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现状调研与分析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现状调研与分析

日期: 2010-5-31 18:48:31 浏览: 1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从业人员现状的调查,提出目前中医预防保健从业人员存在队伍偏小、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受教育途径较少、提供服务技术方法不多、服务手段偏少等问题,应加强预防保健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预防保健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保健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是保证预防保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而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为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现状开展全面调查,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针对各级各类相关卫生管理、医疗服务、疾病控制、预防保健、社区服务等机构和人群,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研。
   1.1 调查对象
   1.1.1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 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省级、市级、区级单位卫生行政管理人员246人。
   1.1.2 社区和农村人群 以浙江省为代表,选择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人群8 000人进行调查。
   1.1.3 预防保健从业人员 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预防保健从业人员900人。
   1.2 调查方法 运用访谈法(个人深入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德比克法、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等,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现场调查、专家论证等,采用实地调研和咨询一线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3 数据处理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管理,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表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2 结果
   2.1 从业人员的自我评价 调查问卷选项一般采用分类的形式,个别直接采用填写的形式。根据调查目的分别设计了单选、多选和填写的答案方式。程度性问题一般采用五级制和三级制。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预防保健从业人员,共计900人,回收问卷877份,基本应答率保持在95%以上。
   总体上看,从业人员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20~50岁为主,执业医师的比例超过了50%,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占半数以上(52.5%),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仅14.25%),由护理等其他专业转为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超过40%,人员队伍层次偏低、人员结构不太合理。
   由表2可知,从业人员认为有继续学习必要的高达93.23%,对收入的满意度仅为18.32%,有78.93%的从业人员认为有职业价值感,对行业发展前景有信心的达75.95%。说明从业人员虽然对收入的满意度不高,但继续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很高,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感,而且对行业发展的前景也充满信心。表2 预防保健从业人员的自我评价表3 各类预防保健从业人员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来源表4 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由表3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中医医院的从业人员预防保健服务知识和技能来源于中医院校的比例低于西医院校,单位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比例较高。说明中医院校尚未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培养,预防保健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未得到医学院校的足够重视。
   通过被调查机构从业人员近三年参加外出进修、学术会议、培训班和非学历教育的比例与平均次数来评价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结果详见表4。由表4可见,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以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为主,中医医院接受到学术会议学习教育的比例最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培训班学习教育的比例最高。
   2.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预防保健人员队伍的评价 在构建我国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担负着政策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业务开展的组织管理等关键工作。我们的调查对象为浙江、上海、广东三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共计246人,其中卫生行政部门145人,预防保健业务机构管理人员101人。详见表5~8。
   模偏小的比例为89.43%;认为人员队伍学历偏低的比例为60.25%。认为人员队伍医技护比例不合理的为55.96%,认为人员受教育途径偏少的比例为79.99%。说明行政管理人员对于人员队伍的规模、人员队伍层次、人员队伍结构、人员接受教育的途径均不太满意。
   2.3服务人群对预防保健服务的评价 社区(农村)人群的调查问卷选项统一采用分类的形式,根据调查目的分别设计了单选、多选和排序的答案方式。调查共发放8 000份,共回收问卷7 247份,各项目填写的完整程度不一,除个别项目外,基本上应答率保持在90%以上。
   2.3.1 人群对中医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能力的评价 人群对中医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能力评价的结果详见表9。表5 行政管理人员对预防保健人员队伍规模的评价表6 行政管理人员对预防保健人员学历层次的评价表7 行政管理人员对预防保健人员医护技结构的评价表8 行政管理人员对预防保健人员受教育途径的评价表9 人群对中医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能力的评价由表9可知,人群认为中医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超过了80%,认为不能的不到4%,足见人们对中医在预防保健服务中作用的认可,也体现了中医在中国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立中的重要性。
   2.3.2 人群对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满意程度 人群对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评价结果详见表10。
   由表10可以看出,人群对现有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度仅为54.32%,不满意的超过了10%,说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尚有许多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调查显示,人群期望现有预防保健机构有待于提高的方面:第一位的是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占47.67%;第二位的是服务机构的设置,占35.83%。结果提示我们,通过提高预防保健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满足人群的期望。
   2.4 人才培养机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全国23所中医院校,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开设有中医预防保健相关的专业,是否有专业计划,现有的中医预防保健相关课程等。
   所有23所院校都或多或少开设有中医预防保健的相关课程,开设《中医养生学》的有23家,占100%;开设《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的均为16家,占69.57%;开设《康复医学》的有15家,占65.22%;开设《健康管理学》的有3家,占13.04%;开设《卫生保健学》和《情志学》的均为1家,占4.35%。其他开设的课程还包括《心理学》、《医学统计学》、《健康推广教育》、《医学营养管理》、《食品科学》、《临床营养学》等。表10 人群对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评价在23所中医院校中,仅一所开设了相关的专业,专业名称为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目前已有毕业生99人,就业情况很好。其他有2所中医院校有开设中医预防保健专业的计划。
   3 分析与讨论
   3.1 从业人员的队伍偏小,结构不合理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从业人员队伍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医技护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本次调查显示: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人员队伍规模偏小的比例为89.43%;认为人员队伍医技护比例不合理的为55.96%,说明行政管理人员对于人员队伍的规模、人员队伍结构均不太满意,需要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可以通过吸引优秀中医药专业人才进入预防保健队伍,加强各类培训项目,优化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知识结构, 提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培育一支高水平专业化梯队合理的预防保健队伍[1]。
   3.2 从业人员的学历偏低,受教育途径较少 本次调查显示:预防保健服务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占半数以上(52.5%),由护理等其他专业转为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超过40%,人员队伍层次偏低、人员结构不太合理。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人员队伍学历偏低的比例为60.25%,认为人员受教育途径偏少的比例为79.99%。被调查的23所中医院校中,仅1所开设了预防保健相关的专业,2所院校有开设中医预防保健专业的计划。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较多来源于单位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
   因此,应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优势,同时加强规范化的院校教育培养,加强院校教学和开展继续教育,强化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3.3 从业人员掌握的技术方法不多,服务手段偏少 目前,人群普遍能接受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推拿、针灸、理疗、穴位敷贴、膏方、气功、药膳(茶)等[2]。人们对这些方法均有不同程度地了解和体验,并普遍认为对健康有帮助,但是,现有的运用于预防保健的干预手段和方法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来说,仍然显得单调而缺乏。
   调查显示,人群对现有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度不高,期望改善的具体内容,占第一位的是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提示我们,有待通过对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的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满足人们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预防保健专业人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扩大专业人员的规模,加强预防保健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完善预防保健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才能有效促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服务状况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思成.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预防保健体系构建思路及公共卫生政策措施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51-853.
   2 曹启峰,季聪华,翁艳艳,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现状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607-6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