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金融危机与中职生就业

浅谈金融危机与中职生就业

日期: 2009-9-28 23:27:1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近日,网上有一个帖子在各大论坛被转载,引起许多网友跟帖讨论,它就是“金融危机十项注意”。虽然具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金融危机十项注意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湖南一所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王洁,正在长沙一家证券公司实习。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她做了多手打算,既参加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的考试,也不放弃各种招聘会。“大大小小的面试我经历了十几个,都练成‘面霸’了。”她说,“金融危机并没有让我担心,这是经济周期的必然,不可避免。我想见证它的萧条和复苏,等到繁荣的时候我也就积累了足够爆发的能量。”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通过金融危机,青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财富是靠不住的,风险太大。英语中财富叫做fortune,但它还有‘运气’的意思,可见它是不确定的。”彭凯平说,所以青年不应该把财富当做人生追求的直接目标——它只是奋斗的副产品,而要为社会、为家人做更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目标选择可能发生改变,可能更加关爱亲人和朋友,促进人际关系的升温。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42.1%的人开始减少在外用餐,36.2%的人减少奢侈品的消费,31.0%的人更加关注打折、优惠信息。同时,28.4%的人认同“省钱族”取代“月光族”,消费习惯更为理性;33.7%的人认为金融危机会让一部分人逐渐改变奢侈浪费等不良生活方式。
   7:别买车;
   8: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9:别离婚,别生孩子;
   10: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众所周之,今年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线,金融危机首先从美国发生,之后蔓延之世界各国。总的来说,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好在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迟缓,国家尚能够实现强有力的资本管制。加上中央政府雄厚的财力和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远达不到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程度。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有的。我们从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就已经居世界第3位,出口总额列世界第2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5.2%左右。我国前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是靠投资,二是靠出口,对于严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中国而言,外部需求的急剧衰减将会带来巨大风险。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像当前所做的适当释放流动性,扩大财政支出,通过多种途径拉动内需,稳定国内外投资者信心。但从外需转到对内需的发展,这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经济短期内很难全面回升。网络/游戏、IT外包、出口贸易、半导体、服装/纺织、钢材、汽车、房产、室内设计/装潢、建筑设计、宾馆/酒店、粗加工制造、广告、娱乐、猎头中介、货代行业、图书出版、航空、造纸和木材等被划入不景气行业名单。
   2008年,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2008年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所发布的《华盛顿宣言》已有明确结论,世界各国就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就在世界各国联起手来共克时艰之时,我们却听到了一种非建设性的声音。西方某些学者和政客在媒体上抛出言论,指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储蓄助长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并声称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高顺差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必须予以澄清,否则将不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危机。
   一、关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2.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3.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衡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4.风险与收益不均衡的创新产品催生了金融危机,监管缺失的场外衍生产品加剧了市场动荡。
   5.评级机构问题重重,是引发和恶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关于“中国责任论”
   此次金融危机是在全球失衡的背景下爆发的。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似乎和全球贸易失衡存在着某种关联。但如前文所述,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多重失误,才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长期的低储蓄和高逆差的根源 在于其自身的经济政策和消费习惯。如果将全球经济失衡归咎于顺差国,显然是推卸责任,也是立不住脚的。
   1.低储蓄、高逆差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政策选择和消费习惯造成的,中国的高储蓄、高顺差不是美国低储蓄、高逆差的原因。
   2.要求亚洲新兴经济体加强国际储备和国内储蓄,既是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措施,也是IMF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给亚洲国家开出的“药方”。
   3.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
   4.自80年代以来,美国长期利率就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这是由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并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美国的经济政策失误和监管失灵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那些试图把这场危机责任推卸给高储蓄国家的言论是严重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自我批评正是反思危机根源,充分吸取教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避免类似危机重复发生最急需的。
   金融危机对今年中职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
   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自从十年前开始高校扩招,几乎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是“严峻的”。但这一次的情况又是全新的。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第一次感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之所以说第一次,是因为它的影响不再局限于高端的政治经济层面,而是延伸到末梢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层面。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尤其是对即将步出校门的毕业生,是首次的、真实的并且是立刻的。因此,摆在所有人面前,不是重复了十年的老问题,而是一个全新的就业问题。这需要我们重新评估金融风暴未来五年内,毕业生就业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提前做好各种相应的准备。
   “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成了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关注的最大问题。在与学生座谈交流中,以及企业宣讲会上,学生们都会问及。可是,一遍遍追问,学生们却难得到答案.
   据报道,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开始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一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分析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同时国内企业又减少招聘名额,所以今年就业会格外困难。”
   在上海,笔者从高校了解到,进入这些高校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减少,目前看来不少企业都保持着招聘热情。
   在武汉,2008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上,3万多名应届生进场“找饭碗”,由于岗位数较去年明显减少,多数学生主动调低了就业预期。主办方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有350多家单位提供的3万余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
   从人才储备与就业形式来看,高校每年都在扩招,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才市现状。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可以说这是一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最严重的一场就业危机!
