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对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恩考

试论对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恩考

日期: 2010-6-24 2:33:19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市场 就业渠道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策略,占领就业主渠道,开辟就业新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连年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加上“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使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教育部提出毕业生就业难在高职,重点也是高职。因此,客观地分析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影响因素
   1.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据统计,2003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12.280, 338. 413和495万,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直接造成了就业压力的加大。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2003年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908所,占当时普通高校的58.5%, 2006年达到了1 065所,占普通高校的59.36%。高职在校生2003年就达到479万,约占高校在校生的52.3%。相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国民经济的有序增长所拉动的就业增长同样是有序和相对稳定的,这就必然造成了社会就业岗位的供给与就业人口的增加之间的供求矛盾。在这个矛盾中,高职毕业生将是承担供求矛盾所产生压力的主要群体之一。
   2.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学校高职专业开设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是所设专业缺乏规划,注重于模仿、抄袭:二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中专升格而来,社会影响小,学科建设较为薄弱,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一些高职专业办成了本科压缩版,失去了高职应有的优势和特点,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不突出。
   (2)从社会角度看高职毕业生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相当多的单位对高职教育知之甚少,因而在招聘时不敢贸然为高职生亮出“通行证”。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仍抱着“学历越高越好”的心态,对专科学历的高职生“不屑一顾”,出现高职文凭“软学历”的现象。
   (3)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跟不上就业市场的变化。毕业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求名气的心态十分普遍。我国当前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所以高职毕业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必须拿到双证或多证。
   二、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高职毕业生就业策略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专业设置
   高职专业的设置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定,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要让市场说了算,坚持办学以市场为导向,使专业完全按市场所需灵活设置。学校设置新的高职专业应该有长远规划,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要适应本地区或现阶段的市场要求,为地方经济服务。
   2.准确定位,适应社会需求
   (1)专业定位:高职专业办学时间短,相对缺少办学经验,尤其要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审视和定位就业工作的功能充分利用就业工作中的市场反馈,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提高高职生的市场适应性与核心竞争力。
   (2)人才培养定位:高职专业应当确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生产一线的操作工或技术工人。
   (3)就业渠道定位:确立以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为就业主渠道的营销战略。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都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渠道,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这些企业容纳了社会上多数的就业人员,所以高职毕业生必须首先占领这块就业主阵地。
   3.以质取胜,打造高职专业品牌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尝试,摸索出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好路子,设立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把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环节,以适应就业制度改革中职业“持证上岗”的需要,帮助学生拿到就业市场的准入证。要不断调整师资结构,引进和聘用高职专业教师,加大原有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加强高职生实习实训教育,必须校企联合办学,聘请企业有关专家讲课、搞专题讲座等.为用人单位定单培养,联手推动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现代化企业,参加企业的生产劳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4.全程指导,完善就业指导机制
     (1)加大就业指导师的培训力度,并把就业工作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在各年级都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2)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有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到艰苦岗位工作的思想准备,培养“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意识,还要树立长期从事“蓝领”、“灰领”事业的思想准备。
     (3)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素质。针对当前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攀高求稳、盲目从众、攀比嫉妒、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理素质训练。让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始终保持积枉健康的心态,树立自信心,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克励他们勇于承担风险,靠竞争就业,靠本事上岗。
   三、选好市场切入点,全面开发就业市场新渠道
   1.全员参与,抢占就业市场
   实行教师全员参与就业推荐工作,完善奖励机制,利月一切资源开发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主动出击,直接面对招外就业市场,多去人才市场、相关企业单位上门自我推销。学校和院系要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要组织力量走出去,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态势,巩固原有的就业市场,开辟新的就引渠道。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加大高职专业和毕业生宣传力度鼓励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
   2.积极寻找非传统就业渠道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分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序不断提高,新的职业种类迅速增加,跨入新世纪后,就业市场呈多元分布,所以要下大力气指ET,高职毕业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变消极等待为个体直扫面向就业容量极为广阔的校外市场,变签约就业为灵活弹艇就业。鼓励学生勇于涉足非对口职业和新行业,激励毕业生到外省、外地市就业,积极探寻多种就业渠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