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的栽培技术
美人蕉的栽培技术
姓名:邱晓艳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美人蕉是我国常见的花卉之一,是多年生草本,适应性强,具有一定耐寒力,在原产地无休眠性,美人蕉还可以在室内栽培它还是净化空气的良好材料,对有空气的抗性较强。
关键词:美人蕉 生物特性 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绿色无毛,高达1.5m。根状茎块状。叶互生;叶片长大,长方椭圆形,长10~30cm,宽8~1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侧脉羽状伞形显著。全年开红色或黄色大花,总状花序顶生,常被蜡质白粉,每花具1片长约1.2cm的卵形苞片;萼片3,披针形,淡绿色;花冠管状,3裂,绿色或红色;雄蕊5个,花瓣状鲜红色,黄色、乳黄色,杂色;其中一个具花药,最外3个为退化雄蕊,倒披针形,较花冠更大,另有一个特大,反卷为唇瓣,全缘。蒴果绿色,长卵形,有软刺,长1.2~1.8cm。
性强健,适应性强,几乎不择土壤,具一定耐寒力。在原产地无休眠性,周年生长开花,性喜温暖炎热气候,好阳光充足,及湿润肥沃的深厚土壤。可耐短期水涝。生育适温约25~30℃左右。为闭花受精植物。本属中多数二倍体品种宜结实,有些结实少或不良。三倍体品种均不结实。
2.主要种类及品种
2.1法国美人蕉系统:植株矮生,高约60-150cm,花大,花瓣直立而不反曲;易结实。
2.1.1意大利美人蕉系统:植株较高大,约为1.2-2m。花比前者大,花瓣向后反曲;不结实。
2.2 目前常见栽培的有以下几种和杂种:
2.2.1美人焦
为现代美人蕉的原种之一。株高1-1.3m。茎叶绿而光滑。叶长椭圆形,长10-30cm,宽5-15cm.花序总状,着花稀疏;小花常2朵簇生;形小,瓣化瓣狭细而直立,鲜红色;唇瓣橙黄色,上有红色斑点。
2.2.2蕉藕
植株粗壮高大,约2-3m.茎紫色。叶长圆形,长30-60cm,宽18-20cm,表面绿色;背面及叶缘有紫晕。花序基部有宽大总苞;花瓣鲜红色,直立而稍狭;花期8-10月,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见开花。
2.2.3黄花美人蕉
株高1.2-1.5m,根茎极大。茎绿色。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20cm。花序单生而疏松,着花少,苞片极小;花大而柔软,向下反曲,下部呈简状,淡黄色,唇瓣圆形。
2.2.4粉美人蕉
株高1.5-2m,根茎长而有匍枝,茎叶绿色,具白粉。叶长椭圆状披针形,两端均狭尖;边缘白而透明,花序单生或分叉;着花小;花较小,黄色;瓣化瓣狭长;唇瓣端部凹入。有具红色或带斑点品种。
2.2.5紫叶美人蕉
株高1-1.2m,茎叶均紫褐色并具白粉。总苞褐色;花萼及花瓣均紫红色;瓣化瓣深紫红色,唇瓣鲜红色。
2.2.6意大利美人蕉
本种由鸢尾花美人蕉及黄花美人蕉等种及园艺品种经改良而来。在意大利选育而成故名意大利美人蕉;又其花形似兰花,所以也称兰花美人蕉。也是意大利美人蕉系统的总称。
株高约1m余,叶绿色或青铜色。花序单生,直立。花为最大者,直径达15cm,鲜黄至深红色,有斑点或条纹,基部筒状;花瓣于开花次日反卷;瓣化瓣5枚,宽阔柔软,唇瓣基部呈漏斗状。花期8-10月。本种缺少纯白及粉红色花朵。
2.2.7大花美人蕉
本种为法国美人蕉系统的总称。主要由原种美人蕉杂交改良而来的系统。
株高约1.5m,一般茎、叶均被白粉。叶大,阔椭圆形;长约40cm,宽约20cm。花序总状,有长梗;花大,径10cm,有深红、橙红、黄、乳白等色;基部不呈筒状。花萼、花瓣亦被白粉;瓣化瓣5枚,圆形,直立而不反卷;花期8-10月。
3.美人蕉的繁殖
美人蕉的繁殖以人栽根茎为主,可于4月下旬将越冬后的大块根茎切成数段,每段带1个至2个芽,栽入培养土,覆盖4-6cm浇水即可。
普通分株繁殖,将根茎切离,每从保留2-3芽就可栽植(切口处最好途以草木灰和石灰)。为培育新品种可用播种繁殖,种皮坚硬,播种前应将皮刻伤或开水浸泡。发芽温度25℃以上,2-3周即可发芽,定植后当年便能开花,生育迟者需两年才可开花发芽可保持2年。
4.栽培管理
一般春季栽植,暖地宜早、寒地宜晚,从距80-100cm,覆土约10cm,除栽前充分施基肥外生育期间还应多施液肥保持土壤湿润,寒冷地区在秋季经1-2次霜后,待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可将根茎挖出,适当干燥后贮藏于沙中或堆放室内,温度保持5-7℃即可安全越冬。暖地冬季不必采收,但经2-3年后须挖出重新栽植。
