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栓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痛风栓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彭江云 刘维超 李兆福 狄朋桃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栓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跖,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内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了解痛风栓的抗炎作用;用醋酸注射小鼠腹部,刺激腹膜引起小鼠扭体反应,观察15分钟内小鼠的扭体次数,了解痛风栓的镇痛作用。结果:抗炎实验中,痛风栓高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在致炎后2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致炎后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痛风栓中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痛风栓低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在各时段均高于中、低剂量组,而中剂量组的抑制率在各时段均高于低剂量组。痛风栓的镇痛实验中,该药的高、中、低剂量组与基质组相比,小鼠扭体次数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小鼠扭体抑制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结论:通过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研究,证实痛风栓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且呈现量效关系。
关键词:痛风栓;痛风性关节炎;抗炎镇痛;实验研究
痛风栓是根据多年临床诊治痛风有良好效果的中药灌肠方研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祛痰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能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为研究该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我们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观察了痛风栓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现予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 痛风栓﹙由大黄、黄柏、苍术、怀牛膝等组成﹚,由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中心制备;消炎痛栓,由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71001。根据《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例表》,换算出大鼠及小鼠的药用量。
1.2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10g、60 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ɡ,60只,雌雄兼用,均由云南省药物食品检验所提供,动物合格证号:滇实动证第2007018号。
1.3主要仪器 电子天平BS200S,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排水式大鼠足跖容积测量器、计数器,云南省药品食品检验所。
1.4实验试剂 1%角叉菜胶、0.6%醋酸溶液由云南省药物食品检验所提供
2 方法及结果
2.1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试验 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即痛风栓组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组﹚、消炎痛栓组﹙阳性对照组﹚、基质组、正常组。每组10只。每组动物自由饮食1周后开始实验。给药前12小时禁食,同时给药前先用光头玻璃棒蘸生理盐水插入肛门,刺激大鼠充分排便。正常组不给药,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痛风栓,对照组给予消炎痛栓,基质组给予空白栓,塞入大鼠肛门,并将胶布固定于肛门处。1小时后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只,其余各组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入1%角叉菜胶 0.1ml致炎。分别于致炎前和致炎后1h、2h、3h、4h、5h测量大鼠足跖肿胀体积,记录数据。
最后,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表2。
表1 痛风栓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eq \o(x,\s\do2(ˉ)) ±S)
注:与基质组对比*P<0.05,**P<0.01,***P<0.001
表2 痛风栓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率(%)
由表1可知,正常组与基质组比较,造模后1h、2h、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消炎痛栓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1h、2h、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痛风栓高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在致炎后2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致炎后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痛风栓中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风栓低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痛风栓高、中、低剂量组具有抗炎作用,高剂量组抗炎效果明显,中剂量组只有在致炎后3个小时具有抗炎作用,低剂量组只有在致炎后5h出现抗炎作用,说明存在量效关系,即该药的抗炎作用与药物剂量有关。
由表2(痛风栓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率)可知, 痛风栓高剂量组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率,在致炎后4h抑制率最高,为39.74%,中、低剂量组在致炎后5h抑制率最高,分别为31.61%、30.96%。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在各时段均高于中、低剂量组,而中剂量组的抑制率在各时段均高于低剂量组。证实痛风栓的抗炎作用呈现量效关系。
2.2 对小鼠醋酸致痛引起扭体反应的影响试验 取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痛风栓组低、中、高剂量组﹙治疗组﹚、消炎痛栓组﹙对照组﹚、基质组。每组10只。每组动物自由饮食1周后开始实验。给药前12小时禁食,同时给药前先用光头玻璃棒蘸生理盐水插入肛门,刺激小鼠充分排便。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痛风栓,对照组给予消炎痛栓,基质组给予空白栓,塞入小鼠肛门,并将胶布固定于肛门处。1小时后各组小鼠均分别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15分钟内每只小鼠出现的扭体反应次数,记录数据。
最后,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痛风栓对小鼠醋酸致痛引起扭体反应(eq \o(x,\s\do2(ˉ)) ±S)
注:与基质组对比***P<0.001
由表3可知,消炎痛栓组与基质组比较,小鼠扭体次数极具显著性差异(P<0.001);痛风栓高、中、低剂量组与基质组相比,小鼠扭体次数极具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痛风栓高、中、低剂量均具有镇痛作用。
小鼠扭体抑制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表明痛风栓的镇痛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即该药的镇痛作用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3 讨论
痛风是一从古至今广泛流行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又名“历节病、“白虎历节”、“痹证”等,属于痹证的范畴。与痛痹、风痹关系密切。从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湿热痰瘀阻滞为主,湿浊挟热流于下焦,滞于脉络,则气血运行不畅,留而为瘀。湿浊瘀挟热闭阻肢节,则产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热痛。再则,此类病人病时除有全身困重、舌红苔浊腻、脉弦滑等湿浊热邪之表现外,又有关节肿痛瘀暗,痛如针刺刀割,夜间痛甚的表现,说明其有留瘀。针对其病机特点,选择具有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草药,如大黄、黄柏、苍术、淮牛膝、草乌、乳香、没药等组成痛风栓方共奏清热解毒、燥湿化浊、通络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显著抗蛋清性足跖肿胀的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其所含大黄素能明显抑制炎性介质白三烯B4(LTB4)的合成。另外,它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血清溶菌酶含量,增强对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1】关苍术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急、慢性及免疫性炎症的作用。黄柏含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等,小檗碱有解热、局部麻醉、镇静、镇痛等作用。【2】淮牛膝中的总皂甙﹙ABS﹚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症因子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3】乳香中所含的乙酸正辛酯具有镇痛作用,乳香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关节炎及抗补体活性【4】。这进一步说明了痛风栓有抗炎镇痛之功。
痛风栓在临床上使用,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进一步明确该药的部分作用机理,特设计本实验。该实验证实了痛风栓能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且呈量效关系。总之,痛风栓在本实验条件下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玉敏.大黄的药理作用机理探讨[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6):31-32.
2. 熊辅信,寸树芬主编.中药现代研究荟萃[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732.
3. 刘青云.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1.
4. 刘青云.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1.
痛风栓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