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

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

日期: 2009-9-7 12:15:02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本文浅析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主要从四大点来概述:1:建筑的传统化,2:建筑的时代感,3:传统化与时代感的联系,4:个人的观点。
   一:建筑的传统化:
   提到建筑的传统化,我们不得不提建筑的传统符号语言,传统建筑的文化思想、精神内涵和艺术文化属性。
   中国的历史文化久远,所以建筑是一种包含深厚文化现象的符号,而符号在传统建筑设计中也起到相当的作用。在古代的建筑营造之中,由于系统的理论还未形成。符号、隐喻、象征在建筑中的运用呈现一种高度的含糊状态。同一建筑可以是一种符号,并且象征着某种事物。许多历史上的设计意图是为了隐喻某种事物或观念。但随着历史的推进,隐喻演化为象征。后来的人们习惯性的把这些建筑物当成某种事物或观念的象征。(1)因此传统建筑符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透视中国的传统建筑,象征符号反映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某种约定关系,由此使古代建筑设计尤其注重形式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和象征意义。例如:风水作为一种建筑符号被继承下来,“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2)
   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建筑既是一种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又是满足人们审美要求和精神性的产品,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3)所以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4)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其建筑实体中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遗产具有很大的意义,这就是建筑界经常说的“文脉”。中国建筑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和实用精神等。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对某一种建筑形态的研究,都应该将某考察对象放在其生成环境中进行解析,这样才能较准确的理解建筑在不同时空结构中的社会意义,并进而推论出建筑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中的规律性。(5)“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建筑与环境、生态、地貌等均是共生的。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文化。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例如: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群体构图的最高典范,享有世界级的崇高声誉。(6)它的建设就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总的来说,“天人合一” 建筑观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心思想,是古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还具有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注重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的实用精神。中国建筑空间自然和谐,尺度合理,意境独特,组合高妙,无论何种建筑类型均注重意境,讲求人伦,礼乐并行,情理有度,建筑艺术与功能相统一。整个建筑体系善于把握功能空间与观赏空间、功能尺度与观赏尺度、功能序列与观赏序列的一致,达到功能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
   例如:传统园林是采用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无论散文、诗、词皆独步一时,成就卓越。他有一首《蝶恋花》词很为人所称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7)多么美的诗啊!“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在园林中,建筑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
   从传统建筑的艺术文化属性来看,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审定的观照对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传统儒道文化培育下,把山水赋予“中和之美”的特征加以推崇,追求平和、宁静、淡泊、雅致、含蓄、自然而不造作。中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园林空间,是由山、水、建筑、动物、植物和天象、气象等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的艺术空间。(8)空廊、空门、空窗、漏窗、透空屏风等处理手法的组合运用,可以使环境达到很高的境界,故园林建筑的内外空间有机想取,融为一体。园林建筑用于对景最为明显,方式也多。各个建筑物可以相互构成对景,使全图在构园上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9)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涵着人文思想”。的确,建筑本身是有生命的,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结晶。文化,无疑成为建筑的灵魂,人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在品阅建筑灵动的生命,感悟经典建筑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那么,当今时代的建筑又是怎样的呢?
   二:建筑的时代感:
   时代,引起了社会的变革,这首先是在于科学技术的革命,从而导致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整个社会从政治、经济形态直到文化和观念形态,都发生变革了。(10)建筑也是跟着时代变化的,建筑的内容和形式开始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渐渐对新的建筑产生美感。建筑,不再是古典的形式和装饰,而是以新的形式,新的材料和工艺来构成。(11)当今的时代,技术发展的更快了,影响建筑造型更甚了,不断的出现的建筑新品种,如薄壳、张力结构等等,使建筑形式丰富多彩。建筑材料也不断创新,如玻璃幕墙,铝合金材料,以及大量的表面涂料等等。使建筑形式不断更新,简直使人眼花缭乱。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更加美观而舒适的居住条件。
   时代性是建筑发展的潜在动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信息等的发展使得建筑打上时代的烙印。甚至建筑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根本的变化。(12)时代性,也意味着过时,这是什么意思呢?古代社会的变革是缓慢的,无论物质的或精神的,所以它几乎不会出现过时的问题。但现代社会却不同了,现时代,由于生产、经济及社会的种种形态不断变革,所以作为人的空间需求的建筑也必然时时产生新的需求。这种情形,就显示出“过时”的问题来了。每当经济和科技高潮出现的时候,建筑也必然掀起新的高潮,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因此,建筑热潮到来的时候,就会对建筑艺术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13)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它不仅满足物质功能的需要,而且满足两种精神功能对环境的注重和建筑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因而建筑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很深刻的。(14)
   建筑的时代感,还反映在不追求形式的雷同性,也就是说,曾经被人用过了的形式就不愿再用了。例如:美国纽约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寓华盛顿的杜勒斯机场的候机楼,其形式多么的不同。同样是飞机场,功能相同,但形式却完全不同,现代建筑的形式十分多样。(15)
   三:传统化与时代感的联系:
   传统建筑首先满足的不是人的物质性要求,而是精神性要求。现代住宅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而其精神需求,已不同于古代的传统伦理需求,主要是从现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审美要求出发。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让我们享受了当代文明,同时又使我们容易忽视大自然赐于我们的一切,过分依赖于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又容易削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
   现在也有些建筑将传统建筑中具有特色的局部,如形状、色调、质感、线条、纹样等,运用于现代建筑中,或寻找传统建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象征,将其抽象为符号,局部运用于创作中。因人们熟悉而引起亲切感,易为社会理解与接受,这就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文化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了。
   例如,北京香山饭店,于1982年建成。是当代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在这座低层庭园式建筑中,他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式布局,与周围的园林相互穿插,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点缀在白粉墙上的黑色菱形水磨砖窗框与菱形木窗棂,给建筑以独特的图型魅力。在现代建筑中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了新探索,成功的表达了高雅古朴的格调和建筑构思的统一。(16)
   四:个人的观点:
   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传统的精神文化内涵越来越少。我认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对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