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高职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论高职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日期: 2009-8-6 10:05:06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规范高职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教学质量,是高职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
   加强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严峻的现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化不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基本建设的质量。高职实践性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一般高职院校在校内都设有基本工艺教学实习基地和主干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如金工、电子电工、建筑施工、化工实习基地等。不少学校还设有如数控加工实习基地、电子商务实习基地等。除此,学校还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投入不足,现有实习基地多数存在着设备陈旧,学生直接操作内容受到限制,实习内容缺乏新鲜感,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金工实习,学生在实习工厂实习普通机床操作,但用人单位却要求其掌握一定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讨算机应用实习通常因设备问题,学校实习内容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实习工厂改制以后,实习指导人员通常都是满负荷工作,指导实习生力量下降,学生在实习工厂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规范实习基地建设是保持实践性教学基础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的需要,也是保证高职教学基本建设规范化的需要。
   高职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也是高职专业结构改革的需要。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专业的调整与改革,涉及到学校整体专业结构、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涉及到结构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组,乃至教育思想的观念转变等。在专业结构改革中,规范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改革的重要条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实习基地,缺乏规范的实习条件,教学质量下降,社会信誉不高,学生在学习期间,得不到应有的技能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重新学习基本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再好的教学计划都将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加强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形成专业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职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也是探索高职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全面面向经济主战场,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多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其新的办学目标、培养模式、运行方式、专业设置均要在实习环节上有所体现。实习要直接面向企业岗位和技术岗位群,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职责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原则来确定各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摆脱学科性教学体系的束缚。不仅如此,知识能力结构的形成,必须要以有规范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力求掌握高职发展规律,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二
   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外部因素。查尔斯?赫梅尔认为:“教育的前途更多地取决于外部条件而不是教育系统的内部因素。”实习基地的建设虽然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但主要的因素在外部。高职教育是一个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在内的系统。高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对课程结构作重大调整,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逐步使实践教学时间达到总学时的50%。在课程结构改革中,规范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转变,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必须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思想认识的不足,是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的第二大障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规范化实习基地,需要提高对实习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传统封闭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将实习定位在消耗性、检验性、观摩性、技能性、局部性和预备性上,忽视实习在生产、创造等方面的作用,极大地束缚了学校与企业在指导学生实习方面的积极性。在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导下,高职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关注实习基地建设发生的变化。这就是从消耗性实习转向生产性实习;从观摩性实习转向操作性实习;从技能性实习转向素质性实习;从局部性实习转向综合性实习;从检验性实习转向创造性实习;从预备性实习转向就业性实习。转变对实习工作的认识,企业才能与学校密切合作,并走向依靠人才、依靠科技发展的道路,学校才能摆脱重视理论教学、轻视生产实习的束缚,走出一条高职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路。
   运行方式陈旧是对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又一障碍。科学技术的变迁表明,陈旧的计划经济运行方式,对实习基地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依靠行政命令,不讲经济效益,不讲教育效率。现阶段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行政管理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要按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办事,调动实习指导人员与实习者的积极性。要改变实习基地单一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必须在实习基地与学校理论教学之间,建立明确的分工。学校和企业对待实习工作必须既讲理论学习的效益,也要讲实践培养的效益;既要讲理论教学的报酬,又要讲实习教学的报酬,让多培养人才者多得,多完成实习指导任务者多得,从而解决实习教学的投入不足问题,以此增强实习基地建设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第四个因素。高职学校由于长期受到学术型大学的影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的倾向,实习基地建设只是作为一种理论学习的补充。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实习指导师资很难安心工作,千方百计地想跳出实习基地,从教不爱教,从教不乐教,言教不身教,只教技不教人。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力量,由于学校使用多于建设,企业转制以后,出现了人员频繁更替的现象,指导人员的素质有下降趋势。同时,学校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管理的限制,合适的指导力量不能引进,不适应的人员又不能及时更换,加大了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难度,学校实习基地建设质量受到影响。
   三
