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二硫化碳被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研究

二硫化碳被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研究

日期: 2009-11-15 12:50:46 浏览: 7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苏发兵

【关键词】二硫化碳,活性炭,吸附性
【摘要】研究了4种不同活性炭的孔结构及对二硫化碳的平衡吸附 性能,并对4种活性炭床层的穿透性进行了考察,为选择吸附净化废气中低浓度二硫化碳的吸附剂奠定了基础。
前言
二硫化碳广泛用于冶金、农药、橡胶、粘 胶纤维等工业领域。由于其沸点低、挥发性强、毒性大,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散发于空气中,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1]。废气中的二硫化碳在大多数情况下浓度较低,适合用吸附法处理,而吸附剂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吸附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2]。我们研究了多种活性炭的孔结构及其对二硫化碳的吸附性能,为净化低浓度二硫化碳气体吸附剂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1试验设备及仪器
(1)孔结构分析:用美国Coulter公司Omnisorp-360x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氮气吸附)。
(2)二硫化碳平衡吸附量测定:用动态重量吸附仪(吸附温度为20℃)。
(3)二硫化碳浓度分析:用美国PE公司Sigma-2B气相色谱仪。
(4)吸附试验装置:
1.微量注射泵;2.混合器;3.湿度控制器;4.空气压缩机;
5.过滤干燥器;6.流量计;7.恒温水槽;8.吸附器;
9.尾气处理瓶;10.气相色谱仪。
2试验材料
2.1吸附质
二硫化碳:分析纯(纯度99.8%),北京化学试剂厂产。
2.2活性炭吸附剂
本试验选择4种性能较好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其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活性炭的基本性能
编号 种类 规格 堆密度
/(g.cm-3) 苯吸附量
/% 四氯化碳
吸附值/% 水吸附容量
/% 强度
/% 产地
AC1 煤质粒状炭 ?φ3 0.43 42.5 >90 90 >90 宁夏
AC2 煤质粒状炭 ?φ3 0.45 38.8 >90 80 >90 北京
AC3 纤维状炭 XF4 0.09 45.1 >90 辽宁
AC4 蜂窝炭 TF-1 0.33 25.1 本所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活性炭孔结构测定
利用Omnisorp-360x分析仪,以氮气为介质,吸脱附温度77K,测定了4种活性炭的孔结构参数(见表2)、吸脱附等温线(见图2)及孔分布(见图3)。
表2活性炭孔结构性能参数
活性
炭 BET比表
面积
/(m2.g-1) 微孔体积
/(cm3.g-1) 中孔体积
/(cm3.g-1) 平均微
孔半径
/nm
AC1 1220 0.603 0.043 0.49
AC2 1150 0.534 0.095 0.58
AC3 1222 0.521 0.009 0.66
AC4 533 0.276 0.129 0.79
○--AC1;●--AC2;△--AC3;×--AC4。
P--氮气分压;P0--饱和蒸气压。
○--AC1;●--AC2;△--AC3;×--AC4。
P--氮气分压;P0--饱和蒸气压;V--孔体积;R--孔径。
对于气体吸附来说,活性炭中的微孔起主要作用[3]。从表2可知,所选择的4种活性炭除蜂窝炭外,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都较大。这是由于蜂窝炭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粘土,使炭的微孔体积减小、中孔体积增大。AC1、AC2、AC3微孔体积相对较大,为气体吸附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3.2活性炭对二硫化碳的平衡吸附性能
利用动态重量吸附仪测定了活性炭对二硫化碳的平衡吸附性能,如图4所示。
测试条件为:CS2质量浓度60g/m3,温度20℃,湿度<10%。测试结果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就平衡吸附量而言,AC1>AC2>AC3>AC4;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AC1为20min,AC2为25min,AC3为10min,AC4为30min,AC4>AC2>AC1>AC3,即活性炭纤维所需时间最短,吸附速度最快。
○--AC1;●--AC2;△--AC3;×--AC4。
3.3活性炭对二硫化碳的吸附穿透曲线
试验条件:吸附器直径D=4cm,活性炭床层厚度H=4cm;吸附温度T=293.2K,湿度Φ<20%,二硫化碳初始质量浓度C0=1.0g/m3,气体流量Q=0.0084m3/min,气体速率u=660cm/min。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试验结果见图5和表3。
○--AC1;●--AC2;△--AC3;×--AC4。
表3不同活性炭的床层吸附特性参数
活性
炭 活性炭用量
/g 穿透时间
/min 工作吸
附容量
/(g.g-1) 无效层厚度
/cm
AC1 20.7 75 0.030 1.9
AC2 22.1 55 0.021 2.6
AC3 4.5 30 0.056 1.1
AC4 16.5 25 0.013 2.8
注无效层厚度为达到规定的穿透点时的无效厚度,按C/C0确定穿透点。
从图5和表3可以看到:
(1)AC1穿透点出现最迟,有效吸附时间最长,虽工作吸附容量较AC3小,但相同体积的活性炭穿透前的总吸附量仍最大。
(2)AC3穿透曲线较陡,无效层厚度最小,床层利用率较大,工作吸附容量最大,由于其堆密度很小,所以相同体积活性炭的总吸附量较小。
(3)AC4穿透时间最短,工作吸附容量最小,无效层厚度最大,这是由其孔结构性能所决定的。
(4)从床层吸附过程来看,AC1、AC3都更适合作二硫化碳的吸附剂。在工业上应用时,须做进一步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哪一种吸附剂更有效、更经济。
4结论
(1)对4种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均以微孔结构为主。比表面积AC3>AC1>AC2>AC4,孔体积AC1>AC2>AC3>AC4。
(2)研究了4种活性炭对二硫化碳的平衡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C1平衡吸附量最大,AC3吸附速度最快,到达平衡时间最短,这些都有利于吸附过程。
(3)研究了4种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AC1和AC3皆为较理想的吸附剂,可以用于气体中二硫化碳的吸附。■
作者简介:苏发兵(1968-),男,江苏省徐州市人,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炭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评价和开发。
作者单位:苏发兵(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北京100083)
李云峰(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北京100083)
马兰(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北京100083)
赵红阳(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北京100083)
刘进(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北京100083)
陈魁学(防化研究院第一所,北京100083)
参考文献:
[1]金谷大.化纤行业废气的污染及治理[J],环境保护,1994,15(10):19~21.
[2]H.凯利,E.巴德.活性炭及其工业应用(1980)[M].魏同成译.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0.178.
[3]叶振华.化工吸附分离过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81.
[4]乔惠贤,陈魁学.苯类废气净化.96全国活性炭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烟台),1996.307~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