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发展创业型经济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发展创业型经济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日期: 2009-12-24 23:04:47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创业对经济复兴、革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极大地促进作,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我国的发展模式处于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创业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产业发展的起点,更是产业内生式增长的永恒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源泉。发展创业型经济是破解我国转型期反周期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效激励创业活动开展,帮助企业获得成功并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经济增长;创业环境
  
   一、创业型经济理论回顾
   创业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高风险的创新活动,创业活动的本质在于机会导向、创新与变革、超前行动、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和创造价值。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经营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特点是高水平的创业活动多、创新发明与专利多、成长型中小企业多。对于创业现象的分析开始于18世纪中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创业型经济日益引起经济学和管理学界的关注。众多学者围绕创业家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创业环境,创建新企业并实现企业的成长等问题展开研究。Schumpeter(1934)认为,创业是实现企业组织的新组合——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来源、新生产方法、新市场和新的组织形式。Peter F.Drucker(1985)指出,20 世纪下半叶出现在美国境内的创业型经济形态是近代经济与社会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能给人希望的事件。现代经济的支撑力量已经不再是曾经为民众所熟悉的传统 500 强了,在市值最大的顶尖级公司中,有许多是一二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企业。
   Low和Macmillan(1988)认为,创业活动不仅关系到企业家个人的命运、行业的发展、而且也涉及到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增长。现在“ 创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指创办新企业,越来越多的公司也都在采用创业战略,使得现存的组织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创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职能。Bygrave(1998)证实,高水平的创业活动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战略优势。GEM(全球创业观察,2003)认为,创业活发动及其效率是国家经济活力的源泉。Jeffry Timmons(2004)指出,创业是美国的秘密经济武器,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大变革中的创业一代自1980年创造的。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创新活力,关键在于其整个社会旺盛不衰的创业精神和新创企业生生不息的创业活动。Larry C Farrell(2001)认为,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打赢 21 世纪这场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
   景云祥,卫家稳认为(2006),大企业内部创业是创业型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推进力量。随着市场多样性、变动性的加大,使追逐规模中大企业形成的超大规模组织不适应市场发展所要求的灵活性。大量创业实践也表明,竞争优势确立的关键在创业者能否突破传统思维限制,主动应对环境变化,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将创业管理与市场所要求的柔性战略结合起来。而且大企业创业赋予创业型经济应有的高度,因为大企业不仅具有综合优势,而且在核心技术上具有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Miller(1983)认为,成熟的大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模拟创业型企业的积极属性,如灵活性、适应性,也就是在大公司内部培育创业精神。
   创业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创业活动和其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Chell(1985)认为,创业行为是创业家个性和环境条件的函数。环境因素作为创业的外部推动因素,促进了创业行为的产生。Moyes & Westhead(l990)认为,新企业的创建、生存和发展与其获取可预测的、稳定的必备资源的能力具有直接关系。Gnyawli和Fogel(1994)把环境维度和新企业创建过程连接起来进行研究,并建议政府、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为促进创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Zoltan(2001)从个人层面、企业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给出与其相对应的四类创业政策。鼓励创业、发展以创新为依托的创业型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采取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GEM模型(2003)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分为一般的国家条件和创业条件,前者是现有的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后者是创业活动的基础和环境。创业条件是由GEM开发出来的用于反映对创业部门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由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九个方面组成。
   二、创业型经济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传统工业社会中,在相对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大公司依靠规模优势和秩序,制定企业战略,培养核心能力,设置进入壁垒,建立科层组织,对企业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企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这些企业以管理为核心维持着庞大组织的运转并力求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只是它们的追随者。随着经济转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的焦点转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大公司的生存压力加大,以强调职能为核心,实施计划控制的传统管理理论已经不能充分地指导大公司的实践。企业的长期生存取决于它们的战略行动和创业行动,前者侧重于建立当前的竞争优势,而后者则定位于对新机会的持续探索。在动态复杂环境下,规模优势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讲求速度与创新。速度决定了企业的先发优势,而创新则决定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具有的灵活性和弹性化的优势,日益显示出其活力这样。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认定的大企业不可战胜的模式。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发现真正有潜力的市场机会,谋划独一无二的商业创意,并以承担风险的勇气,来超前认知和行动。而这些特征正是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所必备的本质特征。无论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保持并发扬创业精神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取得动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新创公司和少数迅速成长的年轻公司不仅在提供就业岗位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新建企业对一个企业构筑竞争力,对一个国家提高生产率都起着飞铲过重要的作用。世界经历了经济全球化、石油危机、技术进步、经济变革等方面的动荡和巨变后,促进了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
   在创业型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之时,也适应新经济的要求改变了经济增长逻辑。创业型经济使经济增长由单引擎推动向双引擎转变为双引擎。当今,创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指创办新企业,不论是在小公司还是在大企业里,不论是在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经济中,创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职能,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GEM(2006)提出了新的国家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主要的现有公司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经济,中小企业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第二经济。创业分为高端创业和低端创业,即新建企业和大企业通过再创业确立自己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低端创业为那些欲实现其人生的价值的人提供了平台,通过创建中小企业实现他们的梦想;以创新为基础的大型企业内的高端创业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能为一地或一国经济竞争优势的确立奠定强大的基础。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两大基本机制,这两大机制互为不同,但又互为补充。这两大机制不断发展就会扩大这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科技与创新水平,增加社会财富,从而成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可以形成企业集群,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将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聚集在一起,有效地进行分工合作,提高国家和地区竞争力。创业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新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创业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优化创业环境 发展创业型经济