   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
   总结就业难主要的主要原因有五个:
   首先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其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才会浮现,这样一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形势将出现多种不可预见的变化,预计将会有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
   第三,国内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缩减规模甚至倒闭的威胁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
   第四,2009年新增劳动力和毕业生数字上升与总体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加剧。
   第五,今年开始执行的公务员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即将启动的改革,则将会使以财政为依托的职位增加幅度放缓。
   诚然,对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确实很难预测,这需要掌握很充分的信息,以及对未来走势的研判,但是,大学毕业生在金融危机等外部不利就业环境的影响下,应该从自身出发,针对目前就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充实自己。目前企业的招聘标准更加趋向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企业更需要那些既有技能优势和工作经验,能力又出众的高级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或者还没有毕业,工作经验可以忽略不计,能力更需要参加工作后在岗位上慢慢培养,唯有技能优势才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快速拥有。
   在就业寒流中,毕业生应该如何御寒?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在就业寒流中,毕业生应该如何御寒?我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正确树立求职目标。
   “对就业环境准确判断的前提是保持理性,毕业生要意识到找工作的过程有可能很困难,理想中的单位也不一定那么理想、收入也不一定很高,关键是哪里能够给自己提供锻炼机会的岗位。选择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充分树立信心,这点非常重要。”
   面对金融危机,毕业生首先应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不要紧盯着大城市、集团的就业岗位不放,应主动出击,金融危机面前放下身段,积极的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主动创造各种就业机会,发掘各种可以就业的渠道,农村基层需要教师和医护人员,山区需要农技人员,清洁行业需要业务人员,猪肉档口需要销售人员,路就在脚下,只要换一种思维,摆正心态,处处都有就业的机会。
   要有新的就业观念,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期望值不能过高,不能凭空想象的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想一步到位,理想化。加强自己的就业稳定性。更不攀比、讲条件。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更要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
   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对自己发展的打算,有明确的规划,可以选择有潜力的二级城市,避免扎堆,以致竞争激烈丧失就业机会。
   2、打造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差异性能力。
   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能”。“专业水平”被毕业生认为是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功底的重要性。专业能力包括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是大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每一类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职业活动紧密相关,决定大学生能否从事某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毕业前夕,大学生应该查漏补缺,弥补专业知识盲点,多参加实践,了解行业企业相关知识,实现自我增值。
   在整个就业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特别是一些冷门或饱和专业的毕业生需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切实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以弥补自己的零经验或专业上的劣势,综合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才能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国内的教育一直比较强调“硬实力”,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而在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下,青年应该着重培养“软实力”,包括心理调整能力,科学思维的决策判断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向上看,不沉沦于现在的处境。
   加强自己的知识,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深挖洞、广积粮”,加强自己的基础知识,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多充实、提升竞争力。
   发掘自己的潜力,着意培育自己的特长,放大自己的优点,打造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差异性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就业增加一个有力的砝码.
   不可爱面子,不可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加强自己的人际沟通和动手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等,要不拍挫折和困难,不灰心,努力寻找机会。
   3、增强求职信心,磨炼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
   我们正在遭遇的,是史所罕见的“寒冬”。此刻,这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依然在持续发酵之中。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即陷入衰退,日本和欧元区也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的状况不断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2.2%。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滑0.3%,这将是二战后发达经济体经济首次全年出现负增长。有国际知名学者直指,“我们现在面临着一场规模非同寻常的危机……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指数跌至谷底。这是从未有过的!”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这种不利影响正在日趋明显。在全球范围内,迷惘、沮丧、悲观、绝望,如挥之不去的魅影,在我们的周遭游走弥散。“我们唯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危机之所以成为真正的麻烦,在于信心的丧失。因之,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信心危机才是当下最大的危机。“信心是最重要的,比黄金或货币还重要”。在这样的非常时刻,中国向世界清晰而坚定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自从十年前开始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话题,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又让就业问题雪上加霜。为逃避就业压力,好多刚踏入求职期的大学生扎堆考研、考公务员,这是明智之举?企业减员,就业路在何方?毕业生屡“试”不应的原因在哪里?该如何“自救”?这些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通过在学生中的走访与交谈,笔者发现在毕业生中盛行两种心态:一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感叹生不逢时,机遇不好;一种是无忧无虑、得过且过,照常享受安稳平静的大学生活。持这两种心态的学生,前者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后者则盲目乐观,对当前就业形势没有充分清醒的认识。这两种心态无论是哪一种,都表现出在经济危机面前,心态不正,认识不够,应对不足。
   在这个就业的“寒冬”,毕业生求职受阻后,容易产生焦虑和失落心理,甚至自我否定,这种心态对就业非常不利。应积极调整状态,不抛弃不放弃,增强求职信心。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出台一系列措施帮助毕业就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投入4万亿元拉动内需,用于公路、铁路和电网建设等大型项目。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相信危机始终会过去,再冷的冬天也有灿烂的阳光,大家可趁机养精蓄锐,迎接就业的春天。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优秀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强者。80后大学生一般没有遭遇多大的挫折和磨炼,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吃苦耐劳精神欠缺。俗话说,“吃苦是成人的门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准备,砥砺健全人格,磨炼坚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力,坚决不做“啃老族”,这一点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尤为重要。
   4、要提高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
   大学生走出校门,要适应工作岗位,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决定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进入职业角色的又一关键。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任务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单位进行人才选择与录取的关键因素。毕业生应该在求职准备阶段好好补上非认知技能这一课。
   求职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自荐能力、表达能力、面试技巧、职业分析能力等,提高这些能力将会增加自己职场获胜的几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对于就业难题,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心理准备,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又要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虽然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大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