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看法

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看法

日期: 2010-4-8 15:34:55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继我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历史举措,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一个关键。本文将通过阐述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作用、问题、城镇建设基本原则、城镇建设的工程规划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城镇建设提出一些的看法。
   关键字:小城镇 基本原则 工程规划
   引言:
   党的十六大将城镇化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我们愿与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在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1]
   1.我国小城镇建设现状
   作为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小城镇既是农村地域内城与乡、工与农的结合部,又是城镇体系的基础,发展小城镇因而是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1985 年国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镇务工经商后,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进镇从事二、三产业,大大促进了小城镇发展。以建制镇为例,1978 年全国建制镇共有2173 座,1985 年变为7511 座。进人20 世纪90 年代后,中央面对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和规范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建制镇数量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吸纳人口能力却加强了。 虽然在经过先前阶段的发展后,我国许多小城镇都已经具备了一部分城市功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一批初步现代化的小城镇,而且国家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的出台将给小城镇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加之农村市场容量大和实现农村工业化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我国小城镇发展潜力很大。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发展小城镇仍存在如下不利条件:首先,小城镇类型和结构较为单一,虽有综合型、交通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工矿型、旅游型、边贸口岸型等不同职能的小城镇,但以农副产品加工型的数量最多;其次,小城镇的数量分布和发展层次都从宏观上呈现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态势。
   2.我国小城镇的独特作用
   勿庸质疑,我国小城镇的大力发展,已经对而且必将继续对农村的经济、社会起着主导作用。具体说来。
   2.1 小城镇建设对我国经济的推动力。它既是农村生产供给增加导致剩余农产品及剩余劳动力出现,并在各种动力机制作用下资源重组的产物,又为进一步增加农村供给特别是农村工业品及服务供给,消除农村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在这方面的短缺创造了条件,做出了贡献。
   2.2 促进了城乡融合及城乡一体化。(1)小城镇的发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开辟了新路。与此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由于实现了土地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城镇建设企业、工业小区、商场、商贸小区等征用集体耕地时,按规定均需付给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征用资金,可以用来兴办企业、事业,安置被征用土地的劳动力就业。(2)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和联系,促进了城—镇—乡三级梯度结构的形成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小城镇作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乡之间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3)小城镇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旧格局,促进了二元结构向一元制和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小城镇作为联接城乡的纽带,能够充分发挥其城乡经济的网络功能,促进城乡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建立城乡社区分工协作的多形式、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经济统一体[2]
   3.我国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3.1、从思想认识上急于求成。小城镇的本质是推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从而逐步缩小和消除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而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加快步伐,欲速则不达,起不到优化资源、加快步伐的作用。
   3.2、注重城镇的规模,而未注重农业产业化和人口问题。解决农村人口过多的问题,在我国农民人均收人比较低的情况下,建设小城镇是一条比较现实的途径。但人口集中以后,怎样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3.3、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实践证明,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实现一定规模的配套建设。如生活购物、学校、医院的配置维修,还有环卫等诸多问题。有的城镇规模上去了,但管理滞后,人民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和保障。
   3.4、不珍惜土地,乱盖乱建房屋时有发生;不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随意改水改河改道和砍伐森林。
   3.5、整体布局不合理。由于县与县、乡与乡的管辖权界不同,常出现两个小镇相距太近,这样既出现布局不合理,又浪费资金,增大了建设成本。
   3.6生态环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味追求高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城镇的生态环境,大量的对环境不利的工厂在小城镇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个短暂的发展,但是其对环境的危害把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3.7建设与管理脱节。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政绩工程,会导致建设与管理不在统一标准下。
