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材的特点及施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材的特点及施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日期: 2010-1-23 1:56:10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巩义市一中专 白继峰

财政与金融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要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真正弄懂财政与金融的基本原理,并具备中初级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运用能力,必须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教特点,适应中职学生需要的特色教材。2006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一书,从近两年的使用情况看,适应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突出了职教特色,实为一本从形式到内容全新的教材。
   一、与传统教材比较新教材的特点
   1.突出基础理论
   近些年,随着全国教育结构的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发生了变化,新教材以培养市场所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阐述过多过深、缺乏实践性内容的缺点,课程体系设计合理,既考虑科学性,又考虑实际需要;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现状。
   2.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往传统教材普遍重理论阐述,轻实践操作,而该教材力求改其不足,内容采用模块式结构构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教材内容划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实践操作模块和选用知识模块(教材中用*标出)三大模块。基础理论模块集中介绍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模块安排有案例分析、操作项目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例如,分析发行国债对个人、家庭、企业单位的影响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分析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等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选用模块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取舍学习内容,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突出可读性
   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该教材的理论阐述采用图文、图表结合,形式多样,各章节均有学习要点、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等。教材中对概念、原则的阐述尽量从学生们身边可感知的经济现象入手,通过实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财政、金融现象,例如,教材第一章的?开始篇?就引入了大量的财政现象棗主要由国家投资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由财政支出安排的低收入家庭享受的社会保障;个人取得收入须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等,知识点新颖,可读性强,适应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二、施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阐述要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金融动态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从初中基础教育直接跨入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实践阅历浅,对财政、金融现象缺乏深入了解,毫无感性认识。而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甚至个人的就业、收支水平、投资策略等经济活动都与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有关联。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一方面传授专业知识要讲清基本概念,多联系实际,联系学生可感知的现象讲解。例如,为了说明利率对经济的影响,1996年到2000年国家连续七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的原因;讲授保险业务时,可引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带来的启示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学生通过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关注国家最新财政、金融政策的变化,养成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观察经济活动变化的能力。
   2.认真组织案例分析教学
   财政与金融知识涉及宏观经济,理论性较强,授课时要将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到所学与将来所用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如何有机地安排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呢?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上,力求做到:有些章节内容可以理论教学在先,案例分析在后;有些章节内容必须案例分析在先,理论讲授在后。例如,了解自家认购国债的情况;到证券交易市场感受了解股票、债券的实际操作;调查某企业的资金状况,并了解其筹资渠道。这些分析内容,若学生能在事先有所了解和实践,对理论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可运用研究性教学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时适当注意组员搭配,一般地,性格主动、外向的学生与被动、内向的学生,平时善于动脑分析与不太善于动脑分析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作为教师,对讨论中出现的理解错误或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给予纠正或引导;各组讨论中出现带有共性的问题应集中讲评解答。
   3.对选用模块内容的教学安排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如何取舍选用模块,也应引起重视。一般有如下几种考虑:一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如金融专业学生,或税收专业学生,财政基础部分标有*标记的内容,可略讲或舍弃。二是根据学生已学课程的内容确定,如已学过基础会计和税收基础课程的,那么商业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税制构成要素内容可略讲或不讲。三是根据学生的素质程度确定,在不超计划学时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若接受能力强,可适当增加内容和提高教学难度;反之,则降低难度,或删除部分非重点内容。总之,选用模块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