   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和投资减少,外部需求萎缩,经济内生原动力明显不足,就业压力加大。事实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全球外部的冲击,而是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我国的发展模式处于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在自主创新统领发展大局的旗帜下,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化威胁为机会,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如何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找到启动新经济增长的发展引擎,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经济结构转型包括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和投入要素结构转型三个层次,创业连接了投入、需求与产业三大环节,创业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产业发展的起点,更是产业内生式增长的永恒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源泉。没有创业就没有企业,没有企业就不会有就业。启动内需的第一步应该是创业经济领域的生产性投资,增加新兴生产领域的供给。发展创业型经济是破解我国转型期反周期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而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前提是制定、实施系统的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效激励创业活动开展,帮助企业获得成功并不断发展壮大。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创新平台
   在创业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创业政策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下,政府要向效能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有序并有效地规范管理工作。地方政府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加紧完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壁垒的政策,建立有效的创业孵育与扶持体系。政府应该提供优良的创业服务体系,尽量降低创业成本,减少企业创业困难,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内容。劳动保障部门应同其它有关部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完成申办手续,减少中小企业市场进入的人为障碍。同时,政府应建立人才扶持政策,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同时,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广大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助推器,只有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才能摆脱后顾之忧,进行大胆创新,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对于外部环境较稳定的行业,企业往往较少地进行创业方面的计划和活动,对此政府应颁布鼓励企业之间竞争的政策如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从而增加竞争程度,促使企业创业导向的产生。政府还可以适应改变对于某一行业的政策,在一些行业鼓励技术创新等行为,促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创业导向。
   (二)建立并拓宽创业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性
   融资问题一直创业环境中存大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银行、社会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创业资金。
   通常来说,企业创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大部分企业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信誉保证、还款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导致其很难从外部获得创业资金,而主要靠自身的积累即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但是,目前来看,企业大多缺少自有资金,特别是高科技风险企业由于所需创新资金数额较大,内源融资往往只是杯水车薪。因此,有关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企业创业提供畅通的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可建立企业创业发展基金,拿出部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层面的创业、技术创新以及其它相关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给予就业补贴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政府还可以参与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降低金融机构对企业创业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大信贷融资力度。解决公司创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融资担保体制。为加快推进创业企业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应积极推进吉林省新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搭建起新创企业信用评价平台。同时,还要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政策,可以在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上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再次,还要建立担保风险分散机制,在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合理分担风险。最后还要加大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力度,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壮大担保公司的实力,扩大担保的覆盖面,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企业的能力。
   融资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创业的风险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力的限制,往往没有大笔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这对于在动态性环境非常高的新时期环境中生存的企业来说,是有极大的风险性的,只有妥善解决了融资的根本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创业的风险。
   (三)提供公司创业财税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对国家鼓励产业的新创项目,在投资税收抵扣和减免、成本摊提等方面使用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相同的优惠政策,以维护税收政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事业,可通过收费补偿机制和财政补贴,吸引企业进入。
   政府还可以积极运用多种非直接减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便增加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提高新建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加速折旧、亏损结转、投资税收减免等间接优惠方式。还可以运用调整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政策和汇算清缴政策。如股息可税前列支,业务拓展费、广告费、计税工资标准适时提高标准和额度,加大对二次创业的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创办吸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鼓励性政策,如规定,对企业每创造1个就业机会,减免其一定额度的所得税。
   (四)培育企业创业导向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业务拓展的重要动力。对创业导向的追求是伴随企业一生的事情,当一个企业变得消极,不再热衷于创新和风险承担时,它就已经处于创业导向的边缘(Lumpkin & Dess, 1996)。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认清企业拥有创业导向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培育企业的创业导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的发现和整合资源,从而持续的维持竞争优势。
   要培育创业文化,促进企业创生。一个创业导向非常高的企业会鼓励创新性的行为,对失败持容忍的态度,可以承担风险并有一定的先动性,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因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育创业导向:第一,培育创业导向观念。企业需对管理层人员进行创业导向的灌输,同时提供员工创新所需资源,鼓励员工的创新性活动。第二,构建创业型的企业文化。企业应对员工创新的失败持容忍态度,并给与其新的机会进行创新。同时,企业还应积极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抓住市场机会。再者企业还要勇于承担风险。第三,培养内部“企业家”。Irene Hausin Chow(2006)的研究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本对企业创业导向以及创业绩效的作用是正向的,企业家及员工所受的教育与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及知识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景云祥,卫家稳.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本特征、推进机制的再认识[J].前沿,2006,(12).
   [2]邱琼,高建.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动态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
   [3] 高建,姜彦福,李习保,程源.全球创业观察-基于2005年数据的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