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日期: 2010-12-11 12:43:4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容摘要】随着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加大。本文从审计风险的理论出发,论述了审计风险的涵义、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审计风险的主客观形成原因等内容。审计风险依据审计政策、审计技术、审计手段、审计技术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因素引发原因不同,有政策和准则的宏观方面,也有人员、技术的微观方面,规避审计风险可分别从这些方面入手。本文从审计手段、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素质等微观方面入手,结合实践审计风险产生原因,提出若干减少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 风险模型 会计报表 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等方面作一浅析。
   一、社会审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 审计风险跟接受审计委托是同时存在的。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组成。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设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 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而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纠正的可能性。这两种风险是跟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密切相关而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对此无能为力, 只要接受了被审计单位的委托, 你就始终面临这两种风险。所谓检查风险是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是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将其降低至最低限度的。所以, 我们应将社会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放在检查风险上。要想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就必须结合目前审计风险的现状, 以便对症下药。有关审计风险的现状, 我们可以结合社会审计的大环境, 从注册会计师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出发进行具体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分析。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 部分注册会计师对待审计风险的态度不端正, 或多或少地存在侥幸心理;有的是职业经验欠丰富, 执业判断力不强; 有的是在具体工作中不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规定, 明明知道审计项目存在审计风险, 还疏忽大意; 有的受利益驱动, 甚至主动串通客户舞弊; 再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 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跟不上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显得不健全、不完善; 行业协会管理不力, 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严, 使得注册会计师容易产生低成本高收益、敢于冒险的心理;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舞弊手段层出不穷及有意识的舞弊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社会审计风险的危害
   审计风险一旦发生, 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广大投资者。他们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如果他们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误导下, 作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其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投资者一旦受损, 不利于被投资单位的信息立即就会被广泛传播, 被审计单位随之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企业的某些重大的经济信息也就必然要求被披露, 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 尤其是上市公司, 其股票价格必然会发生剧烈的震荡; 当然,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形象和声誉也会首当其冲地受到质疑, 严重者还会招惹官司; 另外, 情况如果比较严重, 波及面比较广的话, 对社会稳定和投资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可避免的。
   三、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
   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一般情况下,除老客户外,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并不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状况又恰恰是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能否得出客观、真实审计结论,发表客观、真实审计意见的基础。在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要客户上门并满足给钱这个条件,审计机构就把风险抛之脑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订下约定书。结果有的在接触对方的审计资料后,才发现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赶进度,不按规章的要求进行审计,有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和原始凭证虽根本没有可信度,但为了提供审计报告而凭经验和逻辑进行推理。这样的审计报告通常会存在审计风险。因此,可以说签订约定书环节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源头。
   2.审计抽样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审计抽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所涉及的财务收支都查实,而每一经济事项在财务会计上的反映真实与否,又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这就有一个“公允”的问题。就是说,注册会计师要回答的仅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而不是保证其绝对真实。虽然公允的要求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风险,但要达到公允的程度也并不容易,误差必须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抽样要有可靠性,组成适量、有效的样本,以尽可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反映程度。否则,样本总体反映的情况差异超出可容忍的范围,就会使注册会计师对抽样结果产生信赖过度和误导错误,审计的公允性就会丧失,审计信息就有可能产生重大误导作用,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
   审计证据是形成和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错误、失真的审计证据必然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不全面、不充足的审计证据必然会得出片面、不可靠的审计结论。
   4.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具体依据。按照审计程序和正常逻辑思维,审计报告是依据审计约定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审计抽样、取证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审计风险应存在于审计报告以前各环节。事实上,撰写审计报告本身不但存在风险,而且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因为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审计报告中忽视风险的客观性,把查证结果的真实性进行绝对化肯定,并且忽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旦有误,就可能产生风险。如果审计报告对审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表述不清,也有可能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形成风险。此外,审计报告对有关关联问题、或有事项等的表述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的表述是否准确、得当,也有可能产生风险。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 
