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夜班护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夜班护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日期: 2010-7-26 18:39:47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在护理工作中,值夜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每一个临床护士无法逃避的。夜班成为许多护士工作中的身心应激源,由于长时间的睡眠剥夺而形成一种慢性刺激性应激,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和生理改变,进而影响机体机能及工作效能[1]。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夜班护士的健康水平,我们对我县168名值夜班护士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1 调查对象 我县4所医院的168名值夜班的护士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最小年龄18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9岁。学历:中专98人,大专72人,本科8人。
   2 调查方法 调查表自行设计,以问卷和直接交谈相结合完成
   3 结果
   168名夜班护士中,47%的夜班护士有心理健康障碍,而近32.58%的夜班护士患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Rout[2]的研究发现,夜班护士疲劳综合症的患病率为1.1%,是普通人群的5倍。睡眠与人的健康和疲劳状况密切相关[3]。
   4 分析
   4.1夜班打乱人的生理生活节奏,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造成消化酶的分泌规律遭到破坏,降低了消化功能;夜班还会破坏激素分泌的自然规律,造成内分泌紊乱。夜班频繁轮转,使身体感觉很疲惫。
   4.2夜班护士往往单独值夜班,承受的责任太大,并且所有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产生的紧张感,无助感尤为强烈。夜班护士比白班工作需付出更多的精力、体力,承受更大的身心压力,但奖金报酬却无明显差异。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使值夜班的护士长期处在一种高压状态。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4]。
   4.3夜班护士往往不能享受正常的节假日,而是循环轮转,所以无论是什么重要的节日,或是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轮着你上班,你也要雷打不动的去上班。有时,节假日往往是病人住院、看病的高峰期,这样会给夜班护士造成心理压抑感。
   5 对策
   5.1接受夜班的现实。对夜班的厌倦情绪或逃避心理会使自己日益陷入精神空虚的境地,不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克服对夜班的消极情绪,认识夜班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社会赋予护士角色的行为模式,作为护士,就要按照社会期望的模式进行活动,要从心理上接受这一事实,把夜班视为自己的必然职责,以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想办法克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5.2培养夜班工作兴趣。在承担夜班之前,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值夜班是去守护需要我们照顾的病人,是将自己的爱和温暖传递给黑暗中苛求帮助的人,是对护士慎独精神的考验,是天使形象的真正体现,把单调、重复的工作变得富有情趣和创造性。
   5.3合理安排空闲时间。病人进入夜间睡眠后,也是护士困倦难熬的时间,在自我调整中可以设法使自己从闲散状态忙碌起来,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把熬夜的辛苦变成收获的甘甜,让时间过的快而且有价值。利用休息时间多组织护士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加强管理者与护士、护士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加强团队精神,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5]。
   5.4做好各种应急心理准备。努力学习掌握专科疾病的特点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心中有数,有应急处理预案。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从容应付各种局面,有效减轻精神压力和紧张心理。
   5.5夜班护士更应爱惜自己的身体,调整好心态,安排好下班后的休息,注意夜班期间的情绪和营养,摸索出自己上班时生物钟改变的规律和调整的措施 。同时呼吁媒体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争取全社会对护士的支持,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护士也争取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以缓解家庭生活中带来的疲劳[6]。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和病人。
   参 考 文 献
   [1] 叶绿枝,雷冬英,麻妙群,等.12h工作制对护士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7):1323-1324.
   [2] Rout U.job stress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inprimay care in England [J].Psychology rep ,1999,85(3):981-986.
   [3] 季红光,王海明,陈尧忠,等.舰员的睡眠行为和疲劳状况的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02,29(5):57-58.
   [4] 王高华 ,黄永兰,臧得馨.综合医院WHOQOL-100护士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8.
   [5] 黄永兰,我国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7) :16-17.
   [6] 李凡,孙红,冯秀敏,急诊科护士的疲劳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2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