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日期: 2010-6-30 9:08:00 浏览: 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已成为今天衡量高职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文章围绕就如何培养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这一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和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民办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能力: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模式
   引言
   在近10多年的时间里,高职教育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使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有可能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深化、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专业应用能力无法在求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其中计算机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处于本科与中等职业教育夹缝中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在学生求学期间培养他们专业应用能力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想法。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社会职业需求的基本要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被信息化社会锁打破,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对培养社会新型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培养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应用能力
   1、由社会来把关教学质量
   精英教育模式已经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没落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学生在达到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质量标准并毕业之后,已经很难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实行的是大众化教育策略,教学质量标准由社会来定,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已经成了判别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学质量标准有教育部门和学校来决定,学生只需要按照他们制定的计划、标准,在学校里完成规定学业就能毕业得到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社会将一直为他们把教学质量关。
   2、由实用来充实教学内容
   从现在的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来看,计算机专业理论性课程比例较高,编程语言比如c#,PB等课程,理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有些学生为了考出好的成绩拿奖学金,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理论上。在由社会来决定教学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学校要适当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性课程学时。
   在增加实践性课程学时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按照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是由老师来确定的,某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是由本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来制定的,这样往往脱离实际,不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就必须要和用人单位用密切的联系,时时了解公司的需求。
   3、由实践来营造学习氛围
   上机练习是为了应用理论知识,课程设计是对上机练习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充,是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中。通过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全面整体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觉在一门课程结束之后的下一个学期,再安排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比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效果要好。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对该课程已经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某一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在课程设计的同时温故知新,不仅能够为了某一个目的开发设计一个系统,而且还能更好的选择最佳方案。
   学科竞赛则是另外一种实践方式,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挖掘学生潜能、肯定学生成绩以及拓广学生的见识。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在多次省市级的大学生多媒体竞赛获得优异的成绩。
   让企业家来为学生“上课”,这样做比所谓的创业讲座更加有效果,更加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4、由项目来增加实战经验
   企业实际的项目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是实现预就业的唯一途径。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理论知识,在上机练习、课程设计中做验证性试验,如果就这样停止不前,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培养和挖掘,与社会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是弥补这一差距的最佳途径。绍兴托普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为了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为学院教务处、计算机系使用RUBY开发工具开发了几个小型应用软件。对学生而言,可以检验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内容,对科研有一定了解,对项目开发也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甚至还可以从项目中得到物质资助解决生活费用,最为重要的是,学生提高了实战能力。
   5、由企业来提高专业技能
   毕业年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到企事业单位接受基本技能训练,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在公司实习期间,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在公司企业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切入公司真实的课题或项目。在项目组长的领导下,收集专业材料、阅读专业文献,编写相关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参与子模块的设计和编码工作,测试代码,安装调试,到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等。这些在学校很难学到而公司又十分重视的技能,在一年的实习过程中获得并加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还有一种联合培养模式,就是引进公司专业人才走进大学讲台。绍兴托普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就聘请了多位在本市著名软件公司任职的技术专家,对课程的设计,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讲解,为未来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提出他们的真知灼见。
   总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全方位进行培养,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研究中床戏,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适合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新路子,把握住社会发展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