   4.解决城镇建设过程中问题的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编制和实施最人性化、体现民众利益最大化的城乡规划。要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和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编制好规划。要调整设计理念和规划理念,特别要体现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在规划中体现出民众的三大需求,即人身财产的安全需求、生态环境的需求,以及交通、医疗、就业、教育等保障的需求。要注重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城市特色。对编制好的规划,要以立法的形式长期固定下来,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因人而变,随意改动。
   二要坚持凸显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探索城市的差异性发展,体现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色和不同功能。要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和分工协作,实现城镇一级地区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三要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更多地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去统筹考虑。要立足区位、资源、交通和基础条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做大主导产业规模,形成产业特色。
   四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建设好一个城市难,管理好一个城市更难。城市建设起来了,如果管不好,就没有灵魂。因此,各地不但要建设好城市,更要在管理好城市方面下工夫。这几年我区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大大提升了广西的品位,各地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五要坚持保护与创新统筹的原则。搞城市建设大拆大建、一拆了之不是科学发展。广西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民俗,但是保护、开发、推介、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创新,但是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创新,尤其要针对历史文物、历史老城和山水风景名胜进行重点保护。
   六要加强领导。各地一把手要亲自抓城镇化建设。不会抓城建的市长不是好市长。顾名思义,“城”是住人的地方“,城”建得不好,就没有人气;人气不旺,就没有物流;物流不火,就没有信息流和资金流。“市”就是经商办事的地方“,市”不好,经济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城市”二字,认真钻研“城市”二字,确保城镇化建设抓出特点、抓出成效、抓出水平[3]。
   5.城镇建设的工程规划
   5.1城镇给水与排水规划
   水是城镇产生、存在、发展的必要及制约的因素。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少的国家,以此做好城镇的水资源合理给水和安全排水是城镇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在建设城镇给水规划时要考虑取水构建物的选址、净水工程位置和用地、给水管网的合理安排、和分质给水系统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用过的城镇水,合理和安全的排出城镇关乎着城镇的生活质量环境。水处理厂的选址和城镇排水管道的建设是排水规划中的重点。
   5.2城镇道路交通规划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城镇道路交通规划优化的基本要求①规划道路系统时,应使所有道路主次分明、分工明确,并有一定的机动性,以组成一个高效、合理道路交通系统。②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规划道路网走向小城镇道路网规划的选线布置,既要满足道路行车技术的要求,又必须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③满足小城镇人居环境的要求,既要合理安排道路建设又要满足小城镇人与自然的和谐[4]。
   5.3城镇电讯规划
   城镇电讯规划的内容包括:邮政、有线电话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现代化的城镇是一个有着大量信息交流的群体电讯条件是城镇投资环境及城镇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安排电讯的建设,即达到信息的最大化和生产的最优化,不干扰不重复不影响其他的基础建设。
   5.4城镇景观规划
   一个城镇的规划,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因具有优美的景观。在城镇建设时除根据城镇的性质和规模进行用地的调查分析外,还要考虑城镇景观的艺术要求,对用地的地形地势、河湖水系、名胜古迹、绿化树木、有保留价值的建筑以及周围地区的有没人文景观可供利用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能组织到城镇总体布局中来。
   6.结语
   小城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不仅是城镇发展中应该重视、保护的对象,
   更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挥城镇特色优势的重要资源。城镇规划应注重城市人文特色的更新与重塑,以适应和促进当今城市的发展。由于受人口、用地规模和职能、性质所限,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中,应通过道路、绿化、建筑有机合理的布局,结合小城镇自然山水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充分体现城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在这个统一体中,还应从城镇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挖掘、总结、提练出城镇独特的风貌特征题材,结合现代生活需求,通过对山水环境的适度改造和利用,挖掘自然的价值,创造出更加宜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镇特色景观环境。选择中心区、文化中心或一条街,进行重点规划,通过开发建设,以集中体现城镇文脉延续性特色景观,达到人文特色环境的更新和重塑,以适应小城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凯,王春正,朱之鑫.科学发展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朱选功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利弊分析[J] 探讨与争鸣, 。2000.4
   [3] 郭声琨 城镇化建设要把握好六个重大问题[N] 当代广西 2009年第17期
   [4] 汤铭潭1,张全2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的规划优化探析[J] 市政•交通工程设计1007-9467(2007)01-0054-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