促成栽培也很简单,欲使“五一”节开花可在1月份催芽,即将贮藏的根茎平放温室地床上,用掺有等量肥的土堆盖起来,维持日温30℃,夜温15℃条件,经10余天出芽后定植盆内,保持盆土湿润,酌量追肥,4月上旬开始出花蕾,中旬以后逐渐开窗通风,“五一”上花坛时部分植株可以开花。
4.1栽培方法
4.1.1播种法
播种法:播种前先用锉刀锉破坚硬的种皮,然后放在25℃的水中浸泡24小时,再点播于苗床或花盆的素沙土中,覆土切忌太厚,应以种子直径的1-2倍为宜,此后要保持20℃左右的室温,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周后即可发芽,在苗高5cm时,即可分栽、定植、播种苗、当年可以开花。
4.1.2分根茎法
3月初,将前一年贮存的美人蕉根茎分切成块,使每块必须保持二三个芽眼,去掉腐烂部分,然后埋于低温温室的素沙床或直接栽于花盆中,在10℃至15℃的条件下催芽。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约20天左右,当芽长至4-5cm时即可分栽、定植。
地栽美人蕉定植后,6至7月进入了始花期,此时气温较高,还可进行美人蕉的繁殖,耐用效果也很不错。我们称之为分株法,此法同分根法的不同点在于,一是时间错后,二是繁殖与否,只依据目测观察成株在地表的分开距离来决定。
4.1.3分株法
6至7月选择阴雨天或傍晚时候,用锋利的铁锨,对株间或株丛间距在4到5cm以上,未出花序者,丛株间重直向下切割,然后快速分株或株丛,力求多带之宿土,不伤枝叶,直接栽入定植穴内,最好做到边掘边栽,栽后及时浇水透水。如遇到天气干焊,还要适应遮荫并多向枝叶喷水,以增加湿度,这样,美护10天左右,新株就可如母株一样,生条开花,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分株后,母株根部的坑穴务必要用土填实。
5.病虫害防治
5.1花叶病
当美人蕉感染到花叶病毒时,叶片沿着叶脉到叶缘出现失绿,断续的黄色条纹,后期扩展到大部,甚至整张叶片出现黄色、邹缩以及卷曲,开花时花瓣出现碎色条纹。
防治方法:a繁殖时要选择无病毒,健壮的根茎材料,并且在整个生长期都要对该病传播煤体蚜虫进行防治。b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销毁。
5.2蕉苞虫
蕉苞虫的成虫将卵产在美人蕉的叶片嫩茎和叶柄上,等幼虫孵化后爬到叶缘咬食叶片,并吐丝将叶片粘成卷苞,早晚爬出苞外咬食附近的叶片,严重时植株上出现累累叶苞和残缺不齐叶片,影响了生长和观赏效果。
防治方法:a及时摘除叶苞杀死幼虫。b:在幼虫孵化还没有形成叶苞前,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杀死幼虫或用抑太保1000倍液于晨间或傍晚喷杀,美人蕉花叶病是美人蕉常见病害,在我国栽植美人蕉地区普遍发生。
症状:有些美人蕉植株叶片上出现花叶或黄绿相间的花斑,花瓣变小旦形成杂色,植株发病较重时叶片变成畸型,内卷斑块坏死。
美人蕉病原及发病规律:美人蕉花叶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传播的途径主要是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美人蕉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叶美人蕉发病严重,红花美人蕉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a由于美人蕉是分根繁殖,易使病毒年年相传,所以在繁殖时,宜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以减少浸染源。b:该病是由蚜虫传播,使用杀虫剂防治蚜虫,减少传病媒介,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味衣,70%丙蚜松各1000倍液喷施。
参考文献
[1] 张能远 《花卉》编辑部 2005年 1-1
[2] 湖南罗芒生 《花卉园艺》 200512总算210期
[3] 张启明 《花卉》 2002年4月刊
美人蕉的栽培技术.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