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读书随笔征文 读《徐本禹事迹报告》有感

读书随笔征文 读《徐本禹事迹报告》有感

日期: 2010-12-6 18:53:4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邱爱华

“我愿做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徐本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铸就了2004年中国光芒四射的“感恩精神”。
   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这位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于2003年毫不犹豫地放弃读研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他从繁华都市走到大山深处,在贵州贫穷的山区小学,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他的行为感动了亿万人民,他被评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读了徐本禹的事迹报告,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从徐本禹身上看到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我被他的感恩精神所感动,被他的爱心所感动,被他顽强的意志所感动,被他作为一名教师对孩子的爱所感动。徐本禹不仅把爱给予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还将爱心和恩情无限复制,放大,扩散以至无穷,达到了一种无比深沉的博爱境界。正是这种博爱,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他又是一个具有顽强意志的人,能够忍受孤独,不畏艰辛。也许一个人的爱心力量是不够的,但他点亮了爱的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更刺痛了我们的心,我相信在他的感召下将有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加入到爱的奉献的行列!
   徐本禹的感恩精神和爱心感动着我。他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徐本禹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在上学期间他得到过学校的资助,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大学一年级时,有位学生的家长看他穿的太单薄,就把儿子的一件衣服给了他。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他深深地记在了心里,被别人的帮助温暖着的徐本禹,曾立志帮助和自己一样贫困的孩子,以此回报别人的关心。他用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微薄工资和奖学金,在大学4年里悄悄资助着5个比自己更困难的孩子!在2001年,当时徐本禹读大三,他很偶然地在《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 读完《中国少年报》上的文章,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帮这些山洞里的孩子。徐本禹在学校里就开始为岩洞小学募捐,号召大家和他一起利用暑假时间到贵州支教。今天看到徐本禹的事迹,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想起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也得到过老师的帮助,我常常在心里感激着那位老师,可我并没有把这种感恩付著于行动。我由此想到了许多和徐本禹一样充满爱心的人:象印度的特里莎修女,她一生扶危济困,将爱心和慰藉带给被舍弃在街头的穷人和病人,她为此理想贡献了一生;为了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加拿大六岁的男孩儿瑞恩立志为非洲孩子捐一口井,在他的感召下许许多多的人加入到募捐的行列,2001年成立了名为“瑞恩的井”的募捐组织。正是有了他们这此些有爱心的人,我们的世界才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暖。我是祖国培养出的一名大学生,我应当象他们那样,感恩于他人,感恩于社会,发奋工作,回报社会!
   徐本禹的坚忍不拔、顽强意志感动着我。条件越差,生活越苦,他的意志就越发坚定。徐本禹所在的支教小学没有水不没有电,他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由于背阳,很阴暗,很少见到阳光,晚上蚊子叮咬。就这么小的地方成了他学习的乐园,在一张比较大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有专业书、文学书、英语书、数学书等,桌子上放不下就放在床上,原本狭小的房间变的更加狭小。为了能够把义务支教的两年时间补回来,他不停地自学研究生的课程,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三年的研究生课程。这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和心血。可他没有放弃,没有退缩。和他一起来支教的七名大学生先后离开了他,他们离开前曾劝他,如果实在待不下就离开那儿,可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和期盼,他没有放弃改变这贫困山区的决心,为了这个小山村他会义无返顾地走到了底。我们更多地经常地沉浸在“繁荣”的欣慰与快慰里,往往忽视了还有另样的地区、另样的生活、另样的同胞。触目惊心的贫困令我们扼腕叹息,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能为之做些什么?徐本禹做到了,他用他的行动实践了他的梦想。他不畏艰辛,以顽强的意力奉献着他的爱心。
   徐本禹作为一名教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动着我。贵州贫困山区小学办学条件非常差,徐本禹支教的小学,没有水没有电,学生的基础也比较差,但是山区孩子的期盼和祝福化作一种力量,激励着他。他在这里一周要上六天课,一天上课的时间达到了8个小时。他负责五年级一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任何东西,学生写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几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全班40名学生中没几个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全班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焦裕禄和孔繁森。作为教师的徐本禹心中有一种钻心的痛,他不知道这些孩子应该从什么地方教起。这里的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有时讲了10遍20遍的东西,学生还是听不懂。他曾经为此困惑过,可最后他还是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他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我也是一名教师,我教学的环境比他不知要好多少倍,可我心中时常心存抱怨。我从事的是职业教育,学生基础比较差,相当一批学生不爱学习很贪玩,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怒其不争。有时我就想如果我教的是一批好学生,是不是我的付出、我的成绩就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呢?比比徐本禹,我感到惭愧,我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都不够!徐本禹是那么爱着他的学生,被他的学生感动着,被他的学生激励着,为贫困山区的教育忘我的奉献着。是的,我的学生是基础差了点,可他们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是他们曾教会了我普通话;雨天在去餐厅打饭的路上,几个学生争着跑来帮我打伞;教师运动会上那么多学生在我加油,他们以各种方式在爱着我。是的,教会他们一技之长,我会付出比别人更辛苦的努力。我应当象徐本禹那样,教他们十遍、二十遍,做到诲人不倦,我会以百倍的耐心与爱心来教我的学生,直到他们有了进步,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徐本禹以他的力量在改变在贫困山区的教育,感谢他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会以他为榜样,为振兴职业教育,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奉献自己的一切!
   贵州大石小学的学生是幸运的,生命中曾经存在这样一个有着高度奉献精神的好老师。然而,在这么大的一个中国,需要帮助的学校,极度渴求知识的学生,何止大石小学一个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需要的更是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被徐本禹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更需要行动起来加入到奉献的行列,一起来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教育。
   我们都被徐本禹的感恩和爱心所感动,爱心是需要传递的,社会上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家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