   社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造就一批同CPA审计工作相适应,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具体措施是:1提高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事务所应定期举行政策法规特别是新税制、新财会制度以及新近出台的经济法规的讨论,制定事务所人员遵循的道德标准和考核、奖惩的办法,以规范和约束CPA的行为。2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再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和研讨。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规范进行岗位培训。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
   实行质量否决权,即CPA项目查证签名负责制和主任审计师把关否决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意识,从质量和风险的各因素入手,采取多种,对审计工作质量层层控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2实行专业分组化。审计风险的出现,很多原因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了解委托单位和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实行专业分组化。同时有一些大项目如资产评估等综合项目实行审计队伍专业综合化,即兼顾、技术、等专业人员综合使用,这样有利遏制风险的产生。3建立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3、审计作业的质量控制 
   重点抓好以下环节的控制点:1事前正确处理好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概念及证据收集的关系,根据其三者存在的特定关系和重要性原则,正确运用审计风险模型[4],影响因素,准确有效地估计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估计检查风险,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确定审计方法以及证据收集成本的高低,编制实施计划。2事中阶段控制主要是审查计划安排是否与委托单位要求相符,包括审计的、范围、完成的时间以及人员分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计划,以增强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效果性。检查审计方法是否得当,审计依据是否正确,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恰当;检查资料整理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同时编制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且审计报告必须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充分听取委托单位及当事人的意见;报告应有专人负责审定。
   4、保持对审计环境的敏感性
   了解客户及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各方面情况是发现风险避免法律诉讼的重要工作。在实施实际审计前,应了解下列环境事项并保持敏感性:1对整个特别是本地区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趋势深入了解;2现有的政策、法规对客户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3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内部变动及外部流动;4客户内控制度健全情况,采取何种核算体系;5已制定的审计专业标准及其适用状况如何;6已掌握的审计知识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5、.防范违约风险违约
   风险防范是风险防范全过程的首要环节,它的控制质量直接影响到以后各阶段的风险控制质量。因此,CPA面临的是审慎选择客户及其业务,即对客户品质的选择和客户业务的选择。1CPA要采取措施了解客户的情况,包括是否存在法律诉讼案件,是否存在特别企图;客户对其职工、行业主管、、财税、工商等部门是否有不正直行为,以免陷入客户设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户已有诉讼的牵连;对经营的集权程度,下年度企业组织结构的预期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与CPA业务关系的亲疏情况;企业外部债务的多少等,企业有争议的的多少。CPA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特别注意,以免成为面临破产客户的替罪羊而涉及法律责任。2严格签定业务约定书,这是CPA避免法律诉讼风险的关键一环。业务书应当列明服务事项、目的范围、应负责任的程度、报告形式及其他要求和条件,同时表达要清楚、严谨。
   6、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CPA即使有内部机制的约束,并严格执行审计标准,恪尽职守,但其审计行为很难绝对避免出现风险和引起法律诉讼。因此,通过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责任保险,尽管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诉讼,但一旦出现风险,诉讼失败,就可以及时地补偿并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当期的重大损失。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CPA事业要取得发展权,事务所要争得生存权,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审计风险,认真及时地加以防范。
   7、强化风险意识教育
   增强审计风险防范能力。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持续不断地加强审计风险教育,改变传统审计教育的弊端,增强审计人员风险责任感,提高识别能力,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作到自觉预防审计风险和正确加以处理。
   8、开展审计理论研究.
   设等健全完善审计准则体系。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且审计实践中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求不断升华审计理论研究。不断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审计准则体系,使得审计人员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减少由审计人员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3.建立审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强化责任。对审计小组、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给予全面考核;如设立审计项目计划完成率、违纪金额检出率、审计工作底稿合格率、审计建议采纳率、复议差错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还要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
   9、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具有良好素质的审计人员,能够较好的完成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审计人员道德品质的控制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控制。如录用的审计人员在业务上必须达到起码的要求.包括较高的学历和较吩咐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职的审计人员应不断进行职业轮训,加速知识更新,定期进行知识与业务比赛.鼓励快出人才,同时还应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业务考评,建立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务、提升工资的主要依据。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受托经济关系逐步建立起来,从而使审计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防范审计风险已日益引起审计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学英: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
   [2]李春芳: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年02 期,
   [3]杨凤鸣,刘文华.企业并购风险及其控制[J].商业时代,2005.3.
   [4]朱宝宪,朱朝华.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03.
   [5]许子枋.企业审计风险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6]王咏梅.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7]雷敏.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审计风险分析[J].审计月刊,2005.11.
   [8]许子枯.企业并购风险研究[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