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教材突出问题分析与思考

高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教材突出问题分析与思考

日期: 2010-7-16 0:06:45 浏览: 1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文章从知识要点的阐述、知识结构的安排及知识内容解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简要阐述了教材要凸显的三个特点。
   关键词:职业;课程教材;问题;经济
   一、 问题分析与探讨
   目前,开设《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的职业学校,大多使用的是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修订版),程树礼、张可君主编。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教材存在三个值得商榷的突出问题,并且希望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相关知识要点阐述不够完善
   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关于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阐述。原文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从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阐述来看,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而商品交换又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那么商品的价值量只是起到媒介的作用,商品交换是以不同商品中共同的东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进行等价交换的。是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完全能够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再退一步说,单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完全能够决定商品的价值呢?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笔者对教材中的观点不敢苟同。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手上有两套相同档次的住房,当时一套以50万的价格马上卖出去了,还有一套两年后以100万的价格卖出去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例子是个假设,但在现实社会里确实存在的。两套住房,付出相同劳动,在卖出的价格上却相差一倍。考虑导致现象发生的种种因素,究其原因应该是资本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资本也决定着商品的价格。也许会有人认为,付出相同劳动的两套住房,卖出不同价格,可用教材后面讲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来解释,即商品的价格受到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不敢苟同,再举例说明,甲经过一天的劳动抓到一只野兔,然后到市场卖了20元,乙在树林旁边散步,捡到一只因撞在树桩上撞晕了的野兔,拿到市场上也卖了20元,甲付出了一天的劳动得到20元,乙却没有付出任何劳动也得到20元,这岂能单纯的说劳动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还比如,有人经过辛苦一天的劳动,赚取了100元的劳动报酬,但有人却凭借技术或者说自己的知识、能力一个小时得到了100元的报酬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这又该做何解释?总之,决定商品的价格除了必要劳动时间外,还有资本、技术等等诸多因素。
   (二)相关知识结构安排不够合理
   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关于对商品知识的介绍。先是介绍了商品经济存在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类型,而后才介绍商品的定义、两个因素、商品的类型等问题。教材一开头用小字就提到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原文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从概念来看,商品经济这种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共同表现。换句话说,必须要在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概念本身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商品经济,而要清楚地理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最终归结于对商品概念本身的理解。
   如果单从想通过对商品经济知识的介绍来引出商品的概念这一层意思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从想通过对商品经济知识的介绍来引出商品的概念的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把对商品这个小概念还没有清楚理解的学生,突然带到商品经济这个大概念面前,他们就像掉进万丈深渊,云里雾里,不能理解。作为《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的第一堂课,知识要点的结构、教师的讲授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之相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在介绍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时,是在先提出市场的概念、市场的类型的基础上,再提出市场经济概念,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总之,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方面考虑,先提出小的概念,再提出大的概念,比先提出大的概念,再提出小的概念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相关知识内容解释不够清楚
   教材在第二章第二节关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尤其在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三个特点方面。即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方面,单纯从我国采取的相关措施来进行说明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而没有介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可比性,论证无力,说明不够。
   教材在第三章第二节关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介绍,介绍了企业的成本和企业的利润。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这里的“企业的成本”与“企业的利润”指的是企业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因为计算企业的成本除会计成本之外还有经济成本,当然,会计利润之外还用经济利润,企业有经济利润一定有会计利润,有会计利润不一定有经济利润,而会计成本也只是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从这方面来看,引入经济成本计算企业经济效益应该更准确。况且,在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今天,职业学校的学生了解经济成本对以后创业来说也会更实用。
   二、问题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教材存在的现状,笔者认为教材至少要凸显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材在内容上要凸显与时俱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尤其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后,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进行了总结,体现了很多最新精神和最新成果,在教材内容上要力求体现。
   (二)教材在结构上要凸显合理安排
   教材主要提供给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这些学生起点不高,具有知识缺乏系统性、理解能力不强等特点,这要求在介绍知识点时力求知识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要做到从简单到复杂,由低往高不断深入。
   (三)教材在阐述上要凸显分析方法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方面,所以教材不能为单纯阐述理论而存在,要把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实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材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经济理论,凸显科学的分析方法,指导学生的经济行为,这才是教材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程树礼,张可君主编: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修订版)[M],2005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2]:王福重主编:人人都爱经济学[M],2008年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3]:唐华山,刘维奇,袁辉主编:经济学大师如是说[M],2009年1月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