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设计专业教学的智能培养

浅谈设计专业教学的智能培养

日期: 2010-7-29 16:13:18 浏览: 1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设计专业不仅要强调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智能的培养。这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行业结构升级及地区性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必然途径。智能培养作为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无论从教学思路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积极的探寻和摸索,智能培养必将为设计专业教学带来更大的空间和挑战。
   【关键词】设计专业 智能培养 行业结构 升级 行业转型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现在正处于从传统的加工型向强调创意的创造型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拥有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强调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人才的智能培养却很少提及。其实在我国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设计行业目前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既要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要强调人才的智能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产业的发展和行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智能培养也必将成为设计专业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1 智能的内涵
   智能的内涵有过诸多的阐述。亚里士多德就曾在《形而上学》中提到过知识、技术和智慧的分类问题。他认为知识注重的是解决思想问题,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来源;技术则侧重动手操作,是劳动者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手段;在知识与技术之间,还有一种,是通过思维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头脑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智慧,这里的智慧一词和我们提的智能很接近。
   智能是与技能相对的一个概念。简单的说智能即智慧能力,技能即技术能力。要了解智能,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相关,所谓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或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而能力指的是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2]。显然,知识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能力作为改造世界的产物,它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会促成人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实现,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构成了实现这个目的的必要手段。在人类把握世界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能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训练人身体的肌肉协调来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一种是训练人智慧的意识控制,依靠某种规则或程序来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的能力。前者通过反复的演练可以形成规范的行为模式,达到自动操作的效果,甚至不需要意识控制即可完成,如“游泳、骑车”等,这种能力的工作对象是物,是工具或器械等,掌握这种能力需要学会操作某种工具或器械的技术,需要学会操作这种技术的特定动作规范,这种能力就是通常说的技能;而后者的培养则不同,它离不开人的智慧,人的思维运作,这种能力也需要反复的演练,但即使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手所操作的每一步也必须是在意识的监控之下,不可能产生自动化的效果。如:创意、设计等,这种能力的工作对象归根结底是人,是人的需求,是人的组织与管理等,而人本身是智慧的,人的需求,人的组织与管理更是智慧的,必然要求以其为对象的工作主体的能力也是智慧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随其对象化的人或人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它通过特定的规则或运作程序的训练而形成或强化,它在实现目的的智慧运作中实现。
   现实中也是如此,一个产品的外观与结构设计需要的能力,可以说完全来源于人脑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设计效果图和设计样板表现出来,视觉观察到的是效果图和样板的绘制技术的表现,而往往忽略了它们对内容呈现的依据,现实工作中,基本上没有在学习中学过的现成式样,解决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智能。
   综上所述,和技能相对,所谓智能指的是工作主体为完成某一任务,依靠某种特定的程序或规则,实现智慧地思维或意识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愈发展,就愈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人的需要,愈为不断变化提升的人的需要服务,也就愈需要工作主体的智能。这正如著名学者卡耐基所主张的,“智能服务,愈来愈成为服务社会的必须,社会发展的水平就体现为服务的智能水平”。
   2 智能培养的必要性
   现阶段加强设计专业教育的智能培养,是设计产业发展,设计行业结构的升级及其所带来的就业结构的转换的必然要求。
   2.1 智能培养是设计行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经济越发展,生活越富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层次就越高,对设计行业发展的要求也就越高,而设计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也必然会带来岗位分工和就业结构的转换。设计行业在向重创意、创造阶段转移的趋势中,必然带来对智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一,企业品牌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多智能型人才。现代企业载体特征是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源资本依赖型企业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往后,对技术知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产品和工艺中的智能成分就越高。之所以是智能而不是技能,是因为在工业化中后期,产品要迎合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满足,需要更富于个性化的创新意识,要通过精彩的创意、设计和精心的策划、包装才能实现。而技能是靠规范、重复的动作,利用手工或设备仪器操作来生产模式化的产品,来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所对应的更多是工业化中前期阶段的产品,因此随着企业品牌化进程的推进,富有个性的、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创意含量越高,就越需要智能型人才。这一点在目前的国际竞争中也得到了验证,即一方面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我国产品的档次不高,创意能力不强,没有个性,没有思想,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等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其矛盾的根源也正是产品的智能成分不高所造成的。
   第二,现代设计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智能型人才。现代设计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设计在社会上的表现都是以社会文化和个体文化为背景的,作为服务主体的人就必然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而智能运作的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发展型的需求而设计的,是更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展,人的需求就会越发展和提升,就越需要以设计和创意为特征的现代产业的发展,那么智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就会越有发展。因此说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智能型人才。
   2.2 智能培养是实现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必然途径
   第一,区别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是实现转化的前提。长期以来,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是为了画而画,在美术基础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脱离了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没有培养学生通过训练达到一定专业课所要求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师在素描等基础课上的引导,而改变学生的训练意识,才能达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
   第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是智能培养的基础。事实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设计以及创意水平的强弱。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并可以增强人对事物的情感体会。因此可以将文化课的学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3 智能培养的可操作性及思路分析
   从知识、能力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考虑。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行为是能力实现的目的和归宿。在知识理论指导下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行为,而正确行为实现的关键是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因此能力是知识向行为转化的桥梁。高职的智能教育也是依据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相应行为改变的目的,那么如何落实智能的培养就是问题的关键。
   无庸置疑,智能通过培养可以提高。智能可以通过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而提高,关键是要为智能提高找到合于规律的培养手段与载体。设计行业当中任何一种智能工作或岗位都有其内在的要求和相应独特的规定性,依据其各自的要求和规定性会形成相应的模式化的工作规则和操作程序。这种内在的独特的规定性实质上是专业知识的规定性,这种模式化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实质上是实现这个要求和规定性目的的技术载体或手段。智能的本质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按照行业规范或特定程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即在行业的规定性中综合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智能培养的根据。因此正是设计岗位特定的技术规范或操作程序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现实载体。
   因此,以设计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方向;以设计专业知识为基础和来源,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依据;以设计工作岗位的特定规则或操作程序为技术手段,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载体;以各种实训经历加以不断的刺激强化,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方式方法;以促成最终的行为改变,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的目的和归宿。这就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
   由此可见智能培养确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相信通过共同的摸索和努力,智能培养一定会为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董纯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2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S].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