   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制定规范、实践规范和评估规范三个方面。首先,制定实习基地规范,是学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构件。规范是学校衡量实习基地的准则。实习基地规范大致可以分为:1.职责类规范。这主要指实习管理人员与指导人员的规范,包括担任实习工作人员的学历、实践的能力与水平等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任务。一般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指导人员,必须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热爱教育事业,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担任实习基地的领导还必须懂得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2.基础设施规范。它包括实习基地所具有的实习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等设施的拥有量,以及先进程度、技术等级、质量标准是否配套等。3.操作运行规范。它是实习基地的组织机构、行政效能、后勤服务、规章制度、实习基地环境卫生等。上述三类规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职责规范是基础,设施类规范是条件,操作类规范是保证。从规范的层次上可以分为学校标准、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不同的实习基地,应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实习基地的规范化。
   其次,实施学校实习基地建设规范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中心环节。任何规范化的效果都要通过规范的颁发和实施才能获得,并不是在制定了规范之后就实现了规范化。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规范后,要不失时机地把握规范的执行、组织和监督实施,使制定的各项规范付诸实现,并千方百计地考核规范执行质量,使规范体系处于最佳状态。
   第三,评估规范是建构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的重要环节。规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规范与实践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推动,相互制约。评估实习基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在具体评估中,既要按照标准去进行,又必须从学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实际出发,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合上进行科学评价,随时纠正偏差,修订规范,使之在反馈调节过程中日趋完善,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前,进行教学实习基地的评估,必须要达到四有:1.有计划。实习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是保证工作有序有效运行的基础。规范的实习工作是建立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学校应该与基地之间有明确的协议和实施方案,对实习内容、时间和要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富有成效。2.有组织。组织领导是规范化建设的必要的条件。学校与基地要建设强有力的领导中心,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实习的组织领导要发扬科学、民主的精神,将企业和学校教师、学生代表纳入实习领导小组,广泛听取专家和学生的意见,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矛盾,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系,指挥协调的组织运行体系。3.有指导。实习的质量取决于指导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指导,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实习。实习基地必须配备相应素质的教师和指导力量,保证学生实习学有所得,学有所成。4.有考核。实习考核是手段,也是学校管理的封闭环节,没有考核就难以实现计划目标。学校与实习基地要明确考核标准,采取多种手段,以能力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
   实习基地建设的规范化与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范化就无法保证实习基地的教学质量,但没有创造性,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就会失去活力。
   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创新,首先是实习目标的创新。目标是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创新的目标,源于对社会的责任感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感。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压力大。我们的国家不是产品设计不出来,而是生产不出来,或者生产出来后,使用的效果不好。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但需要创造型和设计型的人才,也更需要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大批的高职生来担当此任。二是高职的质量与特色还存在问题。相当一部分高职教育的质量不够高,特色不明显,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人才没有特色,就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追求质量与特色应该成为高职改革的起点与归宿。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到高等职业人才创造素质的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性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在技术上的创造能力。为此,应将实习的创新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现代化教育上,尽可能通过实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实习活动,使他们学会创造,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第二,实习内容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创新的内容,就不能将创新的目标落实到位。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是内容的稳定与更新的关系。三是技能培训与素质提高的关系。
   第三,实习形式的创新。形式是实现目标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有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当前在重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要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完全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办校内实习基地,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学校只有走改革道路,积极寻求新的思路,走出实习基地建设封闭的模式,广泛拓宽思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的可利用资源,走一条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一是探索专业在相关的企业中建立专用的实习基地途径。如承德石油高专机械系在大港油田、锦西炼油厂建有专用的实习基地;二是学习、借鉴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方法,积极进行学校与工厂合作办学,联合建立实体,共同培养人才的试验。
   第四,实习管理的创新。管理是提高效益的保证,没有严格的管理,高职的实习就会流于形式,造成实习的资源浪费。实习管理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不伺的层次。一是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与扶持,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实习基地是企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也是产学研开发的重要途径。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问题,也是推动地方高校产学合作,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大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关注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比如,为承担高校实习基地的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免税待遇,鼓励企业接受高校实习生。二是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加大对实习基地产学合作的投入,将实习基地建设当成生产性与开发性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实习基地正常运转。三是建立高职实习基地评估的中介组织,推行实习基地的评选与表彰制度。四是高职学校要重视实习基地的数量,更要重视学校实习基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重视实习基地的质量,自觉地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项目开发与实习,通过实习基地和学生实习活动,搞好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推广,参与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服务方面的技术改造,建立以科研项目为龙头的实习创新体系。

返回顶部