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日期: 2009-12-11 8:35:35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中国人最喜欢的见面问候语莫过于“你吃了吗?”如果照搬译成英文可能不少人会问“Have you eaten?”,如果你这样向一位外国人打招呼,那么你可要掏腰包了,因为这句话英语含义是有目的性的想请某人吃饭。从这点看来,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其文化各有特色。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正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学习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而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同时,文化离开了语言也很难存在。由此而见,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就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五大目标中的文化意识。“抓住外语教育的人文性”,把文化意识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各年龄段学生的外语教学作出规范,即我们必须重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文化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任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还不高,因此,小学阶段的文化教育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于复杂,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了解外国文化,积极参
   与课内外英语活动。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一般都会对这一门语言产生较强烈的好奇
   心,会对讲英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如果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当他们学会一句日常用语,读懂一个英语小故事,心理上就会得到一种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保护好学生一开始便产生的兴趣,并进一步加以培养,是之成为一种长远有效的学习动力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思考的。而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因材施教。所
   选材料在文化意义上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具有趣味性,与实际生活相关。现行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与英国利兹城市大学语言研究中心合编的新教材,其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图片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作为英语教师,特别是使用这套教材的低年级教师更要刻苦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文化教育因素,随语随文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输。例如:三年级第一册课本中第三单元中的Did you know? 就向学生介绍了英语中的“please”“ thank you”是非常重要的交际用语,其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感知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用语方面也应注意大量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使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西方人“Thank you !”二字从早到晚不离口,无论外人家人一律“以礼相待”。但中国人对于熟人、家人一般少说“谢谢”,这样说反而会失去亲切感。看来礼仪之邦亦有“无礼之处”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而不是局限于课堂上。学生通常表现为羞于开口,这时,英语教师如果以身作则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教师请学生递把尺子时,向学生及时礼貌地说声“Thank you very much .”并立刻教学生说不用谢You’re welcome.“这样学生学到的这句不用谢比在课堂上掌握要容易得多,理解也深刻得多。
   第二, 教学结构清晰明了。既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又与学生的认
   知过程相一致。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表达的技能;只有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意愿过程中才能培养交际的能力,所以,听、说、读、写既是培养目标又是训练的手段。听力素材讲求语音语调的地道,内容多以大量典型句子、日常用语为主,让学生逐步获得感性认知,培养语感。听到一定程度,逐步摆脱母语的束缚,学会用英语思维,“脱口而出”。当听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注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便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以听说为主读写跟上的一项原则。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培养中也应始终贯穿文化教育。日常课堂教学就要体现这一原则,使用的手段可以多样,但都应该使学生在听说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练习,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结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 教学方法新颖灵活,手段直观生动。现在大力推行的课堂教
   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手法中,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些游戏,英文小诗和英文歌曲 ,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寓知识于其中,符合“乐学”原则。例如:第一册课文中第四单元中学习制作圣诞卡片,可以通过这一新鲜有趣的手段,向学生介绍有关圣诞节的背景,从而也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使他们不用盲目地传递卡片而不知所以然。学生通过边玩边学语言,从而熟练掌握语言规律,学会用外语交际。
   二、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由于受母语的约束,学生有可能不理解英语国家的某些表达方式,产
   生一定的心理障碍,例如:课文中对话常出现“my dear ”“Dear…”一类的称呼,学生通常会根据中国人的理解“亲爱的”而觉得不好意思,不肯开口说。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dear”一词在英语国家常用于亲友好友之间,表示亲切友好,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在课余,多组织一些文化色彩浓厚的英语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产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愿望。
   三、 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
   的了解。
   根据中国学者陈光磊先生的看法,文化内容多直接与语义相关,任何
   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师要注意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在教学中其实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如:在教学交通工具“car、 taxi”等单词时,可以马上结合介绍中国和英国在交通规则方面的差异,中国的车辆司机座位在左边,车子靠马路右边行驶,而英国的车辆司机座位在右边,车子靠马路左边行驶。又如:学习句子“It’s from… ”时,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的图片加以介绍,可利用大笨钟图引出“It’s from the UK.”等,从而使学生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现在,越来越多教材的编写注意了这方面的补充。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广州市小学教科书(实验本)英语第四册中,在Module 1中学习询问年龄的对话中加上了“隐私”(Privary)“How old are you? “It’s a secret.”这样,在教学时要向学生及时介绍这方面的文化差异。西方人认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都属于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从年龄、收入到婚姻、家庭都无所不谈。这样,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就必须小心,不要触及这些敏感问题,可以就工作、天气、兴趣爱好、体育运动、节日与旅行等进行交谈。
   四、 在交际练习和交际活动中,言语及行为符合文化规范。
   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跨
   文化交流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文化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注意这点,如:学习完一个对话,教师可创设相关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的语言和行为规范进行表演。例如:在教授国家名称及介绍自己的国籍用语后,可再课文对话的基础上,创设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情景。广州室小学英语教材第三册Lesson Nine课文中,就要求学生掌握国籍的询问及答语,这是课堂后段可根据当时的实际,设置“广交会”的交易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从他们所学到的打招呼用语开始,运用自己学过的英语句型礼貌得体地进行自由交际,这样学生感知语言更切合实际。对要掌握的句型理解更深刻,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并具有用于实际的能力。又如:在学习了关于生日的一些祝福语礼貌用语等用语后,教师可设置生日派对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以加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锻炼他们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其导入的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能在平时运用,从而学以致用。在文化导入中,应该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适度性原则是指所选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主要选择那些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兼顾趣味性。而教师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地讲解,应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文化导入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理状况,注意循序渐进,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做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英语学习当中克服心理障碍,体会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从而真正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陈琳、王蔷、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02年版
   [3]杨宇学 《〈英语课程标准〉特点初探》 2002 《中小学教材教学》第七期
   [4]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