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高师生的职业精神培育

浅谈高师生的职业精神培育

日期: 2010-7-13 23:06:51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师生职业精神 教师职业 教师教育 新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教育的基础。高师生教师那业精神作为其对教师职业性、特征、规范和要求的一种内在品质,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高师生的教师职业精神,更新教师职前教育,促进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教育的趋势。
   一、高师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为了成功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作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教育是一个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在内的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职前教育是整个教师教育的基础,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前教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范教育了。教师职前教育不能是对师范教育的修补,而是重在培养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士。职业精神正是职业人所必备的品质。现实教育中所暴露出来的教师问题,如职业倦怠、知识结构更新慢等,已经为学术界广泛关注。事实上,这些问题多与教师的职业精神有关。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等,与高师生的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关。在现代教师教育的理念下,培养符合新课程需要的教师,就必须加强未来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以达到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实践,适应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的职业精神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师职业精神在职前教育的作用己经凸显,它对高师生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特征,职业规范与要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对高师生明晰自我的职业定位,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职前教育阶段充分训练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重视未来教师的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其职业精神对培养适应现代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生是承担着课程中课程实施,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课堂教学;他们的状态影响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影响对学生的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从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来看,未来教师的职业精神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的高低。在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关系
   当前学术界对职业精神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企业、图书情报学、新闻传播、教育四大领域,其中以图书情报与新闻传播领域为最。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职业精神持不同的观点。在众多职业精神的定义中,至少有三种观点:一是将职业精神视为职业道德;二是职业精神作为一种敬业精神,勤业态度;三是职业人的主观职业意识的表现。实际上,职业精神首先体现的是职业人一种内在的品质,它不属于除了本职业人以外的任何他人;其次,职业精神是该职业的性质、特征和规范等在职业人上的普遍反映;其三,职业精神是职业人发展的一种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可以对职业精神进行界定:职业精神是职业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它反映出该职业的性质、特征和规范等方面,是职业人的一种核心竞争力。综合各学科领域对职业精神的内涵研究以及职业精神的含义,将教师职业精神界定为:教师职业精神是指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职业规范、职业要求的认知,是教师职业感悟与体会的内化品质,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基石,是教师有别于其他职业人士的根本标志,是教师的一种核心能力。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都是一个真正的职业人不可或缺的素质。而根据对职业素质的一般划分,技能包括了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从事专业性强的专工作所具备的能力。要实现职业的功能,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否则,职业精神就缺乏支撑。教师作为职业人士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取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
   有研究指出,“职业要求和职业责任感虽然不尽相同,但职业精神却有着共同内涵:具备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具备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以为人民服务为职业理想并甘于奉献。职业精神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正确荣辱观的具体化。”可见,职业精神从根本上影响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情感以及行为。职业精神是职业人的特质,它与职业技能是这样的一对关系。有职业技能不一定就有职业精神,职业技能是职业人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但是有了职业技能不等于可以胜任职业岗位。对职业缺乏准确而深刻的认识,职业技能不一定可以发挥其作用。职业技能却为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职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基础。通过职业技能的学习、训练,可以为职业人提供对职业性质、职业规范等亲身体验,激发职业人的兴趣,培养职业人的职业情感。而具有较高程度的职业精神可以为职业技能的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职业能力提供动力,并为职业人提供克服困难的坚定意志,进而促进职业人对该职业的认同。职业精神决定了职业人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情感,并影响到职业人的工作、培训和发展。职业人对职业技能的运用,使其在实践中深化和改进对职业的认识,增职业人的职业精神,提升其职业技能,促成职业人和职业共同发展。
   三、高师生职业精神的提升与建构途径
   教师职业精神作为教师的一种核心职业能力,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包括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的重要作用。可见,高师生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则是教师职前教育的新课题。培育高师生的职业精神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途径进行:积极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角色训练。
   (一)积极调整课程设置
   以往高师院校对高师生进行职业精神主要依靠德育课程进行。然而,职业精神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贯彻到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教育实习全过程,而不应该是只设置一两门德育课程。因此,将职业精神教育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并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职业性质和职业特色,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职业精神教育的显性课程方面,设置一门主要由本学科专业教师负责的关于教师职业性质、特征的课程,并要体现不同的具体学科专业的特色,如体现语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不同特色。在职业精神教育的隐性课程开发上,要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会议教育,开发多种多样的隐性课程,如团队精神培育的各种训练,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激发高师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教师职业,培育他们的教师职业精神。
   (二)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高师生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的设计,不仅能帮助个人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其真正了解自己,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设计要求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通过职业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生命价值。”根据萨柏的职业发展理论,高师生处于职业探索阶段(15-24岁)。这一阶段,高师生主要是探索教师职业与现实环境的结合,通过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和职业实践活动的锻炼,评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高师生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是高师生个人的实际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应该为高师生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支持和咨询建议。
   (三)教师职业角色训练
   职业精神对发展职业技能有着一种稳定的支持作用,是高师生通过学习、实践提升职业能力的内在动力。而职业技能的发展,对职业角色的实践感悟又会增强教师职业精神。因此,实践导向的职业角色训练是提升高师生职业精神的必然诉求。在校内,建立学科模拟研修基地:将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模拟研修基地中进行教师角色扮演,体会教师职业规范和要求;合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资源,实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与学科模拟研究基地有效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研修学习活动。在校外,建立大学与中学的教育实践基地:将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师角色训练纳人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做到每个学期都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师职业角色的实际训练,并通过与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师交流互动,专题研修等实现中学和大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