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策略
摘要:中专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受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的影响。目前,中专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采用何种教育模式,值得探讨研究。本文通过对其原因及各方面的分析提出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对策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必要认真了解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把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原有的工作方法,以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认识和创新中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目前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近几年来持续的大学扩招引发了普高扩招,再加上现实社会中对人才使用普遍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现象,因此中专学校生源竞争激烈,造成了中专学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的状况。中专生在学校里,要独立地面对生活,自主地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社会现实与他们的想法差距很大,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大部分学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思想认识积极,有较为强烈的爱国热情,能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能积极参与,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在活动中的体现。传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仍有较大的优势,对一些错误观点如“助人为乐,已经过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适应社会发展”能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从这些方面能说明我们传统道德教育仍然是成功、有效的。
(二)少部分学生心态很不稳定,思想道德意识发生滑波,缺乏理想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个别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顶撞甚至辱骂老师;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低下,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怪异,是非不明,美丑不分;少数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一致,情绪易激动,集体观念不强,人际关系淡漠,没有远大理想,精神不振;网络影响令人担忧,网吧对学生吸引力大,许多学生逃课上网,迷恋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
德育工作在许多学校里依旧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想教育工作简单化,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腐朽的文化生活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1)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2)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3)青少年活动阵地缺乏;(4)贫富差距拉大。
(二)家庭原因。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主要问题有:(1)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2)部分家长不能身体力,起不到榜样的作用; (3)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甚至认为道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4)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娇惯和放纵,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自私。
(三)学校原因。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但是现实的教育中,德育工作还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型”教育,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校定标准,学生对照标准的模式进行,学生缺乏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自律意识。学校德育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缺少创业和法制教育等。
三、教育策略与建议。
(一)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
1、根据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面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果仅仅是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核心,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群体;形成一个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正确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
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建立健全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班主任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家庭情况,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早纠正学生偏差的行为,及时采取对应的教育措施。
2、根据中专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选定了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操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根据中专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走进职业学校来学习的,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选择,而这种选择,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只是被动和无奈,因而他们比普高的学生更具有失落感,更具自卑心理,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是成立心理咨询点,选择有事业心、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的教育系毕业的专业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协助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性别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根据中专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身体已长大成人,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追求实现自我,彰显个性,无时无刻不洋溢青春的风光。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的成熟、思想的成熟还很不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引导。由于年龄关系,他们喜好活动,因而,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和风细雨式的渗透,远比暴风骤雨式的灌输来的好。因此,根据他们年龄的这一特征,一是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中得到教育。二是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三是利用校会和专题讲座进行专题教育,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六是鼓励学生创办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灵的闪光点,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和隐形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德育的渐进性、反复性和隐形性,有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三)加强创业教育和法律教育,提高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成为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应在学生就学期间加强对学生进行敬业、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提高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择业的技巧,增强就为业的竞争力。同时,通过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教育学生要做事,首先要会做人,做一个好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加强自我保护以及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和改进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从事青少年思想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3、邝熠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现状探索》西安教研 2007,(1)
中专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