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析和研究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析和研究

日期: 2010-4-8 14:26:26 浏览: 12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大学生学习计算机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生存的根本,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几个学期里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学懂计算机就成为高校基础课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分级教学 分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大一新生普遍要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各个高校大多都开设有这门课程。依据某一门教材,根据内容编写教案、做课件、多媒体讲解、集中教学、集中考试。虽然随着演变增加了实验环节,也改变了考试形式——上机考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出来的大学生,在实践中的计算机能力究竟如何,也让人产生疑问。一切现象都不得不使我们这些老师思考,究竟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改革教学和教学方法已经刻不容缓地被提上了日程,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方面面已经是当务之急。
1.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模式,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适应不同水平相的教学难度。一般情况下,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学采用的是集中思路,即教研室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大纲要求是按照教学日历,全校统一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同样的内容,用同样的教材,参加同样的考试。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部分同学抱怨内容陈旧,在高中就已经学过,他们觉得讲课速度慢,内容重复;而另一方面,许多来自农村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对于这样一些同学,每一个小的环节都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从小小的鼠标到CPU的工作原理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对这样的同学来说,讲课的时候就算是再慢,再简单的东西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就是这处于两种状况的同学却要在同一专业和同一班级下学习,该怎么讲,要不要讲,讲到怎样的程度?考虑实在是难以周全,而处于这两种水平的同学在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班级所占比例也不一样,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和同样的节奏,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
鉴于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对于不同的专业采用分级教学方式。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规划,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该讲到什么样的程度,该讲什么样的内容,控制课程进度、难度也比较容易。
2.前面的分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能够暂时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大问题。但是我们如果要是从更长远的教学目标来看,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将来更需要计算机基础里边的哪些内容,或者说是哪个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专业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门课作为一门选修课的性质可能更加实在。
首先可以把专业作为一个整体来选修,比如学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可能对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库等内容更加需要,那么可以设定包含有数据库内容的一个计算机基础体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选定不同的内容来组合,设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使这部分学生选择具有他们所需内容的计算机基础课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专业的选修性质又跟传统意义上的选修不同,学生从大的方面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内容的教学内容,学的时候既可以很感兴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从教师资源配置上来说也是物尽其用,从学生角度来说也是按需所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真正为将来的社会服务积蓄力量,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改革方式,实现起来也不是很难。前面谈到有的同学可能在大学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那个时候积累的东西也仅仅是一些大众化的内容,比如字表处理的低级阶段。如果加上跟专业相关的一些内容,那就相当于对这门课注入了活力,学起来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不会有陈旧感。
3.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跟其它传统的基础课是不一样的,内容应该更加新颖和多变。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这一块,就更应该内容丰富并且更新速度快。计算机知识所讲的内容不光是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所学的应该是跟所用的息息相关才更具价值。
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基础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更加重要,如果在教学环节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进行白纸黑字般的讲解,加强内容讲授的难度,会更加枯燥。比如在讲到硬件内容时,有些机理很难靠描述来解释清楚,如果借助一些活生生的物件在运作可能更加有力于学生的抽象理解,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学生如果有机会亲自操作电脑的一些相关东西,拿着这些东西,面对学生进行阐述,那么势必能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如果教师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面带疑惑而不知所措。
可以说计算机基础对于试验环节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种模式是一个趋势,因为需要硬件的投入太大,在短期内不太好解决,不过适当地多安排一些实验课对于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由好处的。
4.如果教学方面采用的是多级模式,出于专业考虑,出于替学生考虑,就应该采用与此相对应的多级考试模式。当然这跟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教学既然已经考虑到了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也考虑到将来面临的工作需要。
那么以此为前提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在考查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为此服务。通过多级考试制度,引导学生往专业方面靠拢,使学生真正学到对将来起决定作用的计算机能力,而且全校性的多级考试制度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同一个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等级,可以是不同专业难度不同的水平,也可以是同一专业难度不同的水平,这样做满足了不同基础的同学对计算机水平的不同要求。
不同的学生刚进来的时候可能水平不同,对于一些东西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为对于计算机来说,能够提前进入状态这个过程对于不同的同学来说需要的时间不太一样。在大学以前如果学过的话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可以对这部分同学讲诉一些较难的内容。有的同学会抱怨没有提高的动力,这好办,考察的办法可以设定成不同级别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选择,这样既照顾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又可以使有基础的同学有地方施展才华,到考试阶段,同时考试,不同的就是选定级别各考各的,一举两得,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总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发展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们所面对的是一批批基础层次不齐的学生。对那些来自农村从来没有接触电脑的学生,让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学时里就让他们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而对于那些出身都市,从小耳濡目染、接触电脑较早、抱怨内容陈旧而吃不饱的学生,一方面要完成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在完成所学的前提下,扩展视野,增加知识面。而对知识掌握得似是而非的学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技能,这个问题还得继续探讨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