薄弱,以计划执行为主,欠缺随机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及时总结,管理职责不甚清晰,各部门协调衔接较差,但教学活动是诸多教学环节和要素构成的,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但同时,高职生对其学校教学管理程序、管理机构职责、校园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很不高,这是学生缺乏主体性的一种表现。
   4、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可以初步建立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硬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生产性。高职实践教学设备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而高职投资渠道不多且用途较广的现实,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实训基地硬件的设施水平。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生产性,高职学生不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或模拟的工作场景工作,对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是不利的。
   实践教学的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的一体化。目前很多学校还存在教学内容因人而设(根据现有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条件而设(根据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条件)、因理论课程而设现象。实践教学内容不充实,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实训项目不多,存在为达到“实训教学时间与理论教学时间1:1”的要求而人为地拉长实训教学时间的现象,实训效率不高。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把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派往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双师”能力培训。在教学中逐步把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合二为一,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对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聘任、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把“双师型”教师变成高职院校所有教师认同和追求的目标。
   各个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规模,办学的总体规划,在认真研究学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重点要计划好重点专业和国家试点专业、省试点专业的教师的引进,以及骨干教师和“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引进工作。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既解决数量问题,又要解决质量问题,要兼顾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2、加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完善
   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出高职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为重点,因此课程设置要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就是要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变化构建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企(行)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要求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企(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岗位能力要求精简课程内容;二是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操作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三是建立新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四是依据企(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以基本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五是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中心。建立专业课程能力培养体系;六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立实践课程能力培养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有所突破,就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目标设计,不仅要有普通教育共性目标要求,而且要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突出岗位培养目标并不否定一般人文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而是把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其中。由于课程目标瞄准某种职业,这种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要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需要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
   3、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完善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它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等特点。既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要从系统分析的观点,重视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重视人才培养的全面教学质量。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调动每个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教学质量管理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要对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教学信息、内外部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以确保教学质量。
   4、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能力发挥的转变,适应社会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多个角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
   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开展实践教学应以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为背景,努力将最新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应用现代技术来进行系统设计,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
   以能力为本位。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技术型教育,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实践教学环节及其技术点,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要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课程及其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技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